马哲部分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A.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发现“在历史中起支配作用的规律的唯一途径”,关键的问题在于找出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客观的物质的动因,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动力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这个动因就是A.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B.物质利益C.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D.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3.列宁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具体到我们今天的实际,那就是A.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中国各种社会问题的最终出路B.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C.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A.人的实践活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先知先觉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5.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6.原因和结果是揭示A.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B.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C.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D.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反映的是A.可能和现实的关系B.原因和结果的关系C.现象和本质的关系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8.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A.正确的理论指导B.人的社会实践C.自觉能动性的发挥D.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9.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是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B.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C.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D.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10.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11.“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规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当中产生的。”这种观点是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B.否认因果区别的诡辩论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唯物主义决定论12.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有A.白天和黑夜的关系B.闪电和雷鸣的关系C.阳光和植物的关系D.阴电和阳电的关系13.或然率是对A.可能性在本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B.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的一种说明C.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D.可能性在实践意义上的说明14.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尚不能实现的可能性称之为A.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微小的可能性15.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是指A.在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和内容都体现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并为一定阶级服务B.在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体现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并为一定阶级服务C.在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容体现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并为一定阶级服务D.意识形态一视同仁地为各个阶级服务二、多项选择题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A.它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为我们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B.它为我们认识社会提供了辩证法的原则C.它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D.它能够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2.认识因果关系的客观普遍性,可以同唯心主义的下列哪些观点划清界限A.“因果报应”论B.神学目的论C.机械决定论D.非决定论3.把握可能性这个范畴,要注意区分下列哪几种不同的情况A.可能性和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C.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D.简单的可能性和复杂的可能性4.下列各项属于因果关系的有A.冬去春来,昼夜交替B.电闪雷鸣,风来雨至C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D.摩擦生热,热胀冷缩5.下列关于意识形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意识形态是具体的,抽象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B.意识形态是历史的,永恒不变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C.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超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D.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6.科学家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A.不是纯粹的生物过程B.是社会的产物C.人类意识形成过程中离不开社会D.个人意识的形成也离不开社会7.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产生理论的意义是A.证明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原理的正确性B.考察意识必须从产生的社会条件出发C.意识是根源,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D.社会是锻炼英才的熔炉8.在意识产生问题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一切物质形态都具有意识B.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C.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9.根据关于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的原理,应承认A.错误的思想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C.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D.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10.下列成语和常用语说明意识能动作用的是A.胸有成竹B.守株待兔C.料事如神D.运筹帷幄11.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指A.在某一具体的、特定关系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B.在现实世界的普遍联系中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转化C.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在自然界中是确定的,在社会中则是不确定的D.在世界复杂联系中,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可能是原因12.因果联系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这表现在A一因多果同因异果B.一果多因同果异因c无因之果无果之因D.多因多果复合因果13,因果联系与必然性、偶然性的关系是A.必然性和偶然性都是有原因的B,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主要原因,偶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次要的或外部原因C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也是因果联系D.事物的必然性是多方面原因决定的,偶然性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14下列说法属于抽象可能性的有A水中捞月B.海底摸针C太阳从西方升起D.向其他星球移民15.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A一切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条件B自然界中一切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条件A社会领域中一切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条件D.在人干预的自然过程中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条件16.在工作中对待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错误的是A把不可能性误认为可能性B把可能性当作现实性C把抽象可能性当作现实可能性D.不承认两种相反的可能性17.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于它所适应的A人类文明程度B.社会阶级利益C社会生产力状况D社会经济制度性质18.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因为统治阶级A掌握了国家宣传工具B,控制了大多数知识分子C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在思想和精神上也必然占统治地位D.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在思想和精神上也必然占统治地位19,中国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A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B.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的认识C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认识D,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的认识三、辨析题1.在现实生活中,今天的现实是由过去的可能发展而来,现在的可能也可以发展为明天的现实。2.“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3.“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4.一切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的现象之间都存在着因果联系。5.一切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都需要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四、分析题1.分析说明辩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2.“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依据上述材料,运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在全面建设小康仕会中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意义。3.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矛盾。4.十国古代思想家说:“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乐居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主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评析上述观点的涵义.合理性及局限性.并说明其现实意义。5.党的十六届三十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请分析说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哲学依据和现实依据。6.“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从未成年人抓起.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我们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适应断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应对挑战,加强薄弱环节.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扎实措施,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根据上述论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加强未成年入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性。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计,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材料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材料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丈化利益。根据材料请回答:(1)材料1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什么观点?(2)材料2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什么观点?(3)材料3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什么观点?8.十六大政治报告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分析以上论断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以及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9.阅读材料:材料l公元2003年的春天,当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降临到我们的头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一次考验和锤炼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这就是抗击非典的斗争。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无形长城迅速筑起:领导干部临危不惧,深入一线;共产党员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白衣战士日夜奋战,视死如归;科技人员携手共进,并肩战斗;祖国大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事实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危难之中见精神;事实给世人一个鲜明的昭示:我们的党和国家、我们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