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著作线索1926年3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2、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对革命的两面性1928年10月5日《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系统阐述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一个根本原因,两个客观原因,两个主观原因)1928年11月25日《井冈山的斗争》1、论述了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三者的关系;2、提出工农武装割据;3、进一步提出要从思想上建党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明确提出了要纠正主观主义的问题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农村包围城市,否定城市中心论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1、初步界定思想路线得含义;2、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檄文,强调“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3、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思想1936年12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科学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四个特点(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人民军队弱小;共产党领导和土地革命——人民战争战略核心问题是积极防御,战胜敌人的根本法则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主要作战形式是游击战和运动战)1937年《矛盾论》《实践论》1.、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下基础1938年5月-6月《论持久战》1、批亡国论和速胜论;2、分析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点;3、科学预见战争三个阶段1938年9月—11月《论新阶段》(六届六中全会)1、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2、提出要实现马中化得历史任务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1、总结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也是中共在革命中面临的几个基本问题2、指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的几个基本问题3、第一次明确提出党建室一项伟大的工程(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4、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1939年《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2、明确指出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同以及关系3、明确指出“认清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依据”4、明确指出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1、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2、毛泽东思想成熟了1941年5月《改造我们的学习》1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界定1942年《整顿党的作风》1、主要以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2、第一次提出“党风”的科学概论1945年《论联合政府》(七大的政治报告)1、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与党纲联系,进行了具体阐述2、首次概括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1947年12月《目前我们的形势与任务》1、指出三个转折点的论断(中国革命已到一个转折点,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1948年4月《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完整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确定为革命对象1949年6月30日《论人民民主专政》1、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2、着重从政治上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政策3、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理论上的准备1948年1月18日《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1、指出了无产阶级对被领导阶级实现领导的条件(与敌人坚决斗争并缺的胜利;对被领导阶级的领导者给予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同时给以政治教育)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1、中国要摆脱苏联模式走自己的路;2、文化双百方针3、党派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规律)2、全面地分析了各种类型的人民内部矛盾,系统地论述了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方针政策3、把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1957年7月《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1、六又政治局面(指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重要会议总结1.1921.7,中共一大,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最高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达到阶级斗阵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领导人: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2.1922.7,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提出最低纲领(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和最高纲领。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最低纲领:①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②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打倒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③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1923.6.12,中共三大,广州: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4.1925.1,中共四大,上海:无产阶级领导权;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5.1927.4.27,中共五大,武汉:大革命紧急关头召开,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6.1927.8.7,八七会议,汉口:①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②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明确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始终是革命的根本问题,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③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④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7.1928.6.28,中共六大,莫斯科: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前的政治形势正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会议还制定了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十大政纲;规定了党的建设、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批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8.1929.12,古田会议,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红军建设的根本原则;红军除打仗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9.1931.1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大会,江西瑞金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毛泽东为主席;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10.1935.1,遵义会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成立了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1.1935.12.9,瓦窑堡会议,陕北瓦窑堡:解决党的政治路线问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充分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也有与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即使是地主买办营垒,也可能发生分化;同时要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以“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12.1937.8,洛川会议,陕北洛川县:《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发动游击战;在国统区发动群众运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13.1938.10,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发表《论新阶段》,借用“实事求是”,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4.1945.4.20,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批判王明的左倾错误;高度评价毛泽东;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明确指出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不能否定一切。15.1945.4,中共七大,延安:正式命名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确立;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第一次概括,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的共识,七大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具体阐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的联系;毛泽东首次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16.1949.1.22,李济深、沈钧儒等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自愿接受了中共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并将在新中国参政,标志着民主党派地位的根本变化。17.1949.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经济建设方针“四面八方”(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两个务必的思想,警惕“糖衣炮弹”;还存在两种基本矛盾,即国际上新中国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18.1949.9.21,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北平中南海:《共同纲领》;领导人。19.1950.6,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北京:确定了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际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制定了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即“不要四面出击”,应该集中力量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攻。20.1954.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的历史经验的总结;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任务。(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第一次宣布“两步来考虑……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21.1956.9.15,中共八大,北京: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经济上,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政治上,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党的建设上,反对个人崇拜,加强和群众的联系。会上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即国家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22.1961.1,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79.4,新八字方针“调整、改革、整顿、提高”)23.1962.1,七千人大会:纠正“左”倾错误,贯彻八字方针,刘少奇指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24.1978.12.1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审查解决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的标志。25.1980,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概括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时间是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