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复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包括作物布局,熟制,种植方式,轮作与连作。2、作物布局:作物布局主要决策种植什么作物,各种多少,种在哪里等问题。3、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的种植方式。4、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5、土地当量比:是指同一农田中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间混作时的产量或收益与各个作物单作时的产量或收益之比率。6、休闲:休闲是耕地在可种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方式。7、耕层构造:是指耕层内各个层次中矿物质、有机质与总孔隙之间以及总孔隙中毛管空隙之间的比例关系。8、初级耕作:是指入土较深、作用较强、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包括翻耕、深松耕和旋耕。9、次级耕作:是在基本耕作措施基础上采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10、耕地保护:是指保护耕作数量和质量,合理规划和使用耕地,控制农田资源非目标性输出,防止农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下降,防止侵蚀和污染,保证有较高质量的耕地面积,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11、杂草:是指能够在人类试图维持某种植被状态的生境中不断自然延续其种族,并影响到这种人工植被状态维持的一类植物。12、盐碱土:盐土、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一般统称为盐渍土或盐碱土。13、农业改造措施:是指一般农业生产上可操作的用于降低土壤污染程度的技术措施,通常包括下述几种:1增施有机肥,2合理耕作,3改变农作形式14、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的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残体在不同分解阶段的产物、残留物及新合成的有机物质。15、生物养地:就是利用生物及其遗体培养地力或改良土壤。16、正茬: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在种植相同的作物。17、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耕地及土地资源生产力和利用率为内容的、以养地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体系。18、生物适应分析法:是将某一作物全生育期所要求的资源条件与同期环境资源提供的条件相互比较,确定作物与环境相互吻合程度的方法。19、套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先播作物的生长期间,在其株间或行间在播种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20、复种指数:为某一生产单位全年作物总收获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它反映一个单位或地区的复种指数21、撂荒:是指荒地开垦种植几年后,较长时期弃而不种,待地力恢复后在进行垦zhi的一种该土地利用方式22、茬口特性: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条件下,作物本身的生物特性及其耕作栽培措施对土壤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23、土壤益耕性:影响土壤耕作难易和耕作质量的土壤属性称为土壤宜耕性。24、耕作学: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基础理论、技术与管理体系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25、带宽:是间混套作的各种作物顺序种植一遍所占地面的宽度,包括各个作物的幅宽和间距。26、熟制:主要确定作物在一年内种一茬或几茬。27、茬口:是指作物收获后的土壤,通常会给后作留下种种影响。28、轮作::在同一田地上,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作物的特性,有顺序的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轮作也可以叫做换茬、倒茬。29、耕层:是指农业耕作经常作用的土层,也是作物根系分布的主要层次,通常厚度为15~25cm。种养结合的技术原理(1)要有利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物布局的原则1.人的需要是前提2.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基础3.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因素是重要条件(一)作物布局的稳定性与变动性(二)作物布局的多样性与专业性(三)用地和养地关系制定作物布局的步骤与内容1.明确对产品的需要2.查清环境条件3.确定作物生态区及种植适宜区4.作物结构的确定5.可行性鉴定2、作物品种种类选择3、复种效益原理(一)提高光能利用率(1)增加作物的光合面积(2)延长作物的光合时间(3)提高作物的光合势(二)提高热量资源利用率(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四)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1)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2)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源(五)提高经济效益复种的效益(一)延长光合时间,发挥农业资源增产潜力(二)有利于扩大土壤碳素循环,促进农田物质循环(三)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四)有利于稳产(五)提高经济效益意义1.复种是农业增产的重要途径2.复种是我国耕作制度的重要特点3.复种是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4、种养结合意义(1)种养结合可降低种植成本(2)种养结合可降低养殖成本(3)种养结合可提高综合效益(4)种养结合可实现生态化防疫(5)种养结合可防治养殖污染5、合理耕作制度目的研究和制定合理耕作制度的目的在于:(1).提高土地与其他资源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满足社会需要;(2)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综合经济发展,增加劳动就业率;(3).持续提高土地生产力,保护并改善资源环境。6、影响作物布局土地条件7、复种作用(1)增加播种面积,提高作物产量(2)发展多元作物,实现全面增产(3)抗御自然灾害,实现稳产高产8、茬口特性形成因素(一)时间因素前作收获和后作播栽季节的早晚,是茬口的季节特性表现(二)生物因素包括作物本身、病虫杂草和土壤微生物区系及活动等。(1)作物本身生物学特性对茬口特性的影响某些作物收获后,茬地土壤中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含量不同,因而表现出不同的茬口肥力特性。(2)土壤微生物对茬口特性的影响不同的作物微生物区系、种类和数量不同,这些微生物对于后茬作物有的表现为有益,有的表现为有害。(3)病虫杂草对茬口特性的影响(三)栽培措施因素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采取的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如土壤耕作、施肥(包括施菌肥和农药)、灌溉等对作物茬口特性的形成发生深刻的影响,处理得好,不仅使当季作物受益,而且使其后作物受到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好的影响。9、轮作合理应用原则(1)统筹安排,适宜搭配(2)把重要作物安排在最好的茬口上(3)考虑前后作物的土壤生物及耕地用养关系(4)考虑作物茬口的季节特性10、中国农业发展趋势(1)实施科教兴农战略(2)走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多元化生产的道路(3)加强小城镇建设(4)发展特色的生态农业(5)发展循环经济11、间混套作技术主要内容(一)作物及其品种的选配1.生态适应性的选择2.特征特性对应的选配3.要求经济效益高于单作(二)田间结构的配置1.密度2.行数、行株距的幅宽(三)作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技术1.适时播种,保证全苗2.加强水肥管理3.大力应用化学调控技术4.综合防治病虫害5.早熟早收12、轮作作用轮作换茬作用的实质,就是充分利用了作物—土壤—作物的有利关系,具体体现在:1.减轻土壤传染的病虫害2.防除、减轻某些杂草危害3.协调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4.调节、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合理轮作调节、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土要是通过:①调节上壤的有机质含量;②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对土壤理化性状的直接作用;②与轮作中不同作物相适应的农艺管理措施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13、连作危害主要原因有6点:①社会需求对某些作物的依赖,导致作物出现连作。②某些地区为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使某些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较大,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连作。连作虽有某些弊端,但从其发挥资源优势所带来的综合效益看是合理的。③某些特殊地段,只能或只适宜种植某种或少数几种作物,所以必须实行连作。④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不同,经营管理妥当,有大量作物适宜长期连作。⑤生产条件的改善,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缓解或消除连作的某些障碍,使不宜连作的作物可以短期连作,使耐短期连作的作物可以较长时间的连作。⑥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商品性作物的连作。连作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机械化,推广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连作的运用1.连作的障碍及其防除2)连作导致土壤养分片面消耗(3)连作导致土壤理化性状恶化2.连作的运用特点我国作物连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同一块地上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一年一熟或二熟(如双季稻),为单一作物连作。另一种是同一块地上连年采用同一种复种方式,即复种连作(如小麦—玉米)。14、种养结合技术原理(1)种群间相互作用原理(2)生态位原理(3)食物链加环原理(4)物质循环再生原理15、作物对复种影响.运用复种时要考虑哪些方面的条件?(一)热量条件(1)积温(2)生长期(3)界限温度(二)水分条件1.降水量2、降水季节3、灌溉条件(三)肥料、地力条件1.复种对养分需求量大2.土壤肥力高有利于复种3.复种需要相应增加施肥量(四)劳畜力、机械化条件(五)经济效益的大小1.经济效益是复种成败的决定性因素2.提高复种经济效益的途径一是增加经营的集约度,增加投入,提高产出量,相应也增加纯收入。二是复种方式中,引入高价值的作物,如经济作物、蔬菜、瓜类等。如油菜/西瓜-水稻,小麦/西瓜-水稻等形式。三是降低成本,在保证复种各茬作物需要的前提下,最节省地投入,提高投入的效益。16、为什么要用养结合?种植制度(CroppingSystem):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内容确定种什么作物(粮食、经济、饲料、蔬菜、果树、牧草等)?各种多少?种在哪里?—作物布局;养地制度(SystemofSoilManagement)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全面改善农田营养物质循环—土壤培肥制度☞解决本单位水分供求平衡的—农田水分管理制度☞改造耕层构造、协调土壤中水、养、气、热之间矛盾的—土壤耕作☞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防止风蚀、水蚀的一种农田保护制度☞解决农田养分、水分的非生产性消耗—农田杂草防除17、轮作什么是间作、混作和套作?它们之间有何区别?间作(intercropping)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混作(MixedCropping)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混种。套作(RelayCropping)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混作与间作都是于同一生长期内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田间构成复合群体,是集约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也不增计复种面积。混作在田间一般是无规则分布,可同时撒播,或在同行内混合、间隔播种,或一种作物成行种植,另一种作物撒播于其行内或行间。混作田间分布不规则,不便分别管理,并且要求混种的作物的生态适应性要比较一致.18、中国间、套作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1.历史悠久2.面积不断扩大,分布广泛3.类型方式多种多样,逐步向规范化发展4.集约种植水平不断提高5.理论研究逐步加强作用19、土肥条件对作物布局影响(一)土层厚度对作物布局影响(二)土壤质地对作物布局影响(1)适沙性土壤型作物(2)适黏性土壤型作物(3)适壤土型作物(三)土壤酸碱度对作物布局影响(四)土壤盐碱度对作物布局影响(五)耐瘠性与耐肥性(六)养地与耗地作物对作物布局影响(1)养地作物(富氮作物)指豆科作物(2)耗地作物(耗氮富碳作物)禾本科作物(3)兼养地作物20、温度条件对作物布局分类(一)喜凉作物:要求积温少、无霜期短,可以忍耐冬春低温。一般需≥10℃积温1500-2200℃,有的只需900-1000℃。一般生长盛期适宜生长温度为15-20℃。(1)喜凉耐寒型:这类作物分布在四季分明或气候冷凉地区,他们适宜生长温度为15-20℃,冬季可耐)—18-—20℃的低温,如黑麦、冬小麦、冬大麦、青稞、菠菜。(2)喜凉耐霜型:这类作物生育盛期适宜生长温度为15-20℃,12-18℃能正常生长,生物学最低温度为2-8℃,不怕霜,可耐短期—5-—8℃低温。如油菜、豌豆、大麻、向日葵、胡萝卜。(二)喜温作物:我多数地区气候温暖,故喜温作物是农业生产中的主体。这类作物生长发育盛期适温为20-30℃,需≥10℃积温为2000-3000℃,不耐霜。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