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烟囱灰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如何理解“用地是核心,养地是基础”这句话的含义?种植制度是核心(作物管理),养地制度是基础,为其配套服务(生产力基础)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耕作制度,目标是通过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最大限度地提高、保护和实现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耕作制度的发展阶段?自然休闲耕作制、草田耕作制、常年耕作制。自然耕作制分撂荒制和休闲制。耕作制度的类型:(一)按照集约度划分:1.撂荒耕作制2.休闲耕作制3.草田耕作制4.常年耕作制(轮作耕作制)5.集约耕作制;(二)按熟制分:1.一年一熟制;2.一年多熟制作物布局的含义:一个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对作物结构(种类、品种)及配置方式所做出的选择和安排。这里作物是指农田种植的栽培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作物以及药材等特用作物。作物布局的原则:1.满足社会需求原则;2.符合生态适应性原则;3.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4.技术可行性原则;5.持续发展原则作物布局为什么要以生态适应性为基础?作物生态适宜性是指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及环境对其要求的满足程度,宽与窄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基础,影响到产量、品质、稳产性对作物分布起决定作用的,在大范围内,首先是气候因素,特别是热量和水分条件,一般来说,决定一种植物能否生存的是气候因素,而决定是否繁荣的则要看气候以及地学因素,在一个小范围内,气候差异小,影响作物布局变动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土壤、肥力、地下水等地学因素熟悉各生态条件对作物布局的影响?单作:在同一田块上于同一生长期内仅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特点:群体结构单一,个体间仅有种内关系,生长发育一致,便于管理与机械化作业间作:在同一田块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夹作、间种。主要生长期共生,超过2/3。(隔行间作和带状间作)特点:复合群体结构,同时存在种内与种间关系;带状间作较便于机械化作业,而行状间作不便机械化。混作:同一田块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特点:复合群体结构,个体分布不规则;要求作物间生态适应性比较一致,种、收时间一致;不便分别管理与机械化作业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收获前)于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特点:群体结构同间作,但前后茬作物共处期较短,不超过每种作物全生育期的2/3区别:套作通过集约利用时间和空间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能提高复种指数;间(混)作通过集约利用空间而提高土地利用率,但不增加复种指数间混套作的效益原理:1.空间上的互补和竞争(1.增加了采光数量;2.提高了光和效率;3.改善通风和CO2的供应状况)2.时间上的互补与竞争3.地下水分、养分的互补与竞争4.生物间互补与竞争(1.减轻自然灾害;2.边际效应;3.代谢产物的影响)5.减少竞争原理间混套作的农业技术:1.作物与品种选配(1.生态适应性选配;2.特征特性对应互补;3.综合效益高于单作)2.复合群体田间结构的配置幅宽:间套作中每种作物的两个边行相距的宽度(距离),作物种植带的外边距离。带宽:间套作中,各种作物在田间顺序种植一遍所占土地的宽度,即间套作中符合种植单元所占的宽度。行数:终止单元内作物的行数。间距:相邻两作物间的距带宽=种植单元内各作物种植幅宽与作物之间间距之和行数和行株距见书p72密度:提高种植密度、增加照光叶面积指数是间套作增产的中心环节(密度效应)3.作物生长发育与田间管理技术(1.适时播种,保证全苗;2.加强肥水管理;3.综合防治病虫害;4.早熟早收)我国主要间作类型:农林间作(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农作物间作(农田立体种植)我国主要套作类型:麦田套作两熟制、麦田套作三熟制、水田套作、复种:在同一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表示年内复种;→年间作物接茬播种)复种的方法和表述符号:接茬复种套作,再生种植熟制:耕地复种程度的一种表示方式,多熟种植:指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前后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或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复种指数:衡量耕地复种程度与利用效率高低的主要指标,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全年作物总收获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撂荒:荒地开垦种植几年后,较长时间弃而不种,待地力恢复时再进行开垦种植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复种效益原理:1.复种能充分利用光能(1.增加作物的光和面积;2.延长作物的光和时间;3。提高作物的叶日积)2.复种能够充分利用热量(1.生长季节集约利用;耕作学烟囱灰版权所有,翻印必究2.积温的集约利用;3.减少农耗期)3.复种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4.复种能够充分利用地力(1.增加了养分的消耗;2.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源)5.复种能够发展多种经营;6.复种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复种的条件:1.热量条件(1.积温P88;2.生长期;3.界限温度)2.水分条件:主要有降水量、降水分布规律、地上地下水资源、蒸腾量、农田基本建设等。3.肥力条件:提高复种指数,需要增势肥料,才能保证复种高产增收;肥料少,地力不足,出现两茬不如一茬的现象。4.劳蓄力与机械化条件。5,经济效益复种的农业技术:1.作物组合与品种搭配技术(1.充分利用休闲季节增种一季作物;2.利用短生育期作物替代长生育期作物;3.种植一些休闲作物;4.发展再生稻)2.品种搭配技术:选择适期生长的品种比超过季节允许生长范围的品种要增产3.采用育苗移栽技术,缩短本田期;4.运用套种技术(1.育苗移栽;2.套作;地膜覆盖)5.促进早发早熟的技术我国复种类型:一年两熟:1.麦田两熟(麦玉两熟、小麦大豆两熟、小麦棉花两熟等)2.稻田两熟(冬作单季稻两熟、马铃薯水稻两熟、水稻大豆两熟等);两年三熟;一年三熟(冬作双季稻三熟、小麦双季稻、两旱一水三熟制)轮作:同一块田地,有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单作轮作:小麦→大豆→玉米→小麦(一年一熟,三年一轮);复种轮作:春玉米→小麦-花生→春玉米(两年三熟,两年一轮);水旱轮作:玉米-玉米-→水稻-水稻-→玉米-玉米(一年两熟,两年一轮))注:类似:小麦—水稻―→小麦—水稻的形式不是轮作连作:同一田块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单作连作:小麦―→小麦―→小麦(一年一熟,连作);复种连作:小麦-水稻-→小麦-水稻(一年两熟,连作))茬口:作物在连续种植中,对后一季作物有影响的前茬水旱轮作:指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水稻和旱作物的种植方式草田轮作:指一年或多年生牧草与大田作物的轮换种植轮作换茬(倒茬):同一田块先后种植不同作物的作物接茬(连接)方式。可指一年内,也可指年度之间。重茬:同一田块先后种植同一作物的作物接茬(连接)方式。可指一年内,也可指年度间。例:小麦-水稻-水稻-→小麦-水稻-水稻轮作换茬的作用:1.2.调养土壤地力,促进用养结合(1.调节土壤肥力情况a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不同,自土壤中吸收养份的种类、数量、时期、范围和吸收利用率各不相同;b各种作物对土壤水份吸收的数量、时期、范围和吸收利用率也有一定差异;2改善土壤化学性状:不同作物补充供应的数量与质量均不同,活化土壤养分强度、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均有所不同;3改善土壤物理性状:a通过不同类型作物的根系生长活动,起到改善耕层物理状况的效果;b减轻水土流失);2.减轻和防治土壤传染的作物病虫草害茬口特征:对后一季作物而言,前季作物的影响,是气候、土壤、栽培技术、作物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对土壤共同作用的结果茬口特性的成因:1.时间因素:早茬、晚茬(影响季节、劳力、产量、投入、效益、安全等);2.生物因素:根系、病、虫、草、营养3.栽培技术因素)禾谷类作物茬口特性:禾谷类作物不但耗肥多,而且将籽实和秸杆收离地面,残留于土壤中的根茬量小,一般将这类茬口称为瘦茬。常见高粱根际周围有大量蚂蚁集结,这是因为高粱根分泌大量醣类的缘故,它能将土壤中的硝酸盐固定而使土壤变得板结,所以,高粱茬口不但是瘦茬,而且还是典型的板茬,许多作物接高梁茬均生长不好,需要进行精细的整地和培肥。禾谷类作物一般称耗地性作物。豆类作物茬口特性:东北地区称大豆为油茬、软茬、热茬,是养地的茬口;西北地区对菜豆、豌豆有“豆不离麦,麦不离豆”;南方的稻田、棉田普遍有与蚕豆、大豆、绿豆等豆类作物倒茬的习惯忌连作作物:茄科作物:马铃薯,番茄;葫芦科作物:西瓜、甜菜、亚麻。极为敏感,5-6年才能种植一次不耐连作的作物:豆科作物,豌豆、大豆、蚕豆;麻类作物,黄麻、大麻;禾本科,陆稻等。耐短期连作作物:高粱,油菜,芝麻,甘蔗等可连作2-3耐连作作物:水稻(通过灌水冲洗土壤内的有毒物质;通气组织发达,氧气从地上部供给地下部,事根际还原性有毒物质氧化而失去毒性;秋收后晒田也可以氧化土壤还原性有毒物质),小麦,玉米(肥料充足,产量稳定),棉花(根系发达养分吸收均衡;无病,足肥,)连作的危害:1.化学因素(1.营养物质片面消耗;2.根系分泌对本身有害的物质)2.物理因素(土壤物理性状恶化、土壤结构变劣)3.生物因素(1.杂草严重;2.病虫害的蔓延加重;3.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变连作的消除途径:1.水肥管理;2.品种更换;3.农药使用;4.耕作方法1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土壤耕性:在耕作过程中,土壤物理机械特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等)的综合反应耕作学烟囱灰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宜耕期:土壤含水量适宜耕作的时段范围耕层构造:覆盖层,播种层,稳定层,犁底层,新土层基本耕作:是指使用各类型有壁犁、深松铲等农具翻转或疏松全耕层的土壤耕作措施的总称表土耕作:是使用铲、锄、耙等农具改善表层土壤结构和地面状况的土壤耕作措施耱地:是一种在耙地之后的平土碎土作业,用以平整地面,耱实土壤,耱碎土块,为播种提供良好的条件中耕:在农田休闲期或作物生育期间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能使土壤表层疏松,保持土壤水分,减少土壤蒸发镇压:以重力作用于土壤,达到破碎土块、压紧耕层、平整地面和提墒的目的做畦:田地里用土埂分开的整齐的小块地2、常规耕作:通常把利用犁翻耕土地,以及相应的表土耕作措施保护性耕作:防风保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保护性耕作、少耕: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措施和强度的作物种植方式、免耕:直接在前茬地播种,作物播种前和播种后的整个生长期间不采用传统土壤耕作措施进行作物生产的一种耕种方式3、土壤耕作制:在轮作制的基础上,根据SPAC系统的原理,满足前、后作物的产量要求,而采用的配套的、土壤耕作的综合体系,保证每一茬作物都有适当的播种条件和生育期中的耕层构造。轮耕制:4、土壤耕作的依据:1.作物生长对土壤条件的要求(1、总要求:表土平整、耕层深厚、疏松;养分供应充足、水分供应适宜;2、调整耕层构造与三相比)2.创造深厚的耕层与适宜的播床5、少免耕的依据:生物和自然作用可代替机械耕作、用化学措施代替机械耕作、用新型机具代替传统机具、作物生长需要适宜的土壤容重7、传统耕作法与少免耕法各有何利弊?常规耕作优点:可以创造适宜深度和紧实度的土壤耕层、控制杂草和病虫害能力强、翻埋残茬、肥料,增加深层土壤有机质常规耕作缺点:土壤水分状态难以恰当调节、土壤易遭受水蚀和风蚀危害、土壤有机质矿化强度大、积累困难破坏土壤耕层自然构造、耗能、耗时、费钱少免耕优点:土壤侵蚀明显减轻、减少土壤水分损失,保墒效果好、秸秆还田多,表土层土壤有机质积累强,分解弱,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杜绝焚烧秸秆,保护环境、土壤环境稳定,土壤生物活跃、农耗时间减少,有利于多熟制发展、节省能源、用工和生产成本、作物产量有一定提高,但不稳定少免耕的缺点:土壤有紧实趋势,不利于根系生长、耕层变浅,养分集中于土表,作物容易早衰、草害较严重,除草剂污染环境、土壤温度下降、出苗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影响肥料与残茬的翻埋,化肥面施,流失严重8、少免耕的主要的形式:灭茬少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