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课程考试将于5月16日举行。不少考生感到《财务管理》比较难。事实上,只要全面把握教材内容,掌握重点,理解难点,注意应试技巧,成功应考就不难。笔者依据2009年职称考试大纲的要求和指定教材的内容,结合近10年职称考试辅导经历,谈以下几个问题。一、全面研读教材辅以适量练习《财务管理》课程考试的题型、题量与分值,自2002年以来一直保持稳定,总题量为51题,其中客观题为55分(单选题25题、每题1分,多选题10题、每题2分,判断题10题、每题1分),主观题为45分(计算分析题4题、合计20分,综合题2题、合计25分)。从历年情况看,出题皆以教学大纲为准,试题全部在指定教材内容之内。其中55分的客观题多数直接取自教材,有不少是教材原话。因此,考生一定要熟读教材,把握教材所阐述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详细阅读教材。教材至少要阅读3遍,忌“扫描”。第1遍力求读懂;第2遍则边看边记(忆),每读完一章,回想其主要内容,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相关公式的整理;第3遍应在回忆已掌握的要点与公式的基础上,对尚不熟悉的内容补缺。与以往相比,这两年主观题更趋综合,计算题也会涉及多个章节。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应重视章节之间的联系,从财务管理的内容和环节上整体把握各考点。全面学习教材。考试的题量达51题之多,指定教材共计12章45节。因此,试题的覆盖面很广,指定教材的每一章都会有试题,节的覆盖率也在70%左右。因此,考生一定要全面复习准备,忌盲目猜题或押题。适度习题练习。《财务管理》试题的计算量较大,除45分的主观题外,客观题中也有不少是与计算有关的。如果考生只看书不练习或练习少,就会导致运用公式不熟练或计算能力差,更何妨做习题是掌握和理解公式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要认真解读历年试题,尤其是2007年和2008年的试题,并选择一本(不宜过多,一本就够)专业培训机构推出的辅导材料(如北大东奥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等)进行习题的练习。虽说学好《财务管理》一定要做题,但也千万不能陷于“题海”,阅读教材才是学好这门课的根本。二、理解与掌握重点内容《财务管理》试题虽然覆盖面广,但重点比较突出,特别是主观题的考点比较突出。复习备考时,应对这些内容给予更多的关注,并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一般来说,考试的重点主要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新增或新修订的内容。当然,对与当前经济热点问题相关的内容也应予以一定的关注。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教材,在2007年进行重大修改以后,这两年基本没有变化,只有一些微调及错误的修正。笔者认为:2009年考试的重点会落在本学科的核心内容、2009年进行过实质性修订的内容、2007年新增但前二年没有考过的以及与当前经济热点问题相关的内容。关注重点章节。从章节内容看,以第4章项目投资最为重要,每年的分值都很高;第2章风险与收益分析、第3章资金时间价值与证券评价、第8章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第11章财务控制和第12章财务分析也是比较重要的章节。建议考生对风险的衡量与收益率计算(包括采用历史数据计算标准差等相关指标)、股票与债券估值和收益率计算、项目投资现金流量测算、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计算与运用、衍生金融资产投资例题、存货经济批量模型与保险储备、资金成本和杠杆系数的计算与运用、现金预算的编制、成本差异分析、因素分析法和营运能力等主要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等内容予以适当关注。第3章第1节资金时间价值是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除了会出客观题外,一些主观题,如股票和债券估值与收益率、投资项目评价指标和融资租赁租金等的计算与解答也要用到。因此,对这一节内容考生一定要牢固掌握。掌握重要考点。45分的主观题通常是落在教材的一些重要考点上。《财务管理》的主要考点有单项资产和投资组合风险衡量与收益率(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股票和债券估值和收益率、基金单位净值与收益率、认股权证理论价值和投资收益(率)、项目投资现金流量测算、更新改造差量现金流量的测算、投资决策评价指标计算与运用、现金持有量确定、信用政策决策、经济进货批量与保险储备、资金需要量预测、融资租赁租金计算、资本成本和杠杆系数计算、变动成本与息税前利润计算、资金结构决策方法和计算、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现金预算编制以及预算编制方法、投资中心评价指标、成本差异分析、财务指标计算与分析等。对这些考点,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需要在读懂教材例题的基础上,注意以往考题的解析,并辅以适当的习题练习。公式的记忆与掌握。《财务管理》考试有大量的公式需要记忆与理解。建议考生用小纸片将相关章节主要公式记录下来,粘贴在指定教材每章起始或结束处,以便记忆。记忆公式要注意技巧,不能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应用。例如: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知道了普通年金终值和现值计算公式,即付年金终值、即付年金现值、偿债基金系数和投资回收系数就明白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公式理解了,项目投资中的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的计算、股票和债券的估值与收益率的计算、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等就变得非常简单了。三、几个难点的释疑(一)收益与风险分析⒈单项资产收益与风险预期收益率是指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预测的某资产未来可能实现的收益率。预期收益率的衡量方法主要有:一是已知概率,以概率为权数计算未来各种情况下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二是根据历史资料,预期收益率是所有数据的简单算术平均值。风险衡量指标。标准差是反映概率分布中各种可能结果对期望值的偏离程度的一个数值。其计算公式是:标准差与方差、标准离差率的关系。方差是标准差的平方;标准离差率是标准差与期望值之比。标准差和标准离差率用于计量全部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对单个项目而言,标准离差越大,风险就越大;如用于不同项目风险程度比较,标准差前提条件是期望值相同,而标准离差率则不受期望值是否相同的影响。必要报酬率。必要报酬率是投资者对某资产合理要求的最低收益率,其确定公式之一是:必要报酬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标准离差率无风险收益率由资金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补贴两部分组成,通常用短期国库券利率近似地代替;风险价值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投资者风险的偏好,对风险的态度越回避,风险价值系数就越大。⒉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是组成资产组合的各种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投资组合的风险低于这些资产风险的加权平均风险,其中两项资产组合的风险为:上述公式可运用(a+b)2=a2+b2+2ab和(a-b)2=a2+b2-2ab原理进行理解记忆。当两项资产呈完全正相关,投资组合风险为单项资产风险的加权平均值,组合不能降低风险;当两项资产呈完全负相关,风险能充分地抵销,甚至完全消除;当两项资产正相关、负相关或不相关时,投资组合的风险低于单项资产风险的加权平均值。随着资产组合中资产数量的增加,资产风险逐渐减小;当资产组合中资产数量足够多时,投资组合将只剩下系统性风险⒊系统风险的衡量——β系数β系数是反映单项资产或资产组合收益率与市场平均收益率之间变动关系的一个量化指标。投资组合的β系数是投资组合内所有资产β系数的加权平均数,权数为各种资产在资产组合中所占的价值比例。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框架下,假设市场是均衡的。在均衡状态下,每项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等于其必要收益率。预期收益率=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β×市场平均风险溢酬=无风险收益率+β×(市场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市场风险溢酬即市场平均风险收益率,是投资者为补偿承担超过无风险收益而要求的额外收益,即风险价格。风险溢酬越大,证券市场线的斜率越陡;风险溢酬的大小取决于整个市场上所有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程度。如果投资者偏好风险,风险报酬率就越低,证券市场线的斜率就越小。(二)证券估价与证券投资收益率⒈证券估价在财务管理中,资产的内在价值为资产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普通股的内在价值,是由普通股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决定的。股票给持有者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包括股利收入和出售时的收入。如果企业长期持有股票,且各年股利按固定比例增长,则股票估价计算公式为:非固定成长股票的价值为预测期各年股利现值之和加后续期价值。后续期价值按股利固定或股利固定成长模型测算后折现到零时点(即估值时点),其计算公式为:债券的价值,是本金和每期利息以市场利率(债券投资人要求的报酬率)折现后的现值之和。从债券估值公式可知,影响债券价值的因素包括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市场利率、期限和付息方式等。分期付息债券,当市场利率等于票面利率时,债券按面值发行;当市场利率高于票面利率时,债券折价发行;当市场利率低于票面利率时,债券溢价发行。这一规则不适用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和零票面利率债券。需要注意的是:流通债券的价值,其折现期数为剩余到期时间。剩余到期时间可运用画时间轴方式确定,轴下写上0、1、2、……n,上面标注债券发行日起的时间点,再在轴上点出估值时点。⒉证券投资收益率如果持有时间较短(不超过1年),证券持有期收益率的计算一般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其公式为:如果持有期间较长(超过1年),应按每年复利一次计算持有期年均收益率,即计算债券或股票带来的现金流入现值等于买入价时的折现率。公式中的持有期年均收益率可运用内插法求解得出。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也可运用上述公式求解,只是式中的持有年限由剩余到期年限替代,出售价由到期值替代即可。股票无到期收益率,只有预期收益率。如果资本市场有效,固定成长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可用下列公式求解:(三)项目投资⒈项目净现金流量的测算建设期某年的净现金流量=-该年原始投资额原始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长期资产投资以及流动资金投资等。前三项按题目给出数据估算,某年流动资金投资额等于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减去上年流动资金需用数,某年流动资金需用数为该年流动资产需用数与该年流动负债可用数之差。运营期某年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该年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该年折旧+该年摊销+该年回收额-该年维持运营投资式中的经营成本(付现成本)是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中需要付现的部分;经营成本加上非付现成本(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无形及其他长期资产摊销等)即为总成本费用;营业收入扣减总成本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即为息税前利润。经营成本是项目投资在运营期都要发生的主要现金流出量,与融资方案无关,即利息属于无关现金流量。不过,估算固定资产折旧时,固定资产原值要考虑资本化利息。需要提醒注意的是:项目投资中的现金流量是增量现金流量,即接受或拒绝投资方案时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动。固定资产更新改造项目的现金流量,是指更新设备与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差量现金流量,即上述净现金流量计算公式中所有项目均为差量。旧固定资产变价净收入作为更新改造投资额的减项。在项目计算期的第1年,还有一项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账面价值与变现收入的差额)而抵减的所得税。⒉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应用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四个主要指标和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两个次要或辅导指标。指标的计算中,净现值是关键。净现值是在项目计算期内按设定折现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内部收益率是使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如果说净现值是A-B,那么获利指数是A/B,获利指数加1就是净现值率。对独立投资项目,依据主要指标判断是否可行,依据次要或辅助指标判定是基本还是完全;对互斥项目决策,计算期和投资额均相同可用净现值法,计算期相同而投资额不同可用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投资额和计算期均不同可用年等额净回收额或计算期统一法。多个投资项目的组合排队按净现值率或获利指数大小排序后进行组合选择。(四)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的差异。⒈变动成本的差异分析用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计算用量差异时,用标准数;计算价格差异时,用实际数。材料价格差异中的实际用量是领用量还是采购量,材料用量差异中的实际用量是领用量还是耗用量,要依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灵活把握。同时,要注意:工资率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