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分析题1.E公司某项目投资期为两年,每年投资200万元。第三年开始投产,投产开始时垫支流动资金50万元,项目结束时收回。项目有效期6年,净残值40万元,按直线法折旧。每年营业收入400万元,付现成本280万元。公司所得税税率25%,资金成本10%。要求:(1)计算每年的营业现金流量;(2)列出项目的现金流量计算表;(3)计算项目的净现值、内部报酬率,并判断项目是否可行。解:(1)每年折旧=(200+200-40)6=60(万元)每年营业现金流量=销售收入(付现成本+折旧)(1税率)+折旧=400(280+60)(125%)+60=105(万元)(2)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为:年份012345678初始投资垫支流动资金营业现金流量收回流动资金净残值合计200-200200-20050-501051051051051051051051051051051055040195(3)净现值=105(P/A,10%,5)(P/F,10%,2)+195(P/F,10%,8)50(P/F,10%,2)200(P/F,10%,1)200=1053.7910.826+1950.467500.8262000.909200=91.07+328.7941.3181.8200=-3.24(万元)i1=10%,NPV=-3.24万元i2=9%,NPV=105(P/A,9%,5)(P/F,9%,2)+195(P/F,9%,8)50(P/F,9%,2)200(P/F,9%,1)200=16.06(万元)内部报酬率(IRR)=9%+(16.06/3.24+16.06)×1%=9.83%﹤10%小于公司资金成本率,故项目不可行。2.某企业计划进行一项投资活动,现有A、B两个方案可以选择,有关资料如下:(1)A方案:固定资产原始投资200万元,全部资金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筹建期为1年。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为银行借款,年利率为8%,利息按年支付,项目结束时一次还本。该项目运营期10年,到期残值收入8万元。预计投产后每年增加营业收入170万元,每年增加付现营业成本60万元。(2)B方案:固定资产原始投资120万元,无形资产投资25万元,流动资金投资65万元。全部固定资产原始投资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筹建期2年,运营期5年,到期残值收入8万元。无形资产从投产年份起分5年平均摊销,无形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于筹建期期末投入。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增加营业收入170万元,年增加付现营业成本80万元。(3)该企业按直线法提折旧,所得税税率为25%,该企业要求的最低投资回报率为10%。要求:(1)计算A方案筹建期资本化利息、运营期每年支付的利息;(2)计算A方案固定资产原值、运营期每年营业成本、息前税后利润;(3)计算B方案经营期的息前税后的利润;(4)计算A、B方案各年的净现金流量;(5)计算A、B方案的投资回收期和净现值。解:(1)A方案建设期资本化利息=200×8%=16(万元)A方案运营期每年支付的利息=200×8%=16(万元)(2)A方案固定资产原值=200+16=216(万元)A方案运营期每年折旧=(216-8)/10=20.8(万元)A方案运营期每年营业成本=60+20.8=80.8(万元)A方案运营期每年息税前利润=170-80.8=89.2(万元)A方案运营期每年息前税后利润=89.2×(1-25%)=66.9(万元)(3)B方案运营期每年折旧=(120-8)/5=22.4(万元)B方案运营期每年无形资产摊销额=25/5=5(万元)B方案每年营业成本=80+22.4+5=107.4(万元)B方案运营期每年息前税后利润=(170-107.4)×(1-25%)=46.95(万元)(4)A方案的净现金流量:NCF0=-200万元,NCF1=0万元,NCF2-10=66.9+20.8=87.7(万元),NCF11=87.7+8=95.7(万元)B方案的净现金流量:NCF0=-120万元,NCF1=0万元,NCF2=-90万元,NCF3-6=46.95+22.4+5=74.35(万元),NCF7=74.35+(65+8)=147.35(万元)(5)A方案的投资回收期=2+24.6/87.7=2.28(年)A方案的净现值=-200+87.7×[(P/A,10%,9)(P/F,10%,1)]+95.7×(P/F,10%,11)=-200+87.7×5.7590×0.9091+95.7×0.3505=292.70(万元)B方案的投资回收期=2+61.3/74.35=2.83(年)B方案的净现值=-120-90(P/F,10%,2)+74.35×[(P/A,10%,4)×(P/A,10%,2)]+147.35×(P/F,10%,7)=-120-90×0.8264+74.35×3.1699×0.8264+147.35×0.5132=76.03(万元)3.某企业计划进行某项投资活动,拟有甲、乙两个方案,有关资料为:甲方案原始投资为1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50万元,全部资金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该项目经营期5年,到期残值收入5万元,预计投产后年营业收入90万元,年总成本60万元。乙方案原始投资为21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0万元,无形资产投资25万元,流动资产投资65万元,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投资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流动资金投资于完工时投入,固定资产投资所需资金从银行借款取得,年利率为8%,期限为7年。该项目经营期5年,建设期2年,到期残值收入8万元,无形资产自投产年份起分5年摊销完华。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170万元,年经营性付现成本80万元。该企业按直线法折旧,全部流动资金于终结点一次回收,所得税税率25%,该企业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0%.要求:确定该企业应选择哪一投资方案。(1)甲方案年折旧额=(100-5)÷5=19(万元)NCF0=-150(万元)NCF1-4=(90-60)×(1-25%)+19=41.5(万元)NCF5=41.5+5+50=96.5(万元)NPV=-150+41.5×(P/A,10%,4)+96.5×(p/F,10%,5)=-150+41.5×3.1699+96.5×0.6209=41.47(万元)+乙方案年折旧额=[120×(1+2×8%)-8]÷5=26.24(万元)无形资产摊销额=25÷5=5(万元)NCF0=-145(万元)NCF1=0NCF2=-65(万元)NCF3-6=(170-80-26.24-5-120×8%)×(1-25%)+26.24+5+120×8%=77.71(万元)NCF7=77.71+65+8=150.71(万元)NPV=-145-65×(P/F,10%,2)+77.71×(P/A,10%,4)×(P/F,10%,2)+150.71×(P/F,10%,7)=-145-65×0.9264+77.71×3.1699×0.8264+150.71×0.5132=75.70(万元)甲方案PI=41.47/150=0.2765乙方案PI=75.70/210=0.3605甲方案IRR=19.00%,乙方案IRR=18.80%甲、乙方案均为可行方案,但甲方案的净现值、获利指数均小于乙方案,所以应选择乙方案投资。第四章计算分析题1.某企业只生产和销售甲产品,其总成本习性模型为y=15000+4x。假定该企业2006年度该产品销售量为10000件,每件售价为8元,按市场预测2007年A产品的销售数量将增长15%。要求:(1)计算2006年该企业的边际贡献总额。(2)计算2006年该企业的息税前利润。(3)计算2007年的经营杠杆系数。(4)计算2007年的息税前利润增长率。(5)假定企业2006年发生负债利息及融资租赁租金共计5000元,优先股股息300元,企业所得税税率25%,计算2007年的复合杠杆系数。【解析】(1)根据企业成本习性模型可知,该企业的固定成本为15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4元,所以2006年该企业的边际贡献总额=10000×8-10000×4=40000(元)(2)2006年该企业的息税前利润=40000-15000=25000(元)(3)2007年的经营杠杆系数=40000/25000=1.6(4)2007年的息税前利润增长率=1.6×15%=24%(5)2007年的财务杠杆系数=25000/[25000-5000-300/(1-25%)]=1.282007年的复合杠杆系数=1.6×1.28=2.05或2007年的复合杠杆系数=40000/[25000-5000-300/(1-25%)]=2.052.B公司为一上市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相关资料如下:资料一:2008年12月31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10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公司债券为24000万元(该债券发行于2006年年初,期限5年,每年年末付息一次,利息率为5%),该年息税前利润为5000万元。假定全年没有发生其他应付息债务。资料二:B公司打算在2009年为一个新投资项目筹资10000万元,该项目当年建成并投产。预计该项目投产后公司每年息税前利润会增加1000万元。现有甲乙两个方案可供选择,其中:甲方案为增发利息率为6%的公司债券;乙方案为增发2000万股普通股。假定各方案的筹资费用均为零,且均在2009年1月1日发行完毕。部分预测数据如表1所示:要求:(1)根据资料一计算B公司2009年的财务杠杆系数。(2)确定表1中用字母表示的数值(不需要列示计算过程)。(3)计算甲乙两个方案的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息税前利润。(4)用EBIT—EPS分析法判断应采取哪个方案,并说明理由。【解析】(1)2009年的财务杠杆系数=2008年的息税前利润/(2008年的息税前利润-2008年的利息费用)=5000/(5000-1200)=1.32(2)A=1800,B=0.30(3)设甲乙两个方案的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息税前利润为W万元,则:(W-1800)×(1-25%)/10000=(W-1200)×(1-25%)/(10000+2000)(W-1800)/10000=(W-1200)/12000解得:W=(12000×1800-10000×1200)/(12000-10000)=4800(万元)(4)由于筹资后的息税前利润为6000万元高于4800万元,所以,应该采取发行债券的筹资方案,理由是这个方案的每股收益高。3.某公司的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债务资本200万元、权益资本800万元。现拟追加筹资200万元,有两种方案:一、增加权益资本;二、增加负债。该公司增资前的负债利率为10%,若采用负债增资,则所有借款利率提高到12%,增资后息税前利润率可达20%,该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1)如果该公司预期息税前利润为240万元时,对两筹资方案作出择优决策。(2)计算两种筹资方式的每股利润无差别点,并据此进行筹资决策。【解析】(1)公司预计增资后的资本利润率(单位:万元)项目(1)增加权益资本(2)增加负债资本总额12001200其中:权益资本800+200800负债200200+200息税前利润(EBIT)1200×20%=2401200×20%=240减:利息200×10%=20400×12%=48税前利润220192减:所得税(25%)5548税后净利润165144权益资本税后利润率16.5%18%由计算结果可知,当息税前利润率为20%时,追加负债筹资的权益资本税后利润率较高(18%),即息税前利润额达到240万元时,采用负债筹资比追加权益资本筹资可行。(2)每股利润无差别点的计算:权益资本筹资与债务筹资的每股利润无差别点:[(EBIT-200×10%)×(1-25%)]÷(800+200)=[(EBIT-400×12%)×(1-25%)]÷800EBIT=160(万元)计算结果表明,当息税前利润等于160万元时,选择增加权益资本筹资和选择负债筹资都无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