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3章讲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三章―讲义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分析(重点、难点)重点在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难点分析财政支出规模问题及增长趋势,一、本章简介主要阐述财政支出的一般理论,核心问题是探讨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发展的特殊性原因。二、重要名词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购买性支出移性支出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三、重点内容1、了解财政支出按财政功能、按支出用途、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的分类2、重点掌握按经济性质的分类及其意义3、理解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理解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4、掌握经济改革后我国财政支出中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变化情况及其成因5、理解“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借鉴意义第一节财政支出分类一、按财政功能分类1、财政支出是如何分类的?(掌握)财政支出分类一般有五种分类方法:1.按财政功能分类2.按支出用途分类3.按经济性质分类4.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5.国际分类方法在了解不同分类的内容时,重点应搞清楚财政支出的每个项目的内容、财政资金提供给谁使用?使用资金的性质和用途是什么?2、按财政功能分类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按财政功能分类,过去称之为按费用类别的分类,又称为按国家职能的分类。我国将财政支出分为五大类:1.经济建设费2.社会文教费3.国防费4.行政管理费5.其它支出其分类的意义:按国家职能对财政支出分类,可清晰地揭示一个国家政府职能的定位以及侧重于执行的职能。通过对一个国家的支出结构作时间序列的分析,便能揭示该国政府职能的演变与发展;通过对若干国家在同一时期的支出结构做横向比较分析,便可揭示不同国家职能的差别。二、按支出用途分类1、按支出用途分类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按支出用途分类,迄今为止,是我国财政支出的主要分类方法。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理论。建国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基本上是遵循这一理论来安排的。一国社会经济如不从事扩大再生产,社会总产品的最终使用可分为补偿和消费两部分。与补偿支出相对应的社会总产品价值为C,与消费支出相对应的社会总产品价值为(V+M)。2如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就是将社会总产品价值中M的一部分不用于消费,而是通过投资的过程形成积累。因此,在一个动态发展的经济社会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与社会总产品的最终使用构成是不相同的。这是社会经济不断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就社会总产品的运动而言,从静态的价值构成上划分,可分为:1.补偿性支出2.积累性支出3.消费性支出从动态的再生产的角度进行归类,可分为:1.投资性支出2.消费性支出。其分类的意义: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积累与消费是最基本的比例关系,它相当于西方经济学中储蓄投资和消费的概念和关系。所以,这一分类方法有利于分析我国财政支出中,政府储蓄投资和社会消费的倾向,有利于与我国整体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向有一个很好的衔接和协调。1.补偿性支出——指用于补偿生产消耗价值的支出。在我国财政支出中,带有补偿性质的项目只有挖潜改造资金支出。改革前,该项目曾是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改革后,其所占比重很低。2.积累性支出——指不在当年消费,能够形成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国家物储备等资产的各项财政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国家物资储备以及新产品试制、地质勘探、支农、各项经济建设事业、城市公用事业等中增加的固定资产部分,属于积累性支出。改革前该项目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很大。3.消费性支出——指用于当年社会和个人消费的项目部分。如国防战备费、行政管理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等。其支出在市场机制国家占总支出的比重很大;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更多地用于积累性支出,其支出比重很小,近年来正在逐步加大。三、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classificationbyeconomicfeatures)1、按财政支出经济性质的分类及其意义是什么?按经济性质分类,即财政支出按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可分为:1.购买性支出2.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及其机构在市场上购买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和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其特点是:财政一手付出资金,另一手购得相应的商品和服务。政府在购买时,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市场上进行等价交换的活动,这是政府及其机构“自己花费”的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根据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通过特定方式,将财政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地向非政府主体的转移支付。其特点是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法换回任何所得。也就是政府本身“不花费”,是“给他人花费”的支出。它不存在等价交换的问题。转移性支出包括的项目: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1、作用不同。(1)购买性支出的作用是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产生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产生间接影响;(2)转移性支出的作用是政府将本身的资金转移给受领者,是资金所有权的转移,受领者是否用于购买活动,完全脱离政府的控制。这类支出对收入分配产生直接影响;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产生间接影响。32、遵循原则不同。(1)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体现出较强的效益约束;(2)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不必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大小及其结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根据政府与微观经济主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谈判情况而定。最终,转移性支出能否带来理想的效益,存在相当的不确定因素,体现出较软的效益约束。3、取得效益不同。(1)微观经济主体在与政府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其获得的收益大小,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呈“刚性”。(2)微观经济主体能否获得政府转移性支出,对个人或企业而言,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和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与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呈“柔性”。4、执行职能不同。(1)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大,表明政府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2)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大,表明政府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转移性支出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相对较高,说明政府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而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性支出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相对较低,说明政府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四、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classificationbytimewhenpublicexpenditureobtainsbenefit)1、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的特点?按财政支出所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是现代公共经济学研究财政支出分类的一种主要方法,可分为:1.经常性支出2.资本性支出3.二者的特点经常性支出--是指维护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资本性支出--是指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久品所需的支出,包括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二者的特点1.经常性支出特点:经常性支出的消耗会形成当期服务的公共物品,会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益。同样,经常性支出是构成当期公共物品的成本,当期公共物品的受益应与当期公共物品的成本相配比,其配比的资金来源应当是税收。但如果以公债方式为经常性支出筹资的话,那实际上就是将本期公共物品的成本递延到未来,这使公共物品的受益与公共物品的付费在时间上发生差异。2.资本性支出特点:资本性支出耗费的结果将形成可供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为此,资本性支出不能全部被看作是当期公共物品的成本。因为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有一部分是在当期受益,而更多的部分是在以后较长的时间内受益。因此,如果用当年的税收去补偿全部的资本性支出,就等于将未来公共物品的成本提前到本期,这同样会使公共物品的受益与公共物品的付费在时间上发生差异。资本性支出的补偿方式是税收的话,意味着本期享用的公共物品所需支付的代价应在本期;资本性支出的补偿方式是国债的话,意味着未来享用的公共物品所需支付的代价可以在未来时期。4五、国际分类方法(commonclassificationmethodsusedbyothercountries)1、国际分类方法是如何分类的?按国际分类方法(commonclassificationmethodsusedbyothercountries),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理论和经验分析的理论分类;另一类是用于编制国家预算的统计分类。从理论分类来看,根据分析的目的不同,可按政府职能、支出目的、组织单位、支出利益等标准分类。目的在于分析一国财政支出的军事化程度或民用化程度。从统计分类来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方法,有职能分类法和经济分类法。我国按支出功能性质的分类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分类法比较接近。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分析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measurementsoffiscalactivities)1、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是什么?反映财政活动规模可用财政收支的两个指标来表示:1.绝对数指标2.相对数指标绝对数指标是指以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财政支出的实际数额。使用这一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财政年度内政府支配的社会资源的总量。但是,该指标不能反映政府支配的社会资源在社会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因而不能充分反映政府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该指标是以本国货币为单位,不便于进行国际比较;该指标是以现价反映财政支出的数额,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对支出总量的影响,因而所反映的只是名义上的财政支出规模;特别在币值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其绝对额与以前年度的绝对额缺乏可比性。相对数指标通常用两个指标表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或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财政年度中,财政收入的量与财政支出的量都是不相等的,通常是后者大于前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高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这一指标反映政府支配的社会资源在社会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可以全面衡量政府的经济活动在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也便于进行国际比较,而且,由于相对指标是通过计算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所反映的是财政支出的实际规模。这一相对数指标与以前年度的相对数指标具有可比性。2、为什么相对数指标更具有优越性?更具优越性的是第二个指标,即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其理由有三:1.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更切近实际,更能表现财政对GDP的实际使用和支配的规模;而财政收入则表示财政可能使用和支配的规模,并不代表财政的实际发生规模。2.财政收入反映的是财政参与GDP分配过程的活动;财政支出反映的是财政参与GDP使用过程的活动,是通过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实现资源的配置,直接影响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结构。3.财政支出更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所以,一般认为,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比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更具优越性。53、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动态指标是什么?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动态指标有三个:1.财政支出增长率--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即“同比”增长率。2.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如弹性系数大于1,表示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反之,表示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慢于GDP的增长速度;其弹性系数等于1,表示财政支出与GDP处于同步增长状态。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指财政支出的增长额占GDP的增长额的比例。表示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二、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ofpublicthecommontrendsexpenditurescope)1、瓦格纳法则是什么?阿道夫-瓦格纳(AdolfWagner)是德国经济学家。他对十九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和美国的公共部门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率先提出了财政支出扩张理论。他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