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财政与财政职能2.市场失效的主要表现。答:(1)市场低效,它是指现实市场中存在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的方面,而由于这些方面的存在,使市场机制无法实现对资源的高效配置。主要表现在竞争失灵或垄断、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等方面。(2)市无效,即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失效。主要表现在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失调等方面。3.如何辨别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并举例说明。答:区分或辨别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标准通常是受益的排他性或非排他性,消费的竞争性或非竞争性。纯粹的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纯粹的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产品的例子,只要从定义出发举例就可以。比如国防、天气预报、普通公路等;私人产品的例子,私人产品的例子不胜枚举,只要是符合定义的就好了,比如苹果、梨子等。4.举例说明负外部效应及其主要治理方式。答:负外部效应(外部成本),指产品或服务给所有者以外的其他人带来了损害,但受损者同样得不到应有的损失补偿。负外部性的例子很多,比如污染、噪音等。治理负外部性的主要方式有政府的管制、收费等,比如拿污染来说,可以征收排污税或者限制污水排放等。7.政府失效的原因。答: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1)信息失灵。一方面使政府在决策时难以制定出完全符合公众偏好的计划,另一方面即使政府可以获得决策所需要的所有信息,但是由于政府对其活动作用于私人经济可能产生的反应难以完全控制,无法对所有政府行为的结果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而导致决策结果最终难以达到预期。(2)决策程序失灵。即难以解决偏好显示和利益集团的问题。(3)时滞的存在。主要有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执行与生效时滞。(4)执行过程的低效。因为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一般不是同一个政府机构,导致政策实施情况有时和最初的政策意图可能并不一致。8.财政的三大职能。答:财政的三大职能为:政府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1)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资源的配置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就是通过财政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提供财力,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外部效应,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效,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2)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就是要求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3)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都是政府希望实现的目标,财政作为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要通过多种财政手段,有意识地影响和调控经济,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第三章2.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对经济分析的意义答:财政支出按照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不同,可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这种分类对经济分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有差异。消耗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但对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但对分配有直接的影响。其次,由于消耗性支出是在市场上进行的,故而政府在进行消耗性支出时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分配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而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贯坚持的原则,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由于上述原因,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及其结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只能根据政府同微观经济主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谈判情况而定,显然,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分配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第三,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消耗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需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此,消耗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它们的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显然,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4.从政府职能角度分析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答:从表“我国各时期及近年来财政支出按费用类别的比重”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发生重大转变,财政支出结构也在变化,突出表现在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从实行改革之前的平均60%左右,下降到“九五”时期的38.34%,2004年的27.8%,下降了30多个百分点;相反,社会行政管理支出则大幅度提高,从实行改革之前的5%左右上升到“九五”时期的15.7%,2004年的19.4%。7.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答: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其中经济性因素指代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财政支出的财力保证;政治性因素的表现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而社会性因素主要指代人口、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等因素。第四章3、为什么说教育是一种混合产品?我国教育支出的现状和改革方向是什么?答:教育是一种混合产品,具有较大的外部效益。一方面,受教育者学到知识和技能以后,增强了竞争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收入,在生活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精神享受,因而,它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即排斥性和竞争性,从这一角度来看,个人或家庭可以通过市场来获得教育利益;但是,另一方面,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教育利益通过受教育者外溢给了社会,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民族文化与道德素养,保证了国家的民主制度得以在一个更为良好的环境中运行,促进了社会交流与经济发展,因而,它又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即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我国教育支出的现状:1、财政性教育投资不足;2、教育投资结构不够合理。改革方向:1、加强教育事业的立法与监督工作;2、加大财政支持教育的力度;3、优化教育投入结构;4、动用社会力量广开办学渠道。5、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各有何特点?谈谈政府介入基础设施投资的原因。答:和非政府投资相比,政府投资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一,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不盈利或低利,但是,政府投资项目的建成,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其二,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其三,政府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政府介入基础设施投资的原因主要有:1、基础设施消费中存在外部效益;2、基础设施的生产与消费有着与其他产品不同的特点;3、基础设施配置存在着地区公平问题。9、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答:从近、中期看,深化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支出管理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体系为重点,深化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2、逐步实现社会保险筹资方式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过渡,加强和改进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与营运管理;3、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理顺社会保障管理体制;4、加强和完善对社会保障支出的财政管理与监督。第五章财政收入总论复习思考题:3.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答: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因素有:(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最基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如GNP、人均GNP等从总体上反映了一国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率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国民生产总值就多,一般而言,则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较高。(2)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又可称之为技术进步。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一方面是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生产速度加快和产品质量提高,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带来物质消耗的降低和经济效率的提高。(3)收入分配体制。在国民收入既定的前提下,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决定剩余产品价值占整个社会产品价值的比重,进而决定财政分配对象的大小;第二,财政分配政策决定财政集中资金的比例,从而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4)价格水平。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它是在一定的价格体系下形成的,又是按一定时点的现价计算的,所以,价格变动必然会影响财政收入的规模。复习思考题:1.税收有哪些基本特征?1.答:税收的基本特征是指税收在任何社会形态下所共有的、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特征。具体包括:(1)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是以国家的行政权力为依托、按照法律规定强制进行的征收。(2)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税款一经征收不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国家征税不支付任何报酬,也不必立即向纳税人提供相应的服务或给予以某种特许权力。(3)规范性。税收的规范性是指国家运用法律、法令、法规的形式预先规定征税对象、计税依据和征收比例或数额,纳税人只要取得了应纳税收入,或者发生了应纳税的行为,就必按照规定的标准纳税,一般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2.试述现代税制原则的主要内容。2.答:现代税制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1)税收的效率原则。税收的效率原则要求国家征税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它可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和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两个方面。第一,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应该是当以价格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作为最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已经使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时,政府税收对资源的重新配置都将干扰经济效率的有效发挥,使经济变得低效或无效。第二,税收行政效率原则。税收行政效率是从税务行政管理角度分析税收的成本效益,主要是分析税收的征收管理成本。(2)税收公平原则。税收对收入的再分配应依据公平准则和公平目标,为市场经济主体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按受益征税,依据能力负担。简单地说,可以分为竞争原则、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第一,竞争原则。税收的竞争原则是着眼于收入分配的前提条件,通过税收为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企业和个人创造竞争环境,鼓励平等竞争。第二,受益原则。税收的受益原则是根据市场经济则确立的等价交换原则,把个人向政府支付税收看作是分享政府提供公共品利益的价格,因此个人税收负担应根据个人分享的公共品受益大小来确定。第三,能力原则。税收的能力原则是以个人纳税能力为依据行使征税,即以个人收入或财富作为衡量能力的标准,按照个人纳税能力的大小征收税款,使负担能力比较强的人承担较多的纳税义务,负担能力比较弱的人承担较少的纳税义务,通过税收调整个人收入和财富分配结果,实现均等收入的公平目标。(3)税收的稳定原则。税收的稳定原则是就税收的宏观调控而言的,即税收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应依据稳定准则,实现稳定目标,促使经济稳定发展。税收对经济的稳定可分为税收自动稳定机制和税收政策抉择两种稳定方式。第一,税收自动稳定机制。税收自动稳定机制是税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稳定经济的方式,是税收制度对经济的一种自动反应能力。第二,税收政策抉择。税收政策抉择是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所作出的税收政策变动及其选择,其任务就在于消除税收自动稳定机制所无法消除的经济波动。5.分析影响税收负担的主要因素。5.答:影响税收负担的主要因素有:(1)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税收负担的最主要的因素,一般说来,随着一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税收负担水平也会呈上升趋势。(2)政府职能范围。政府职能范围广,则需要的税收量大,税收负担也就较重;反之,政府职能范围窄,则需要的税收量小,税收负担也相应较低。(3)财政收入手段选择。如果其他手段取得的收入较多,税收负担水平就会相对较低,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相对较高,税负水平也较高。(4)税收制度本身的因素。首先,税种的设置影响税负水平。在不同的国家及一国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社会经济状况、政府宏观管理水平各异,因而税收的覆盖面宽窄不一,税种的设置各不相同,不同税收制度下税收的相对数量也不同,税负水平也因此有高有低。其次,税收优惠政策影响税负水平。出于鼓励投资、吸引外资、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地区差距等方面的考虑,各国政府均实行若干税收优惠政策,如减免税、优惠税率、税收扣除、加速折旧等,形成巨额税式支出,从而减少政府实际征收的税收数量,降低税负水平。(5)其他因素。除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原因也会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