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的预防预案一、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用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含有有HBV、HCV、HIV或AIDS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刺破皮肤或粘膜,有可能获得感染。二、目的:有效预防及控制职业暴露获得的危害,指导和规范职业暴露后的应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发生职业暴露对工作人员健康造成的危害。三、制定依据:依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慢性乙性肝炎防治指南》、《艾滋病诊疗指南》。四、职业暴露程度分级危险程度评价:1、暴露源危险程度的分级:(1)低传染性:病源体载量水平低,无症状。(2)高传染性:病源体载量水平高,晚期,原发感染。(3)暴露源情况不明:暴露源所处病程阶段不明,以及污染的器械或物品所带病原体含量不明。2、暴露程度分级:(1)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粘膜,但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2)二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针刺伤。(3)三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度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视的血液。五、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发生职业暴露可能造成疾病感染的应急处理工作。六、工作原则预防为主,不断开展职业防护,标准预防的教育,提高全员预防职业暴露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防护用品的保障。七、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一)、锐器伤1、保持镇静,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2、立即对受伤部位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流水清洗,禁止直接挤压伤口。3、用消毒液(75%酒精或0.5%碘酊)进行消毒。(二)、血液、体液溅污或浸泡所致的污染1、迅速脱去衣帽、口罩,流水冲洗被污染的部位。2、粘膜受污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三)、报科室登记,填写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暴露级别评估,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实施预防性用药。1、暴露源为HIV:医院感染管理科评估后→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疾控中心。争取在2小时内预防用药,最好不超过24小时,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查,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提供心理咨询。2、暴露源为HBV:立即进行血清学检测(HbsAg、抗-Hbs、ALT等)并在3和6个月时再检测;如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虽接种过,但抗Hbs﹤10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ZG200-400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针乙肝疫苗20ug(左臂注射HBZG,右臂注射乙肝疫苗)于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1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20ug。3、暴露源为HCV:用a-干扰素3天,定期追踪6-9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