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采访写作概要一、采写介绍1、定义人物通讯是以新闻人物为报道对象的通讯类型。它着重报道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思想、言行和事迹。要求:把人物放在突出的地位,从人物的一个侧面或某些片段入手,比较详细地描述人物的事迹,揭示人物的思想,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个性。二、采写过程1、格式:(1)标题要求:生动、鲜明。如:事迹/思想精神(主标题)——记/访XXX(副标题)(2)引文(正文前部分的文字)A、人物简介。此为必写部分,本次写作的人物通讯要求“人物简介”写在正文前。B、人物思想的概括(要求凝练)C、人物的言行精炼记录(最能代表人物性格的语言)(B.C不要求必写,可穿插于人物简介中出现)(3)正文A、开头。最好是感性的,让受众对人物的相貌、身份、经历或生活工作环境或人物的性格有个感性的认识。B、正文。根据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从不同侧面、以不同事例来表现人物,每部分独立成章,有独立的小标题。C、正文采写的几个侧重点a.典型人物现在的状态(工作、生活等),挖掘典型人物所取得的成就。b.典型人物在特殊时期的历程和感受。c、典型人物寄语。2、采写技巧:(1)抓住人物身上的“亮点”,写出人物的个性和特色。(2)最能体现人物思想风貌的事实。写人物通讯要绘写人物的精神世界,揭示人格的力量,通过有说服力的事实再现人物的思想风貌。事实要为展现人物思想风貌服务,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经历和时间发展过程上,忽略对人物思想、信念等方面的挖掘,不能停留在好人好事记录的表层现象上。(3)选择最能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节。通过富有人情味的人物语言和行动来描述,如人物的一句朴质的语言或者一个细小的动作。(4)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文章既体现作者的感情色彩,又不能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必须遵循“真实”的原则。3、几个要点:(1)写出人物“做了什么”。这是人物报道的第一个层次,所涉及的是人物的业绩。其内容是整个人物报道立足的基础。(2)写出人物是“怎么做”的。这是人物报道的第二层次,所涉及的是人物的行为方式(它与性格、个性等因素有关)。其内容是报道对象个性特点的表现。(3)尤其写出“为什么这么做”。这是人物报道的第三层次,所涉及的是人物思想行为内在驱动力,将深入其精神层面。其内容是人物通讯说服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三、注意事项:1、通讯字数2000—5000。在采访中搜集典型人物、场景等照片2—4张。2、在采访中应遵守交通规则,增强防盗、防骗意识,避免与他人发生纠纷,有疑惑的工作向带队老师报告。3、注意形象,注重着装,举止文明,讲究礼貌,向采访对象展示个人良好素养和学院、学校的良好形象。四、范文服务,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记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西里社区共产党员叶如陵【人物简介】叶如陵,30年党龄,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街道西坝河西里社区党委委员。他清瘦的脸上,有一双温和的眼睛,嘴角总带着安详的笑意。花白的头发,浓密,闪烁着光泽。他今年71岁,身体清健,走起路来,如小伙一般敏捷。是什么,使这位30年前西藏人民眼里的贴心人,30年后又成为北京市“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叶如陵的案头,有他书写的座右铭:“做一辈子的志愿者,把我的爱心和知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直到永远。”高原服务他留下最无私的“名片”“像我们这样的人,北京有很多,而西藏太少,西藏需要我们。”当年,叶如陵这样对妻子说。197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年轻的医生叶如陵,响应祖国“支边”号召,带着新婚护士妻子,参加医疗队,来到了西藏。初入海拔5200米的煤矿,因为缺氧,血色素骤高,眼睛充血,嘴唇青紫,心脏扩大……这里,放眼亘古荒原,百里渺无人烟,严酷的自然条件,考验着叶如陵。然而,这里有藏族第一代煤矿工人,400多位藏胞对北京医生的无限信赖与祈盼,深深打动了他,也给了他无穷的动力。三年后,援藏的同伴陆续返京,他却选择了留在西藏,志愿服务边疆:西藏太需要他这样的大学生了!叶如陵所学专业是整形外科,为了更好地服务西藏人民,他学藏语,开始研究高原医学。30多年间,他由一个普通医师,成长为一位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一位深受藏胞信赖的主任医师。他为西藏建立了脑外科医疗小组,开创了西藏脑外科事业;与同事一起在拉萨建起了雪域高原地方上唯一的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并出任业务副院长;西藏几十个县的沟沟坎坎,都留下了他巡回医疗的足迹;他任西藏民族学院医疗系教授,为高原培养不走的医疗队……高原服务31年,叶如陵为雪域高原留下了一个共产党人最无私的“名片”。社区服务他送出最温馨的“名片”“像我这样的人,医院里太多,社区太少,社区更需要我。”2000年10月,退休回京的叶如陵,这样对家人说。西坝河西里社区位于三环内的黄金地段,建于上世纪80年代,老人比例逐年提高,他们渴盼有水平高、态度好的社区医生,缓解“就医难”。带着主任医师的职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荣誉,老叶一进社区,就热闹起来了,一边是一些医院的高薪聘请,一边是社区群众的上门咨询。金钱与义务,叶如陵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用医学知识为社区百姓服务,他心甘情愿。上医院之前,先找叶老问一问;看病之后,带上化验单、病历,找上叶老讲一讲;随时过来,血压高低测一测……对大伙的要求,叶如陵总是带着微笑,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他非常耐心地倾听老人们的“唠叨”,细心地倾听他们的症状,从不轻易打断,然后在“唠家常”中给他们提出治疗建议。为了当好“全科顾问”,他利用首都的便利条件,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渐渐地,叶老成了大家离不开的人,他干脆把自己家里电话公布,开设起医疗咨询热线。后来,在朝阳区红十字会的支持下,叶老在社区开设“爱心小屋”,当起了坐堂顾问。如今,在叶如陵的带动下,更多医疗志愿者的身影忙碌在“爱心小屋”里,他们组成了“叶如陵团队工作室”,义务为居民量血压、看病咨询、心理抚慰。说起叶老,社区群众不约而同用两个字:“特好。”当年放弃整形专业,研究高原医学,而今放弃“教授”精专,当起“全科大夫”。身边的群众渴盼什么、需要什么,他就学习什么、服务什么,全心全意,无怨无悔,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定位。10年服务,爱心、耐心、诚心如一,叶如陵为社区邻里送出了一个共产党人最温馨的“名片”。志愿服务他送出最快乐的“名片”服务祖国,奉献大众,收获快乐!志愿者不仅是年轻人的专利。在叶老的书房里,他自豪地陈列着一系列志愿者的胸牌和服装。北京奥运会上,志愿者的笑脸成为世界最美的印象。他们中间,一位谦谦长者,服务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独到,风度翩翩,不知疲倦,一如生机勃发的古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北京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叶如陵。叶老作为一名老党员,志愿者生涯源于红十字会的培训。2006年,为迎接奥运,他受聘为朝阳区红十字会卫生救护培训中心首席讲师,成为一名社会志愿者。仅第一年,他就走进28个单位,义务讲课282节,有4000多名受训救护员听过他的课。他的课件生动有趣,还把急救知识与防病治病结合起来讲,有讲解有交流,很受欢迎。叶如陵经常这样结束讲课:“我是一个党员志愿者,是一个退休医生,我愿意为大家服务,提供咨询,下课后或是其他时间都可以找我。”然后,把自己的电话留给学员。服务群众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几十年间,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喝饮料,日行超过7000步,清水加醋代酒饮,“规律的生活,简单的饮食”,使他身体轻健,精力充沛。2010年,70岁的叶老出现在上海世博会上,从早上6点半,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叶老活跃在青年志愿者中间。他在北京馆负责为游客世博护照盖戳,参观者纷纷把他“一秒一下”的敏捷动作和璀璨的笑容,收进镜头。谦谦叶老,还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同是共产党员的妻子,一起献身西藏31年,暮年携手回京。两口子和和美美,相伴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