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利息人类对利息的认识1.现代西方经济学对于利息的基本观点,是把利息理解为: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2.补偿由两部分组成:•⑴对机会成本的补偿;•⑵对风险的补偿。利息的实质及其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1.关于利息实质的分析,马克思继承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思路,论证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2.在现实生活中,利息被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资本未贷出,其所有者认为付出了机会成本;•运用自己资本的经营者也总是把所得的利润分为利息与企业主收入——似乎利息是资本的收入,而扣除利息所余下的利润才是经营的所得。资本化1.任何有收益的事物,即使它并不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甚至也不是真正有一笔现实的资本存在,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称之为“资本化”。2.资本化公式:第二节利率及其种类利率及其基本表现形式1.利率,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2.基本形式——年率%、月率%、日率%。•3.中国的“厘”:•年率1厘,1%;月率1厘,1‰;日拆1厘,0.1‰。基准利率和无风险利率1.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其他利率会相应随之变动的利率。•2.在市场经济中,基准利率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由于——•利率=机会成本补偿水平+风险溢价水平•所以,无风险利率也就是消除了种种风险溢价后补偿机会成本的利率。3.由于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绝对无风险的投资,所以也无绝对无风险利率;市场经济中,只有国债利率可用以代表无风险利率。•4.有的中央银行规定对金融机构的存、贷利率,也称基准利率。其中,如中国人民银行直取基准利率字眼,并必须执行;有的不用基准利率字眼,其意义在于诱导市场利率的形成。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1.在借贷过程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风险。•2.考虑进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是名义利率;从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是实际利率。3公式:•4.名义利率适应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在内)的变化而变化并非同步的。在市场经济中也是这样。•5.我国由政府管制的利率,在考虑是否需要调整和利率水平高低是否适当时,币值的变化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上世纪最后15年7次调整利率都是与通货膨胀率的涨落密切相关的。P——本金C——收益r——利率其他种种利率1.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2.市场利率、官定利率、行业利率;•3.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4.……第三节单利与复利两种计息方法1.单利是对已过计息日而不提取的利息不计利息的计息方法。其本利和是:2.复利是将上期利息并入本金一并计算利息的一种方法。其本利和是:复利是计息的根本方法1.利息的存在,表明社会承认资本依其所有权就可取得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利;•2.只要承认这种存在的合理性,那么按期结出的利息自应属于贷出者所有并可作为资本继续贷出。•3.因而,复利的计算方法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是更符合生活实际的计算利息的观念。终值与现值1.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本利和,也称为“终值”。其计算式就是复利本利和的计算式。•2.未来某一时点上一定的货币金额,把它看作是那时的本利和,就可按现行利率计算出要取得这样金额在眼下所必须具有的本•金。这个逆算出来的本•金称“现值”,也称“贴•现值”。算式是3.计算现值的经济行为,由来已久;自古及今,在借贷行为中的“倒扣息”、“贴现”等等,都在其使用的范围之内。•4.现值计算并不限于借贷领域,要加总不同时间的货币金额,比较不同时间的货币金额,还原为现值是基本方法。两个有广泛用途的算式有两个算式,在折旧提存、消费信贷、养老年金的设计中广泛运用:•⑴零存整取的算式;•⑵整存零取的算式。竞价拍卖和市场利率在市场经济中,有的债券只有面额(还本时的金额)而不载明利率。发行时采用竞价拍卖方式。•拍卖成交价,即现值;与面额,也即终值相比较,决定当前的利率。•这样形成的利率是市场利率。利息率与收益率•1.有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收益率”概念与利率概念并存。•2.收益率实质就是利率。•作为理论研究,这两者无实质性区别。•至于在实际生活中两者使用的差别,取决于习惯。第四节利率期限结构什么是利率期限结构1.各种利率大多包括期限长短不同的品种,如活期存款利率、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等。“期限结构”反映的是利率与期限的相关关系。•2.一个经济体的利率期限结构,通常选择基准利率——如国债利率——的期限结构代表。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1.“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在利率的期限结构中是一对重要的术语、概念。•2.即期利率是指对不同期限的债权债务所标明的利率(复利);•3.远期利率则是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之中,从未来的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如一年期和两年期的国债利率分别为2.25%和2.40%:•——两年期的国债1000000元,到期的本利和是1000000×(1+0.024)2=1048600元•——持有两年期国债的第一年,应与持有一年期国债无差别;从道理分析,如按一年期国债利率计息;在一年期末,其本利和应是1000000×(1+0.0225)=1022500元——如果买的就是一年期国债,这时就可自由处理其本利和。假如无其他适当选择,把本利和再买进一年期国债,到第二年末得本利和1022500×(1+0.0225)=1045506.25元1045506.25,较之1048600,少3093.75元。——买两年期国债,其所以可多得3093.75元,那就是因为放弃了在第二年期间对第一年本利和1022500元的自由处置权。这就意味着,较大的效益是产生于第二年。如果说,第一年应取2.25%的利率,那么第二年的利率则是(1048600÷1022500-1)×100=2.55%这个2.55%就是第二年的远期利率。4.远期利率使债权债务期限延长的价值具有了定量的说明。5如以fn代表第n年的远期利率,r代表即期利率,其一般计算式是到期收益率•1.到期收益率相当于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券并且一直持有到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2.基本思路:设当前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债券现金流的当前价值”相等,即决定当前实际起作用的利率。•“债券现金流的当前价值”是指:从当前到还本时为止,分期支付的利息和最后归还的本金折合成现值的累计额。3.到期收益率使不同期限从而有不同现金流的债券收益可以相互比较•4.设还有n年到期的国债券,其面值为P,按票面利率每期支付的利息为C,当前的市场价格为Pm,到期收益率y,可依据下式算出近似值:收益率曲线1.收益率曲线是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图形描述。2.收益率曲线并不总是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即向上倾斜。通常归纳为四种图形。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因素1.其所以收益率曲线并非简单向上倾斜,是由于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归纳各种有关理论,作用于利率期限结构的因数有:•对利率的预期;•对流动性的偏好;•资金在不同期限市场之间的流动程度等。2.预期理论:认为预期未来短期利率(远期利率)的变化方向决定收益率曲线的形态;同时,假定当前长期债券中的远期利率与市场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有紧密联系。•3.预期理论一——纯粹预期理论:认为“只有”预期的未来短期利率,决定收益率曲线的形状:•当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上升时,会有上升的收益率曲线,反之,收益率曲线呈下降态势。3.预期理论二——流动性理论:承认未来预期短期利率的作用,但认为,期限长的债券会要求流动性风险补偿。因此,只有在长期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短期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条件下,人们才会选择长期投资工具。•按照流动性理论的观点,收益率曲线一般应该是向上倾斜的;只有在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下降过大时,才会出现下降的收益率曲线。•5.市场隔断理论:认为资金在不同期限市场之间基本是不流动的。不同金融机构有不同的负债性质,因而对资金的期限有特定需求。•这种不同期限市场上资金流动的封闭性,决定了收益率曲线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当长期市场上资金供过于求,而短期市场资金供不应求,就会形成向下倾斜的收益率曲线。第五节利率的决定古典经济学家-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1.任一国家的一定时期,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利率水平,可视之为平均利息率。•2.平均利息率高不过平均利润率;低不能等于零。当然,在复杂的经济生活中,总有例外。•3.至于处于中间何处?没有规律可以论证。•相反,传统习惯、法律规定、借贷双方的竞争等因素都起作用。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1.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实际上都是论证利率水平为什么趋高、趋低,而不是论证决定平均利息率必然处于哪一点的规律。2.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前的实际利率理论:•利率的变化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投资不变,储蓄增加,均衡利率水平下降;储蓄不变,投资增加,则有均衡利率的上升。3.凯恩斯的理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货币,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上升;反之,利率下降。•凯恩斯的理论,基本上是货币理论。4.可贷资金论: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均衡利率。其均衡条件为:影响利率的风险因素影响投资风险的因素,决定利率对风险补偿(风险溢价)的要求:•——需要予以补偿的通货膨胀风险;•——需要予以补偿的违约风险;•——需要予以补偿的流动性风险;•——需要予以补偿的偿还期限风险;•——需要予以补偿的政策性风险……利率管制1.利率管制的基本特征是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制定利率或利率变动的界限。•2.利率管制的实施均有其历史背景。•3.管制利率与提高资金效率存在矛盾。我国的利率管制体制1.自1949年建国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利率属于管制利率类型。•2.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利率的特点:利率档次少,利率水平低,存贷利差小,管理权限高度集中。•3.改革开放,也立即提出利率体制的改革问题。首先要求解决的是提高利率水平。4.随着我国市场建设的不断推进,高度集中的利率管制与频频变化的物价水平及其他顺应市场规律灵活变动的经济变量之间,出现越来越大的不协调。•人们日益关心如何建立一个灵活的利率决定机制的问题。•5.如何形成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率体制,并没有现成的答案。•近年来不断采取改革措施:•⑴金融机构对贷款利率有一定幅度的浮动权利;⑵放开同业拆借利率;⑶国债和金融债券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发行;⑷放开对金融机构外币业务的利率管制……•具体的改革措施一定会继续推进。6.改革开放以来,事实存在着规避管制的“不合法”的利率。•应如何对待这类“不合法”的利率?第六节利率的作用对利率作用的一般估价1.在市场经济中,利率的作用相当广泛:•从微观角度说,对个人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分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利率的影响非常直接;•从宏观角度说,对货币需求与供给,对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对物价水平,对国民收入分配,对汇率和资本的国际流动,进而对经济成长和就业等,利率都是重要的经济杠杆。2.在经济学中,无论是微观经济学部分还是宏观经济学部分,在基本模型中,利率几乎都是最主要的、不可缺少的变量之一。储蓄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1.利率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储蓄及投资的影响上。•影响程度的大小,用储蓄的利率弹性与投资的利率弹性表示。2.利率对储蓄的作用的一般分析:•⑴替代效应:表示人们在利率提高时,愿意增加未来消费——储蓄——以替代当前消费。这反映人们有较强的增加利息收入、积累财富的偏好。•⑵收入效应:表示人们在利率水平提高时增加现期消费,从而使储蓄减少。这反映人们的收入因利率提高而提高时,希望改善生活的偏好。•尽管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分别来看都很强,但由于相互对冲,利率的弹性却有可能很低。3.中国的情况显示,分析问题时不应简单推论:•⑴改革开放前,一是居民收入水平很低,再高的利率也难以使储蓄的比例增大。二市场供给小于市场需求,虽然收入水平低,但却往往有些货币收入无法支用,这时的储蓄显然与利率水平也没有多大联系。•⑵改革开放后,居民储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