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质量【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质量”并不陌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与质量相联系,比如:自己的体重、某个物体有多重,只不过学生对于所说的重量就是指质量这个知识点还比较模糊,对质量概念的理解还不够具体,因此本堂课是在学生对质量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来完善对质量的理解和认识。经过初中两年的学习,九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正在趋于成熟,但发展水平还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发展水平欠缺;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大幅度提高,而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还有待提升。经过对物理一年的学习,学生乐于操作实验的热情继续高涨,并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一定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与合作式的学习。【教学内容】本节课所授内容为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二节质量。【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被安排在本章第二节学习,继《宇宙与微观世界》之后,着重加深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其核心内容是对质量概念的理解和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学生通过对《质量》的学习,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密度、重力、浮力、热量等即将学到的相关物理量,为后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节知识与我们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教学题材及实验器材均可以从身边就地取材,拉近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距离,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也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总结有关质量的知识,再通过“学以致用”环节反馈于生活实际中去,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认识它的单位并会进行换算,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调节、使用和读数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以及了解其他特殊的测量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质量多样化的教与学,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估测估算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2)通过了解天平的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以及进行试验测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记录能力、信息的收集、处理与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并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兴趣。(2)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能够具备科学探究与合作的精神,也能够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素养和严谨实验操作的良好习惯。本节课重点是理解质量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本节课难点是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教学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课桌、凳子、粉笔、铁锤、铁钉。学生用:托盘天平、橡皮泥、笔、物理课本、橡皮、涂改液、实验报告单。【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解与点评、举例与分析进行指导;学生通过实验与探究、观察与归纳、讨论与总结、交流与合作体现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境预设:暑假后开学第一天,小红对小丽说:“你的这件衣服真漂亮,质量也不错。”小丽说:“谢谢,你看起来比放假前胖了,体重增加了吧?”小红回答“没错,我确实体重增加了几斤。”师:小红说小丽的这件衣服质量好,这个“质量”是什么意思?生:指东西的好坏。(意思相近的答案都可)师:小丽说小红体重增加了,这个“体重”是指什么?生:质量。(经过提前预习,大部分学生会给出答案。)引出课题:日常生活中“质量”表示产品的优劣,而物理学中的质量则与之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理学中的质量——§11-2质量(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组对话,引出质量这一课题,并指出质量在生活和物体学中是不同的。这样很自然的就把生活和物理联系在一起,也直接奔向“从生活走向物理”的主题。二、进行新课:(一)、质量:(板书)师:我们的课桌、凳子是什么材料制作的?生:木头。师:在物理学中,像课桌、凳子这些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实物就是物体,而构成它们的材料——木头就是指物质,所以说,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板书)师:那课桌和凳子所用的木头哪个多?生:课桌。师:课桌所含木头要比凳子的多,我们就说,课桌的质量比凳子的质量大。接着出示实物:铁锤和小铁钉哪个质量大?生:铁锤。师:所以,物体所含物质越多,它的质量就越大,所含物质越少,质量就越少,那同学们可以准确的来描述一下质量的概念了。生:质量就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对于描述不简练或不准确的语言,教师进行纠正。)教师总结:(2)、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板书)设计意图:学习物理应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一些实物入手分析问题,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物理,从而来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同时,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质量的概念,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师:小明把凳子从咱们教室搬到隔壁教室,它的质量变了吗?请说明理由。(短时间思考后,请某某同学回答,若没有思路,教师提示:从物质的多少分析。)生:没变,因为木头的多少没有改变。师:如果把它从北京运到上海质量会变吗?从地球运到月球或太空呢?生:都不变。师: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生:说明物体的质量不会随它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经过几个小问题的分析,学生总结这个结论难度并不大。)师:只要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改变,物质的质量就不变.(教师取出包装盒中的橡皮泥)如果我把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它的质量会不会改变呢?生:不会。师:请同学们分析一块冰化成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生:状态变了,体积变了,质量不变。(可能还有预习后面内容的学生说出密度变了,教师给予肯定,指出马上就要具体学习密度知识。)师:请你想想,质量除了不随位置而改变,还不会受到什么因素影响?生:形状、状态。(对于中等往上的学生会很快得出结论,学困生在出示答案后,也能够理解这个知识点。)师:当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物质也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即构成物体的材料和体积确定后,物体的质量也就确定了。所以说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3)、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板书)设计意图:经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以及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师:把一只粉笔掰成两段,其中一段与一支相比,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怎样变化?生:变少了。师:因此,为了准确描述质量的多少,我们还规定了质量的单位,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9质量的单位和P12的“科学世界”,了解质量的国际单位、其它单位及它们的换算关系。师生共同总结:(4)、质量的单位:国际通用单位是千克(kg),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t),比千克小的单位克(g)、毫克(mg)。(板书)师:请同学们说出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kg=103g1mg=10-3=10-6kg1t=103kg(板书)跟踪小测验:200g=kg答案:0.2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阅读书本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拓展问题:在生活和贸易中,人们习惯把质量叫做重量,同学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质量的单位?生:公斤、斤、量、钱。(学生将争先恐后的回答,课堂气氛会很活跃。)师:你知道它们和以上单位之间的关系吗?可能有部分同学给出不确定的答案,教师进行纠正并总结:1公斤=2斤=1kg=103g,问:1斤=g(板书)答案:500提示:有些物体的质量,可先以生活中常说的公斤、斤或两为标准进行估算,再换算成千克、克或毫克。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生活中常用质量单位,以便接下来对常见物体的质量进行正确的估算。学生活动:阅读书本P9“小资料”中常见物体的质量,特别强调了解一个成年人、一个新生儿、一头大象、鲸、地球、太阳的质量大约是多少并进行对比。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阅读学习活动,使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实际物体质量的感性认识,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学以致用1:小明的妈妈昨天去市场买回一只鸡,请你估算这只鸡的质量大约是多少kg?(提示:先以斤来衡量,再换算成公斤即kg。)学生进行估算并出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学以致用2:教师转换角色,进行“记者采访”活动:教师采访几个不同体重的学生,请他们估算自己的体重后,教师选出一个接近标准体重的学生的质量作为参考,让学生了解一个中学生的标准体重是100斤,就是50公斤,即50kg。(课堂气氛将会非常热烈,学生也积极回答问题。)学以致用3:请一位同学来当主考官,就物体质量的估测再出一道题,并邀请好友解答。解释:这是课堂开放的一个小环节,学生可以自由选取生活中或周围熟悉的物体作为估测对象进行出题,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的秩序和学生的情绪,及时加以指导。设计意图:通过“学以致用”这几个亮点小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主宰课堂。(二)、质量的测量:(板书)师:我想知道小明妈妈买的那只鸡的质量具体是多少,怎么办?生:用秤去称师:很多物体的质量靠我们的估测是不准确的,只有经过测量,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你了解市场上有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生:杆秤、电子秤、案秤、磅秤。如果测量粮食、钢铁、煤等以吨为单位的物品用地磅。(这是经过几个学生的补充总结出的结果。)教师出示幻灯片,简单介绍各种秤的情况,突出电子秤能自动显示质量和计价,是市场上使用最多的测量工具。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意义。转入重点介绍天平的使用:在实验室中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天平,天平种类较多,我们重点来了解托盘天平。教师出示多媒体,让学生对照桌子上的托盘天平,一起来观察认识它的结构和了解主要部件的作用。学生活动:请学生朗读书本P9最后一自然段,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等臂杠杆。(有关杠杆知识在第十三章学习。)接下来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自制的“天平使用说明书”,其中包括有关注意事项。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阅读理解,并提醒学生边阅读边记录重要信息。设计意图:教师要放开学生,给学生时间,通过朗读、阅读与思考,来变换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师生共同讨论注意事项:师:请同学们回想我们曾经了解过哪些测量工具?生:秒表、刻度尺、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等等。师:这些工具能不能拿过来就用?生:不能。师:我们在使用前需要做哪些工作?生:先了解它们的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师:对,使用任何测量仪器前,都要先了解它们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这是必须养成的习惯,天平也是如此:(1)、称量物体质量之前需要观察天平三项内容:观察游码是否拨零。天平使用前要将游码拨零。师:如果游码不调零还能使用吗?(提示:就像使用刻度尺不从零刻线开始测量一样,虽然还能使用,但最后还要减去初始刻度,容易忘记而出现错误。)生:能使用,要记住最后再减去游码对应的初始示数。观察分度值。即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解释:这样可以在测量中能够准确迅速的读出数据。观察最大量程。也叫“称量”,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们能称的最大质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码最大读数。师:实验前,我们要先进行估测,这也是必须养成的习惯。在我们估测被测物体的质量后,再选择合适量程的天平进行测量,否则会怎么样?生: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损坏天平。师:即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轻拿轻放。师:同学们想想为什么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也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生:会改变砝码的质量,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3)、天平调节平衡后,不要更换两个托盘的位置,也不要移动天平的位置,否则就要重新调节天平的平衡.(4)、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保持天平干燥、清洁。师:不这样做会怎么样?生:会腐蚀托盘,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