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发展背景·第二章发展形势·第三章发展思路·第四章实施生态园林行动,让绿色覆盖城乡·第五章实施科技园林行动,让创新引领发展·第六章实施人文园林行动,让成果惠及人民·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第八章保障措施·附表第一章发展背景一、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是首都园林绿化创新体制机制、明确发展思路、深化功能定位,推动城乡统筹的五年;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注重质量效益,推动科学发展的五年;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惠民富民、发动社会参与,推动共建共享的五年;也是全系统不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创造突出业绩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园林绿化系统以管理体制改革为重大契机,紧紧围绕“办绿色奥运、创生态城市、迎六十大庆、建绿色北京”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实施精品战略,大力推进“生态园林、科技园林、人文园林”建设。按照“森林进城,公园下乡”的思路,坚持高位推动、工程带动、政策驱动、投入拉动,启动实施了一大批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工程,加大了历史名园保护力度,全面兑现了奥运绿化七项承诺指标,圆满完成了“奥运盛会、国庆庆典”两件大事的景观环境布置和服务保障任务,成功举办了“高水平,有特点”的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打造了一批世纪精品,全市基本形成了山区、平原、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呈现出“城市青山环抱、市区森林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的优美景观。全市森林覆盖率由35.47%提高到37%,林木绿化率由50.5%提高到53%;城市绿化覆盖率由42%提高到45%,人均公共绿地由12.66平方米提高到15平方米,首都园林绿化事业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1、景观环境全面优化,绿色空间大幅拓展五年来,通过实施一大批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全市新建公园绿地100余处1700余公顷,城市绿地面积达到6.17万公顷;全市公园数量从“十五”末的190个增加到339个,城市公园总面积由6300公顷增加至10063公顷,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日趋完善。高水平完成150项奥运绿化美化工程和奥运会、国庆六十周年的环境服务保障任务,栽摆各类花卉9000万株(盆),营造了优美的城市景观。加快大型公园绿地建设,按照“一环、六区、百园”的要求,大力推进一道绿化隔离地区绿化建设,新建42个郊野公园,公园环格局初步形成;全面完成了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的163平方公里的绿化任务。启动实施了11个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和南海子郊野公园建设,建成了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通州滨河森林公园、北二环城市公园、昆玉河水景观走廊和世纪坛绿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精品公园绿地。改造老旧小区绿化500余处,完成屋顶绿化50万平方米,城市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全市10处热岛效应比较集中的地区有9处得到明显减弱,市中心区热岛效应面积比例由2000年的52.26%降低到目前的22.38%。2、生态建设实现突破,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山区生态建设步伐全面加快,大力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关停废弃矿山植被恢复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营造水源保护林、水土保持林和风景游憩林,全市新增造林面积4.5万公顷,山区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分别达到了50.97%、71.35%,形成了林木葱翠、绿绕京城的山区绿屏。平原地区通过实施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全面推进平原治沙、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为重点的平原绿化,实施了京平高速、京津高速、温榆河等1870公里通道绿化,形成了以绿色生态走廊为骨架的高标准的平原绿网。全市活立木蓄积达到1810万立方米,森林资产总价值6148亿元,生态服务总价值达到5539亿元,年固定二氧化碳992万吨,释放氧气724万吨,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升。3、绿色产业提质增效,兴绿富民成果丰硕着眼于提质增效、兴绿富民,努力打造优质、安全、高效的绿色产业,实现年产值116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近两倍,经济效益显著。通过大力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强化特色果品基地建设,实现了果树产业优化升级,到2010年,全市果品年产量达到9.08亿公斤,销售收入36.6亿元,30万户果农户均果品收入突破万元;花卉产业规模效益快速增长,生产面积达7万亩,年销售收入超过14亿元;全市蜜蜂饲养量达26.2万群,蜂农养蜂年收入1.4亿元,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全市育苗面积14.1万亩,优质苗木产苗量2.51亿株,年销售收入4亿元;发展林菌、林药、林花、林禽等林下经济23万亩,年收入2亿元;以各类主题公园、风景名胜区为依托,以森林旅游、观光旅游、休闲健身、科普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绿色休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年旅游收入达到22亿元。4、资源保护成效显著,防控能力明显提高通过完善航空护林、区域联防、长效保障和生态管护“四个机制”,加强预警监测、应急通讯、消防队伍和机具装备“四项建设”,森林防火能力明显提升,防火了望塔达到179座,了望监测范围达到65%,全市专业扑火队伍达到104支、2800人,实现了“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的目标。以美国白蛾为主的林木有害生物防控成效明显,全面实现了对主要林木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的动态监测,无公害防治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成灾率仅为0.03‰;依法严格征占用林地和林木采伐管理,通过优化重点工程方案审核,五年累计减少占用林地350公顷,减少移伐林木32.6万株,有效保护了林地资源。加大了对涉林行政案件的查处力度,共查处各类案件2434件。强化历史名园、重点公园安全技防设施建设,建立了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对历史名园的古建筑实施保护性修复,对重点古树名木安装了避雷设备,公园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5、义务植树深入开展,社会绿化全面推进为推动新形势下首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深入开展,《北京市绿化条例》将“义务植树”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法律规范,并首次以法规形式确定了包括购买碳汇履行植树义务的18种尽责方式,为市民更好的履行植树义务创造了条件。深入开展“城乡手拉手、共建新农村”和“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创建首都绿色村庄350个,完成了3499个村的绿化美化,加快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群众性绿化美化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共创建花园式街道办事处13个,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1397个,花园式社区67个、园林小城镇38个。6、基础管理全面加强,支撑保障更加有力制定出台了《北京市绿化条例》、《北京市实施种子法条例》、《北京市林业植物检疫办法》、《北京市重点陆生野生动物造成损失补偿办法》等一批重要法规规章,不断完善了园林绿化法规体系。编制完成《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和防沙治沙、森林防火、历史名园、郊野公园环建设等一批重要规划。完成国家级、市级科技成果转化和集成推广113项,制定、修订地方标准72项;园林绿化资源清查和森林生态服务价值研究取得重要成果,湿地恢复、森林健康经营等基础性课题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建立了高效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提升了园林绿化管理水平。林果乡土专家行动计划深入开展,科技服务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基层林业站改革全面完成。园林绿化国际合作加快推进,通过实施一批项目,成功引进并推广了森林健康、近自然森林经营和林业碳汇等先进理念。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林业碳汇管理体系,启动了林业碳汇行动计划。大力加强了节约型园林建设,规划设计水平和施工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得到广泛应用。二、基本经验五年来,始终坚持把首都园林绿化放到建设生态文明、构建首善之区的高度去思考,放到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大局中去谋划,放到以世界城市标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目标中去推动,积累了宝贵经验。1、始终坚持城乡统筹、改革创新,理顺发展体制紧紧围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打破二元分割结构,在全国率先形成了林业、园林城乡一体发展的管理体制;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大园林、大绿化、大产业、新水平”的发展理念,提出了“生态园林、科技园林、人文园林”发展战略,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拓展发展空间,形成了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发展格局,促进了首都园林绿化事业科学发展。2、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精品战略,提高发展质量把握首都的城市性质和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取向,提出首都园林绿化事业要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国内一流、首都特色”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实施精品战略。在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资源节约、创新引领;加快实现从外延发展向内涵提升、从注重建设向建管并重、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广泛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打造了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精品工程和绿色典范,使首都园林绿化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突破。3、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惠民富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惠及人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新建成的城市休闲公园、郊野公园、滨河森林公园和部分原收费公园,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出台了山区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促进发展机制等一批惠民富民政策,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全市历史名园、重点公园、风景名胜区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进一步提高了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4、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全民参与,形成发展合力领导重视、高位推动是搞好首都绿化美化建设的根本保障。中央领导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坚持每年参加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和驻京解放军、武警部队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市和区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市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广大市民踊跃参加,履行义务。全市上下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全民尽责的良好机制,保证了首都园林绿化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5、始终坚持奥运精神、务实作风,服务发展大局在过去五年的发展实践中,广大园林绿化工作者大力发扬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树立“顾全大局、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争创一流”的过硬作风,确保了百年奥运和六十周年大庆绿化美化建设、服务保障任务出色完成,奥运精神和务实作风是推动首都园林绿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二章发展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是首都以世界城市标准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关键时期,也是首都园林绿化站在新起点、瞄准新目标、拓展新功能、实现新跨越的重要转型期和攻坚期。园林绿化作为社会重要的公益事业,城市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优化环境、推动发展、服务民生、促进和谐的重要使命,是“人文北京”的重要内涵,“科技北京”的重要组成,“绿色北京”的重要基础,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展望“十二五”,总体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一、发展机遇1、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为园林绿化赋予了新使命园林绿化是首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长期以来担负着恢复保护森林、绿化美化城市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做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决策,为园林绿化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在新的时期,作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载体的园林绿化作用更加突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桥梁和纽带的功能更加凸显,构建森林、湿地、绿地三大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任务更加繁重,需要担负起更多推进生态建设、弘扬生态文化,为广大市民提供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的任务。2、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低碳社会,为园林绿化充实了新内涵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和国家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森林、湿地、绿地作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强大的固碳释氧、降温增湿、减排增汇和节能降耗等功能。国际社会对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达成高度共识,我国赋予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目标要求。这些都为首都园林绿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低碳社会,赋予了新的内涵。3、建设世界城市、提高生活品质,为园林绿化创造了新契机园林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底色,是体现世界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宜居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拓展城市宜居空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和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