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民居遗址“三间房”遗址佛塔遗址消失的文化名城1、楼兰古城木桶帽子壁画建筑宗教2、庞贝古城5000名庞贝人的遗骸层层堆垒,他们因被凝固于这颗“时间胶囊”中而得到永生被维苏威火山爆发后的熔浆掩埋了的罗马古城——庞贝城消失的其它名城巴比伦(Babylon)特佩拉(Petra)科潘(Copan)特洛伊(Troy)统万(Tongwan)克诺塞斯(Knossos)高昌(Gaochang)马丘·比丘(MachuPicchu)大津巴布韦(Zimbabwe)《消失的城市———著名废都的兴亡故事和奇妙探险》,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3、自然原因火山爆发沙漠化风蚀暴雨和洪水冲刷地震坍塌……消失的文化名城主要的人为因素战争无知政治运动“解放思想”“开发性破坏”土地升值给机动车道让路……4、人为原因武汉商场四秒钟化为灰烬武汉商场是武商集团的母体企业,诞生于1959年。类似的例子孔府、孔庙、孔林日前惨遭“水洗”浙江定海城关传统历史街区和民居宅院惨遭毁坏襄樊宋明城墙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遵义会议会址周围的历史建筑一拆而光福建的三坊七巷名存实亡高速路穿过中山陵绿地区高架桥迫使三元里抗英炮台搬家金华、嘉兴、温州等城市的古迹都被破坏殆尽……“重建时代”到来的启示如何对待已形成的历史街区、城市环境、文化传统,这些问题已引起世界许多国家城市规划建设界的关注。“大拆大建、推倒重来”的方式是否可取?如何减少和防治“建设性破坏”?思考谁在制造“皇帝的新衣”?北京: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明确制定“整体保护”方针后,一个“巨蛋”(保罗.安德鲁)——国家大剧院,突兀的存在于传统中轴线西侧,与老北京的空间尺度、传统肌理、城市景观格格不入思考:中国一些城市已成为外国建筑“大师”标新立异的“试验场”名城保护已经引起了关注国际会议1993年襄樊会议“保护文物古迹与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色,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1998年保护和发展历史城市国际合作苏州宣言2006世界历史名城南京会议2006历史城市与历史建筑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长沙)第一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历程和面临的危机保护历程回顾一、历史文化遗产破坏事件回放古代文物范围界定造成对古董与古建筑——截然不同的态度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认识到历史文化遗物的价值,而有保护和收藏的行为。对于历史建筑物以及建筑群,把它作为一种过去统治的象征和代表,加以破坏和摧毁。近现代发展工业、“破四旧”、“旧城改造”四大人为破坏:宗教、流失、战争、“建设”在古代中国就有项羽烧毁秦咸阳城“大火三月不火”的故事,在以后的改朝换代中,大多把前朝建设的建筑和城市加以毁灭性破坏,这叫做“革故鼎新”。金兵攻入北宋首都汴梁后,就把宏伟皇宫和苑囿yòu,全部拆毁、并把拆下的大梁木柱和假山石全部运到了北京,修筑金中都城。以后辽灭金,元灭辽,金中都,辽南京,都遭到彻底的破坏。在漫长的都城建设史中,仅有两个朝代沿用了前朝的宫殿,即唐继承了隋的皇宫,清继承明的皇宫。在欧洲有罗马帝国摧毁希腊的城市和宫殿,中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沿途破坏掠烧。在欧洲有罗马帝国摧毁希腊的城市和宫殿,中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沿途破坏掠烧。二、百年来的保护理念和历程近代,产业革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人们忙于发展生产,对古建筑和历史环境的保护既缺乏认识也无力顾及。一批古建筑及其环境在工业化的浪潮中遭到毁灭。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崛起的时候,作为对古典复兴和折衷主义的反对,对历史建筑采取了排斥的态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文物建筑的破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中国一些城市已成为外国建筑“大师”标新立异的“试验场”(各种攀比、追赶心理)日本东京巨蛋、英国千禧巨蛋、中国台北小巨蛋、中国镇江巨蛋等大阪巨蛋东京巨蛋英国千禧巨蛋中国台北小巨蛋中国国家大剧院无论是外形上还是规模上都称得上是真正的巨蛋,足以让东京巨蛋黯然失色。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突兀的存在于传统中轴线西侧,与老北京的空间尺度、传统肌理、城市景观格格不入日本千叶大学教授木原启吉在他的《历史的环境》一书中说到日本近代文物古迹所遭到的四次大的劫难。一、明治维新以后,大量佛寺被毁;二、明治及大正初期开放贸易,大量古代文物外流;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文物古迹毁于战火;四、上世纪50年代后经济高速增长时,不但毁了文物,更破坏了历史环境。其中第四次破坏是最为严重的一次,它远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破坏。一、建国前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始于本世纪20年代的考古科学研究。北京大学1922年设立了考古学研究所,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机构。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成立,开始系统地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为迈向其科学化、系统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1930年6月国民政府颁布了《古物保存法》;1931年7月又相继颁布了《古物保存法细则》;1932年国民政府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并制定了《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组织条例》。然而,政局动荡,各地各类大量文物仍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战争爆发,大量的文物遭到破坏,文物流失。二、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以后,新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建立经历了形成、发展与完善三个历史阶段,即:1、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的形成阶段;2、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的发展阶段;3、以及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保护体系的成熟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遭受过三次大的劫难:第一次是解放初期,在变消费性城市为生产性城市的口号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古城中也大办街道工厂,城墙以及其他一些古建筑被拆除。第二次是“文革”中“破四旧”对古迹的破坏。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大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大刀阔斧地进行旧城改造,对老城区、历史街区无情拆除,代之以“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二、历史文化名城破坏事件回放(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文物古迹和古城风貌的破坏建国初期,虽然中国政府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但局限于文物或遗址的范围,对古城整体价值认识不足以致引起了对古城风貌和文物古迹的大量破坏。(二)文革时期“破四旧”对文物古迹和古城的破坏从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在“破四旧”的浪潮声中,中国的珍贵文物和文化名胜古迹遭到浩劫,大量有历史意义的庙宇、佛像、古木被砸毁和拆除,许多有价值的古籍、古画、经卷、档案资料被当做封建残余付诸一炬,无序的建筑将古城弄得面目全非。(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发展经济和旧城改造的建设性破坏在“旧城改造”的口号下,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纷纷倒下,为现代化建筑、城市道路建设、房地地产开发等“让路”。(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发展经济和旧城改造的建设性破坏70年代发展的旧区改造所破坏的具有文物性质的建筑竟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炮火摧毁的还要多!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以建设的名义对旧城的破坏超过了以往100年。强暴旧城在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冲突中,牺牲的往往是前者。1999年11月11日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千年古城墙一夜惨遭摧毁。(襄樊市为了“名城形象工程”——汉江大道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樊城古城墙58米被强行拆毁,这是樊城仅存的宋明时期古城墙。)郑孝燮、罗哲文等专家称之为20世纪末恶劣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事件。之前,还有福州三坊七巷的建设性破坏、贵州遵义等被拆。1997、1998、1999、2000年,舟山市政府以“旧城改造”为名,大面积破坏定海古城的传统历史街区和古居老宅,晚清典型建筑傅家大院、丁家楼、孙家店铺、胡家店铺、蓝府东厢房、忻家大院相继被毁。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破坏达到登峰造极。旧城被荼毒之后,宝贵的文明传统被割断,新城市对未来表现得无所适从,只好一味地抄袭,拆了又建建了又拆,无休止地折腾。城市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历史过程的产物。表现城市个性与特征。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城市发展的见证,是城市的记忆,是一种可以触摸到的记忆,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都应当予以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名城还是城市旅游的重要资源,对发展我国旅游产业有着现实和长远的经济价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义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的危机(一)认识危机(二)管理危机(三)特色危机(四)不当旅游开发危机(一)认识危机上至历史文化名城的管理者,下至普通百姓,以及开发商、游客等,对名城保护的必要性、迫切性缺乏认识,眼前利益、个人利益、经济利益压倒长远利益、大众与民族利益、社会利益。(二)管理危机立法不全,无法可依,行政大于法律(城市规划)行政管理责权不明,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经济管理手段欠缺(三)特色危机:1、是相互克隆现代建筑——千城一面;2、是旧城改造方式错误——文脉中段;3、是未能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地理特征丧失。(四)不当旅游开发危机过度开发,不当开发对历史文化资源掠夺性、破坏性使用。第五章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一、历史文化遗产破坏事件回顾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义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的危机第二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和原则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方面:物质形态方面和非物质形态方面1、城市所根植的自然环境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形成城市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文化景观。2、城市独特的形态主要指有形要素的空间布置形式,如: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城市的几何形状、城市的格局、城市的交通组织功能分区、城市历代的形态演变……3、城市的物质组成要素(古建筑)建筑是构成城市实体的主要要素,由它们构成的城市旧街区、古迹点仍和现代城市生活发生密切联系,形成了城市文化景观特色中最重要的部分。一、物质形态方面二、非物质形态方面1、文学艺术2、城市的精神面貌3、社会群体、政治形式和经济结构所产生的城市生态结构即“氛围”。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分为三个层次(1)文物古迹(2)历史街区(3)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格局自然环境建筑风格历史传统文化1.保护对象古器物、古建(构)筑物、遗址、遗迹、景观环境及构成2、保护原则“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护历史的原貌和真迹。3.保护方法冻结式保存修缮重建利用一、文物古迹保护(1)文物古迹的保护方法1、冻结保护罗马大角斗场2、谨慎修缮对于残缺的建筑(古遗迹)修复应添加物必须与原物保持和谐,又明显区别德国科隆大教堂3、慎重重建历史上一些十分重要的构筑物由于各种原因已被毁,但它们对于地方特征是至关重要的,起着象征性的作用,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有必要重建的华沙历史中心(世界文化遗产),二次大战中被毁后按原样重建德国法兰克福老城,1960年代按原样重建3、慎重重建重建必须慎重,必须经专家论证,因为重建必然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又耗资巨大,还破坏了遗迹。在更多情况下保存残迹更有价值。二、文物古迹利用方法合理的利用是最恰当的保护方式利用原则利用与维护相结合原有功能、性质的延续严格监控改造和利用方式利用方式继续原有功能博物馆文教机构旅游景点服务设施文物古迹利用方法1、继续它原有的用途和功能寺庙、宫殿,如杭州林隐寺2、作为博物馆使用。这种使用方式数量最多,也是公认能够发挥最大效益的使用方式如巴黎罗浮宫博物馆、罗马梵蒂冈博物馆和我国的故宫博物馆3、作为学校、图书馆或其他各种文化、行政机构的办公地德国乌尔姆市政厅4、作为参观旅游的对象南京明孝陵5、对保护等级较低的古迹点,可做旅馆、餐馆、公园及城市小品使用北京泰和贵宾俱乐部6、留作城市的空间标志西安大雁塔二、历史街区的保护内容和方法1.街区建筑的保护2.街道格局的保护3.建筑高度与尺度的控制4、人口密度控制历史街区的保护原则第一:它和文物保护单位不同,这里的人们要继续居住和生活,要维持并发扬它的使用功能,保

1 / 1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