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气液相平衡第五章气体吸收第一节概述第三节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第四节吸收塔的计算第五节填料塔2第一节概述一、吸收操作的应用二、吸收过程与设备三、吸收过程分类四、吸收剂的选择几个名词吸收剂:吸收过程中所用的溶剂;溶质:混合气体中能显著被吸收剂吸收的组分;惰性组分:不能被吸收剂吸收的组分;富液:含有较高溶质浓度的吸收剂;贫液:从富液中将溶质分离出来后得到的吸收剂。4一、气体操作的应用(1)分离混合气体以获得一定的组分。(2)除去有害组分以净化或精制气体。(3)制备某种气体的溶液。(4)工业废气的治理。吸收的依据混合物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吸收:是将气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予以分离的单元操作。吸收过程:(1)溶质从气相主体传递到相界面;(2)在相界面上溶质溶解到液相表面;(3)溶质从相界面传递到液相主体。吸收过程解吸过程气相主体液相主体吸收及解析传质方向实质:吸收过程—溶质由气相到液相的质量传递过程;解吸过程—溶质由液相到气相的质量传递过程。6二、吸收过程与设备一步吸收流程和两步吸收流程(选用吸收剂的数目)一步吸收流程:仅用一种吸收剂两步吸收流程:使用两种吸收剂贫液富液混合气体净化气一步吸收两步吸收吸收剂1吸收剂2混合气去解吸塔去解吸塔净化气吸收塔1吸收塔2逆流和并流吸收过程逆流贫液富液混合气体净化气并流贫液富液混合气体净化气9典型的工业吸收过程:以洗油吸收煤气中的粗苯:贫油吸收塔含苯煤气解吸塔过热蒸汽冷凝器粗苯水冷却器换热器补充新鲜洗油富油脱苯煤气采用吸收剂再生的连续吸收流程吸收工艺过程吸收过程——苯吸收塔解吸过程——苯解吸塔10(1)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2)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3)等温吸收和非等温吸收(4)高浓度吸收和低浓度吸收(1)溶解度大;三、吸收过程的分类四、吸收剂的选择11(2)选择性高;(3)再生容易;(4)挥发性小;(5)粘度低;(6)化学稳定性高;(7)腐蚀性低;(8)无毒、无害、价廉等。选择原则:经济、合理。12第二节气液相平衡一、平衡溶解度二、亨利定律三、气液相平衡关系在吸收中的应用13一、平衡溶解度平衡状态:一定压力和温度,一定量的吸收剂与混合气体充分接触,气相中的溶质向溶剂中转移,长期充分接触后,液相中溶质组分的浓度不再增加,此时,气液两相达到平衡。饱和浓度:平衡时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液相气相14平衡分压:平衡时气相中溶质的分压。平衡状态的因素,吉布斯相律F=C-+2=3-2+2=3当压力不太高、温度一定时p*A=f1(x)y*=f2(x)p*A=f3(cA)15氨在水中的溶解度▲分压对溶解度的影响:pe增加,x增加(T一定);▲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T增加,x下降(Pe一定);▲总压对溶解度的影响:在组份分压不变时,若P变化不大(P小于0.5MPa时),总压P的变化不影响pe、x之间的关系。说明:1620℃30℃40℃50℃注意:P对x-y图有影响,因为对于一定的y,P变化将导致pe的变化,pe是影响溶解度的直接原因。17几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8讨论:(2)温度、y一定,总压增加,在同一溶剂中,溶质的溶解度x随之增加,有利于吸收。(1)总压、y一定,温度下降,在同一溶剂中,溶质的溶解度x随之增加,有利于吸收。(3)相同的总压及摩尔分率,cO2cCO2cSO2cNH3氧气等为难溶气体,氨气等为易溶气体19(一)亨利定律总压不高时,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上方气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与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为亨利系数。Exp*A二、亨利定律20讨论:1)E的影响因素:溶质、溶剂、T。物系一定,ET2)E大的,溶解度小,难溶气体E小的,溶解度大,易溶气体3)E的来源:实验测得;查手册*Ap——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kPa;x——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E——亨利常数,单位同压强单位。211)HcpA*A(二)亨利定律其它形式H——溶解度系数,kmol/(m3·kPa)cA——摩尔浓度,kmol/m3;H与E的关系:xHcccHcpA*AHcExccAC为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浓度之和。22SSASL)1(MxMxMMcSSHMEH的讨论:1)H大,溶解度大,易溶气体2)P对H影响小,HT2)mxy*m——相平衡常数,无因次。23m与E的关系:**ApypExpy*pEmm的讨论:1)m大,溶解度小,难溶气体2)mTmpP为总压。24mXY*3)y1yYx1xX例5-1YYyXXx1,1Y,气相中气体与惰性气体的摩尔比X,液相中的溶质与溶剂的摩尔比25三、相平衡关系在吸收中的应用(一)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yy*或x*x或A*Acc*AAppA由气相向液相传质,吸收过程*AApp平衡状态*AAppA由液相向气相传质,解吸过程吸收过程:26(二)指明过程进行的极限过程极限:相平衡。y·Pyx··ABCxy*y*y27(1)逆流吸收,塔高无限,2*2min2,mxyyLV,y2V,y1L,x2L,x1(2)逆流吸收,塔高无限,myxL1max,1(三)确定过程的推动力(1)吸收过程推动力的表达式*AAppy-y*或x*-x或A*Acc吸收塔的吸收液及尾气的极限浓度。28(2)在x~y图上·APyy*xx*例5-229第三节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一、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六、两相间的双模理论四、分子扩散系数七、总传质速率方程二、等摩尔逆向扩散三、组分A通过静止组分B的扩散五、单相内对流传质30吸收过程:(1)A由气相主体到相界面,气相内传递;(2)A在相界面上溶解,溶解过程;(3)A自相界面到液相主体,液相内传递。单相内传递方式:分子扩散;对流扩散。31分子扩散:在静止或滞流流体内部,若某一组分存在浓度差,则因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使该组分由浓度较高处传递至浓度较低处,这种现象称为分子扩散。扩散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面积扩散的物质量,J表示,kmol/(m2·s)。菲克定律:温度、总压一定,组分A在扩散方向上任一点处的扩散通量与该处A的浓度梯度成正比。32zcDJddAABAJA——组分A扩散速率(扩散通量),kmol/(m2·s);—组分A在扩散方向z上的浓度梯度(kmol/m3)/m;zcddADAB——组分A在B组分中的扩散系数,m2/s。负号:表示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扩散沿着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33理想气体:RTpcAAzcddAzpRTdd1A=zpRTDJddAABA分子扩散两种形式:等摩尔逆向扩散,组分A通过静止组分B的扩散。34JAJBTPpA2pB2TPpA1pB112二、等摩尔逆向扩散35等摩尔逆向扩散:任一截面处两个组分的扩散速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zpRTDJddAABAzpRTDJddBBABBpppA总压一定zpddA=zpddB36JA=-JBDAB=DBA=D等分子逆向扩散传质速率方程。传质速率定义:任一固定的空间位置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物质量,记作N,kmol/(m2·s)。NA=zpRTDJddAA气相:37)(A2A1AcczDNNA=zcDJddAABA)(A2A1AppRTzDN液相:讨论1)21AAAppN382)组分的浓度与扩散距离z成直线关系。3)等分子逆向扩散发生在蒸馏过程中。ppB1pA1pA2pB2扩散距离z0zp3912JAJBNMcA/cNMcB/cNMNA(1)整体移动:因溶质A扩散到界面溶解于溶剂中,造成界面与主体的微小压差,使得混合物向界面处的流动。(2)整体移动的特点:1)因分子本身扩散引起的宏观流动。2)A、B在整体移动中方向相同,流动速度正比于摩尔分率。三、组分A通过静止组分B的扩散40ccNNAMMAccNNBMMBABBAABAAMBBAJcccJccJccNccJccNJN)(AAMAAccNJNBMBBccNJBMB0zcccDcNddAAA——微分式41在气相扩散RTpcAARTpczpppRTDpNdd)(AAAB1B2AlnppRTzDpN——积分式)(A2A1BmAppRTzpDpN——积分式B1B2B1B2Bmlnppppp42B1B2B1B2Bmlnccccc)(A2A1BmAcczcDcN——积分式液相:(4)讨论1)组分A的浓度与扩散距离z为指数关系Bmpp2)、——漂流因子,无因次Bmcc43漂流因子意义:其大小反映了整体移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程度,其值为总体流动使传质速率较单纯分子扩散增大的倍数。1Bmpp1Bmcc漂流因子的影响因素:浓度高,漂流因数大,总体流动的影响大。低浓度时,漂流因数近似等于1,总体流动的影响小。3)单向扩散体现在吸收过程中。例5-344扩散系数的意义:单位浓度梯度下的扩散通量,反映某组分在一定介质中的扩散能力,是物质特性常数之一;D,m2/s。D的影响因素:A、B、T、P、浓度D的来源:查手册;半经验公式;测定四、分子扩散系数例5-4。45(1)气相中的D范围:10-5~10-4m2/s经验公式DpDTpTDpTfD)(5.1,(2)液相中的D范围:10-10~10-9m2/sDDTTDTfD)(,例5-446五、单相内的对流传质涡流扩散:流体作湍流运动时,若流体内部存在浓度梯度,流体质点便会靠质点的无规则运动,相互碰撞和混合,组分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传递,这种现象称为涡流扩散(eddyfiffusion)。zcDJeeddA,A47eJ,A——涡流扩散速率,kmol/(m2·s);eD——涡流扩散系数,m2/s。注意:涡流扩散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不同,不是物性常数,其值与流体流动状态及所处的位置有关。总扩散通量:zc)D(DJeddAA48TTWtWt热流体冷流体pAGpAicAicAL气相液相zTztzGzLE(一)单相内对流传质的有效膜模型单相内对流传质过程491)靠近相界面处层流内层:传质机理仅为分子扩散,溶质A的浓度梯度较大,pA随z的变化较陡。2)湍流主体:涡流扩散远远大于分子扩散,溶质浓度均一化,pA随z的变化近似为水平线。3)过渡区:分子扩散+涡流扩散,pA随z的变化逐渐平缓。50有效膜模型单相对流传质的传质阻力全部集中在一层虚拟的膜层内,膜层内的传质形式仅为分子扩散。有效膜厚zG由层流内层浓度梯度线延长线与流体主体浓度线相交于一点E,则厚度zG为E到相界面的垂直距离。51AAGAiGBmDpN(pp)RTzpGkppppkN1)(iAAGiAAGGAGGBmDpkRTzp——以分压差表示推动力的气膜传质分系数,kmol/(m2·s·kPa)。Gk=传质系数×吸收的推动力AN(二)气相传质速率方程=气膜传质推动力/气膜传质阻力52气相对流传质速率方程有以下几种形式:)(iAAGGAppkN)(AiyyykNyk——以气相摩尔分率表示推动力的气膜传质分系数,kmol/(m2·s);各气相传质分系数之间的关系:pypAGiipypAGpkky代入上式)(iAAGGAppkN与)(AiyyykN比较53'AAiALLBm()DcNcczc)(ALiALAcckN'LLBmDckzc液相传质速率方程有以下几种形式:)(AxxkNix)(ALiALAcckN(二)液相传质速率方程54kL——以液相组成摩尔浓度表示推动力的液膜对流传质系数,kmol/(m2·s·kmol/m3);xk——以液相组成摩尔分率表示推动力的液膜对流传质系数,kmol/(m2·s);各液相传质系数之间的关系:Lckkx注意:对流传质系数=f(操作条件、流动状态、物性)55六、两相间传质的双模理论相际(间)对流传质三大模型:双膜模型溶质渗透模型表面更新模型(一)双膜理论pAGpAicAicAL气相液相zGzLE56双膜模型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