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大学英语教学文化缺失的反思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毕妤摘要: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揭示了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大学英语教学文化缺失现象涉及到语言教学和文化学习的关系、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文化因素、交际效果等多个方面。对这一现象的反思本质是对外语教学理念的反思。论文从文化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基础,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等方面做了梳理与分析,希望进一步明确文化是语言存在和使用的环境,语言是对文化的反映,语言学习必然是文化学习这一理念,以期从这一角度丰富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认识。Abstracts:Thestudyofculturallinguisticsindicatestheinseparablerelationshipsbetweenlanguageandculture.ThedeficiencyofcultureinCollegeEnglishTeachingrelatescloselytotheculturelearninginthelanguageteaching,whichcontainstheissuesas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culturalfactor,communicativeeffect,andmore.Theessenceonthedeficiencyofcultureinforeignlanguageteachingisthatamatterofthenotioninforeignlanguageteaching.Thisessay,withtheexpectationofdeepeningourknowledgetothereformationofCollegeEnglishTeaching,triestohaveananalysisfromthepointsofthetraining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cultureasthebasisinforeignlanguageteaching.Thepurposeoftheessayisthatcultureisthebaseinwhichlanguageexists,languageisareflectionofculture,theaimoflanguageleaningisafterallaleaningofculture.关键词:外语教学文化缺失跨文化交际Keywords:Foreignlanguageteachingdeficiencyofcultural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大学英语教学因对考试的误读和受语言结构主义的影响,教学中过于注意语言符号系统的学习,将很大精力放在词、句、语法等语言现象的分析研究,归类排列甚至公式化。这是大学英语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将语言从其蕴含的文化内容中剥离出来,语言只是一些空洞的符号,毫无生命力。本文将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缺失现象入手,以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要素做一些分析,丰富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认识。一、语言教学蕴含的文化意义描写主义通过观察、分析大量的语言材料来发现语言规律;科学主义对语言及语言使用的抽象化、形式化、理想化状态进行描述和说明;文化语言学采用人文主义的研究方法,将语言与文化联系起来,揭示语言最本质的东西及语言的文化性质和文化价值,把语言和人类思维的特点联系起来,进而探索人类高级思维活动的特点。不同语言的人作为个体对外界事物进行选择性的感知过程,这一感知活动受个体的语言、文化和经历的影响,经过思维成为感念或思想,可称为语言表达的第一阶段,即输入、内化阶段。表达的第二阶段是外化自己的感知结果和思想,亦即语言使用的外化阶段。这一过程首先将已形成的概念或思想转换成能够用词汇等符号表达的语义链,再通过句法等规则将其组织起2来,以言语或文字表现出来。这一过程中,语言与感知、思维与交际的关系表现的极为清楚,以母语语言形式完成这一过程,自然流畅,文化得以积淀,成为类文明传承进步的基础。这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基本是由中国教师通过英语课本给中国学生教授英语。在这一教学过程构成的文本(英语)、学生(中国人)、教师(中国人)三个方面中,最易缺失的就是语言承载的文化内涵。学习者和教授者面对的是一门陌生的,与母语完全不同的外国语言。以我们在自己生存和生活环境下的感知和思想去理解英语语言群体在他们生存和生活环境下形成的感知和思想,会经常发现某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文化中有,在另一种文化中没有,如王佐良先生所说:“在一种文化里头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里头却要费很大力气加以解释。”这一现象构成教学中的难点,也会引起我们对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研究的重视。北京外国语大学著名英语学者刘润清教授极力主张学习者要学会查阅英-英词典,其实就是努力创造通过文字让英语学习者尽力归化到母语群体感知事物的过程中去,让英语学习者用心去感知这门语言,从而深入到该语言之中,领会、把握、使用这一语言,做到应用自如,远离学习一门外语常见的僵化、尴尬的窘境。这一点已成为卓有成效的外语学者的共识。通过词汇释意,以出看英语群体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事物认识的过程。对词汇的意义确定,也就是对世界事物的认识确定。试举两例,自然界事物以日、月(sun,moon)为例;人世间事物以寺、庙(temple)为例。thesun/theSUNthesunistheballoffireintheskythattheEarthgoesround,andthatgivesusheatandlight.(EnglishDictionaryonline)(太阳:天上的一个大火球,给我们光和热,地球围绕太阳旋转。)themoon:themoonistheobjectthatyoucanoftenseeintheskyatnight.ItgoesroundtheEarthonceeveryfourweeks,andasitdoessoitsappearancechangesfromacircletopartofacircle.(月亮是晚上可经常看到的物体,它绕地球运行,每四周一圈,围地球绕行时,可看到月亮从满月到玄月的变化)从这两个词的释义可以看出,西方人在观察世界时,对一种自然现象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自然到人类的认识过程,反应出他们认识世界时的思维特点和路径,“注重逻辑与抽象思维,力求从独立与自我表现的自然界中抽象相互某种纯粹形式的简单观念,追求一种纯粹的单一元素”。对词汇的解释与定义也反映出西方人在文明进程中后来形成的注重实证科学,尊重客观,立足于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其语言结构与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之间也充分体现了形态语言的特点,即西方语言以丰满的形态外露,表现在语言分析上就是最大限度地形式化描写。temple。Temple:Atempleisabuildingusedfortheworshipofagodorgods,especiallyintheBuddhistandHindureligions,andinancientGreekandRomantimes.(寺庙是一种建筑物,佛教,印度教的人们在那里朝圣众神,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尤其如此)Temple一词的解释同样表现出以上的思维模式与语言特点,而且词汇释义中3充分体现出人在世界的主体性。worship的释义是:Ifyouworshipagod,youshowyourrespecttothegod,forexamplebysayingprayers.pray的释义是:Whenpeoplepray,theyspeaktoGodinordertogivethanksortoaskforhishelp.当我们将temple及其释义中所涉及的worship,pray等词汇连接起来一起认知学习,我们学到的其实是一种文化,清晰地领略了英语国家群体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的形成,外语学习不显得艰涩,而是充满情趣的感知和思想过程,给人以文化的熏陶。美国外语教育协会在其提出的外语能力要求中已经把文化列入交流能力的重要内容。我国教育部也于2004年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此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二、语言教学的中心问题关于语言的本质属性,国内外学者论述颇丰,其中最为核心的是: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完备的符号系统。从中可以看出,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社会交际。语言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语言教学要紧紧抓住语言的功能展开,达到交际的目的P.S.Corder曾经指出:“语言教学的中心问题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的语言使用问题。”Holiday认为语言有三大功能:概念(Ideational)功能、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和语篇(Textual)功能。Holiday将P.S.Corder的思想具体化,为我们廓清了英语教学的基本认识。语言教学必然涉及语言的功能意念,功能是指语言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意念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所表达的思想。语言文化是表达功能意念的基础,在异语交际中,交际效果主要取决于双方对功能意念的理解与表达。所谓文化,这里不指一般文化,而是指交际过程中的文化因素。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缺失,使教授者和学习者都可能对所学文本因语言文化的差别产生理解上的偏差、误解、甚至南辕北辙而导致交际的失败。人们在交际中常用的语言表达手段是用词、组句、谋篇。首先要正确理解并掌握语言的概念意义,因为概念意义是语言存在的基础,是交际中所表达的基本意义,是交际中的核心因素。语言中的词汇如果单独割裂开来看,仅是一些无具体意义的符号,这些单词一旦组合,这些组合在长期的文明进化中逐渐有了约定俗成的意义,被人广泛地接受,成为该语言群体的认识一种事物的共识,这些词汇就有了意义,符号意义是一种表征,文化意义是其实质。不同语言对于同类词的不同界定,与该语言群体经济水平、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其他实际需要密切相关。例如,中国的农耕文明延续时间极长久,语言中与农耕文明相伴相生的词汇很多,很多词汇的意义追根溯源,都有农耕文明的基因。西方因其文明孕育发展过程中有过古希腊古罗马的辉煌,黑暗的中世纪,文艺复兴的波澜以及工业革命的历练,其语言中的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刻,宗教、自由、人权、物质、法治等等人类文明进程的核心理念与思想都可在语言中找到痕迹。中国成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4英文与之对应的成语是:Manproposes,,Goddisposes.中文用的是“天”,英文用的是“God”。在封建时代的中国,人们把“天”视为自然界的主宰,而基督教则把“上帝”视为自然界的主宰。语言表达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上,其表象有了区别,但保持了本质意义,从表层结构(语言表达)到深层结构(文化内涵),是语言交流的目的和原则。这也是我们教学的中心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周燕教授主编的《新视界大学英语》(NewvisionCollegeEnglish)选取了一篇课文,写的是一位对中国已经比较熟悉的美国青年女子,和几位朋友从机场接到刚从纽约飞来北京的男友去一家四川火锅店吃饭的故事。美国人到中国的火锅店吃饭,这样的主题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然而,在学习中,似乎没有问题的内容却出了问题。在一间暖和、嘈杂、生气勃勃的火锅店里,那个美国女青年向她的男朋友介绍四川火锅(俗称鸳鸯锅)如何是“一边清谈,一边麻辣,麻辣的那边“containsliquidfire,fullofpeppers,whichneedstobetreatedwithrespect”,“needstobetreatedwithrespect”让很多学生费劲,敬慕?敬畏?似乎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