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社会管理的规律与程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社会管理的规律与程式社会管理的规律社会管理规律的界定社会管理规律的基本内容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立足国情,改革创新社会管理的程式社会管理的认知与预测社会管理的组织与协调社会管理的规律与程式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社会管理的控制与整合社会管理的决策与计划社会管理的预警与保障社会管理的规律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的社会管理原则、方式。就其内涵来看,社会管理是实现社会事务的组织化和促进社会事务最优化的活动;就其一般内容来看,社会管理包括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和推动社会参与等;就其实质来看,社会管理是为劳动主体维护合法权益和自我尊严提供制度支持和保障的活动。因此,社会管理规律就是社会事务组织化和最优化的规律,就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和推动社会参与的规律,就是支持和保障劳动主体维护尊严和权益的活动的规律。一方面,这些规律不直接与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有其客观性;另一方面,随着发展中的社会里一些要素的变化,社会管理的规律又是可变的。在社会管理的工作中认识和运用社会管理的规律、特征将对我们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效果等有着巨大的影响。第一节社会管理的规律与原则一、社会管理的规律生产方式是决定人类社会变革的最终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核心观点,这种变革的力量不仅广泛地表现在国家的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它也作用于社会领域。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将会制造一个消灭其自身的阶级和反抗它的社会,正是基于这种原因,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才率先在社会管理方面做出一系列的变革,这些变革一方面是基于政权稳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紧张作用下必然要产生的。(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管理的转变把握社会管理规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杨建华杭州2012-02-18在农业社会里,社会管理是附属于政治统治之下的,只有一些社会管理的思想,但是没有科学的理论。当时的情况是农耕生产下的国家和社会基本统一,社会没有作为一个独立领域出现,这种情况到了资产阶级革命后就明显不同。启蒙运动在解放人的同时也把社会解放了,国家控制社会的观念变为社会是国家的基础,资本主义大工业把人们从土地吸纳到城市,城市迅速膨胀,一个新的社会被生产出来,它必须以新的方式来进行管理,不然就不能缓解资本主义生产带来的社会压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产生了,但是这种社会管理渗透着资本主义理性化的特征,庞大的官僚体系和强大的行政能力试图控制社会的每一个方面。在生产方式不断进步当中,社会的变化是越来越复杂。随着科学和知识的进步,社会在生产领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在不断分化。到了20世纪后期的时候,国家在对如此复杂的社会进行管理的时候已经力不从心,信息技术、交通技术、空间技术等等已经改变了人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感受,社会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大的同时,单靠政府的社会管理疲惫不堪,传统的社会管理已经不能控制和引导这种变化。面对多元复杂的社会,只能将社会中的力量也纳入到社会管理的主体中来,多元主体的合作才能各司其职、降低管理成本和风险,形成一个自治的好局面。社会问题的根本由来在于不同的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公民与国家之间、公民与市场之间的利益之争。社会管理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整合与再分配经济社会资源,协调其他领域造成的利益失衡,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所以,社会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社会管理的主体来自政党、国家和社会组织、公众,甚至也有经济集团,不同的社会群体都可以通过自己所在的组织表达自己的利益,这样我们才能在一个明朗的形势下协调社会资源,开展社会事业。(二)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但是,不同社会阶层的力量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表达利益的声音有强有弱。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制度性的利益表达机制,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没有可以诉求的通道,这种情况使得群体性的上访事件或其他类型事件频发,公共管理部门疲于应对。由于没有社会力量介入协调和缓冲,便形成了公民与国家的直接对话,公民很容易将不满的情绪投向政府,这是十分危险的。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是保持社会管理有效运作的根本任务。在传统社会,封建士绅作为农民的领主保护地方农民的利益,是他们利益表达的通道,等级较高的封建主要表达等级较低的封建主的利益,传统社会能够持续很长的历史时期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这种统治的封建等级制度也同时扮演着利益表达机制的角色。在现代社会,尤其是作为独立于国家和市场的市民社会里,平等的个人通过自组织的方式团结在一起,相互提供支持并争取自己群体的利益,曾经一度希望由国家来垄断各项权利、进行社会管理的制度多数遭到失败,如法西斯模式下的日本、德国和国家社会主义下的苏联、东欧国家。所以,目前我国社会分化加速,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建立一套利益表达机制是首要的任务。在中国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需要注意,一方面要保障每个阶层和群体都有利益诉求的通道,另一方面要正确定位国家的位置,即国家要代表谁。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大量中下层民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相对较少,所以国家也要始终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而不是代表自己的利益。社会问题的根本由来在于不同的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公民与国家之间、公民与市场之间的利益之争。社会管理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整合与再分配经济社会资源,协调其他领域造成的利益失衡,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所以,社会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社会管理的主体来自政党、国家和社会组织、公众,甚至也有经济集团,不同的社会群体都可以通过自己所在的组织表达自己的利益,这样我们才能在一个明朗的形势下协调社会资源,开展社会事业。(二)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但是,不同社会阶层的力量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表达利益的声音有强有弱。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制度性的利益表达机制,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没有可以诉求的通道,这种情况使得群体性的上访事件或其他类型事件频发,公共管理部门疲于应对。由于没有社会力量介入协调和缓冲,便形成了公民与国家的直接对话,公民很容易将不满的情绪投向政府,这是十分危险的。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是保持社会管理有效运作的根本任务。在传统社会,封建士绅作为农民的领主保护地方农民的利益,是他们利益表达的通道,等级较高的封建主要表达等级较低的封建主的利益,传统社会能够持续很长的历史时期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这种统治的封建等级制度也同时扮演着利益表达机制的角色。在现代社会,尤其是作为独立于国家和市场的市民社会里,平等的个人通过自组织的方式团结在一起,相互提供支持并争取自己群体的利益,曾经一度希望由国家来垄断各项权利、进行社会管理的制度多数遭到失败,如法西斯模式下的日本、德国和国家社会主义下的苏联、东欧国家。所以,目前我国社会分化加速,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建立一套利益表达机制是首要的任务。在中国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需要注意,一方面要保障每个阶层和群体都有利益诉求的通道,另一方面要正确定位国家的位置,即国家要代表谁。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大量中下层民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相对较少,所以国家也要始终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而不是代表自己的利益。中国采取的是共产党一党执政下的政府运作体制,这与西方国家多党执政(或轮流执政)下的政府具有的“超越性”有所不同,如果政府不再代表多数群众的利益,这就意味着党的群众基础不会存在。所以,我国社会管理格局中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合法性在于,我们能够建立利益表达的有效机制,并且党和政府都要坚持“三个代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管理工作的互动和调整,同时还要注重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关系,这需要我们通过调节其他领域的管理工作来完成社会管理的任务。社会管理的工作是和政治、经济、文化等诸领域互动的。这种要求在我国当今的社会形势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许多社会管理中的社会问题都需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工作做出调整。(三)社会管理与政治管理、经济管理、文化管理是互动的如城市中的外来务工者在公民身份上被排斥于城市社会之外,这使得许多类似的社会成员在社会救助、医疗保险、子女入学等许多方面遇到困难,不仅产生了一个游离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巨大的社会流动群体,也使得国家的社会福利事业和公益事业遭遇巨大的挑战,引发了全社会对于社会公正的广泛讨论。再有经济方面的如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标准、商品房价格的调控、就业政策、国有企业的并购等许多政策和事件会冲击到社会领域,这些基本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就业、收入、生活状态,也间接影响到人们参与社会事业的情绪和方向,这些都是社会管理领域要面对的基本事项。社会管理当中也渗透着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问题。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并不完全是作为独立的领域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的,有时候它们相互渗透,这在社会领域中格外明显。如社会管理的格局中强调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在一些情况下表现为政治参与。大众传媒无疑已经在社会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宣传和导向作用,传媒组织和传媒的方式与内容需要社会管理介入,但是它也涉及文化和政治方面的问题。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和阶层对立,甚至犯罪都与社会经济救助和保障有密切联系,社会管理需要政府的公共财政和企业的捐助。因此,我们既要注意社会管理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管理的区别,又要认识到社会管理必须是与政治、经济、文化各项工作联动的,其他方面如果出现了问题必然会给社会领域的管理工作造成冲击,但又要清楚不能将社会管理中涉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事项与纯粹政治、经济领域的工作相混淆,不然政府“错位”、“越位”的现象依然会出现。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使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权益得到保障、秩序安全有序、心情更加舒畅。二要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使各种社会力量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二、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三要坚持统筹兼顾、动态协调。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和社会矛盾,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使社会管理能够体现维护公平正义的“刚性”、协调各方利益的“柔性”、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弹性”,促进社会动态平衡,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四要坚持既有秩序、又有活力。把维系社会秩序和激发社会活力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保证社会的安定有序、规范运行、调控有力,又要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提高社会运行效率,从而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五要坚持立足国情、改革创新。从我国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政治优势,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同时,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改革贯穿在整个社会管理过程之中,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不竭动力。社会管理系统中各部分具有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共同发挥管理功能,实行按责对社会系统的有效管理。所有这些都以对社会系统的现实运行状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为前提条件。因此,对社会系统的认识与预测是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第一节社会认识与预测认识社会和认识自然界一样,关键在于认识其规律性,从而把握社会运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对社会的认识具有以下一般特征:一、社会认识第一,既是困难的又是可能的。社会认识的对象就是人们的活动、社会的活动以及社会规律,由于每一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个体性和能动性,历史的事件都有不可重复性,社会的规律都有非纯粹性和统计性,这就给人们认识社会带来了特殊的困难。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不仅存在着个别和特殊,还存在着一般的、重复的、有规律的现象,尽管这些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所以用自然科学那样精确的眼光来研究社会,又是可能的。第二,既要有全面性又要有反复性。之所以要有全面性是因为,社会是

1 / 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