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考定位导航]考纲展示考纲解读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能够应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地理问题。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重要程度:★★★☆☆]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3.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1.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不断地进行着能量交换与物质迁移,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其内在联系如图所示: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作用: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命题角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例](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Ⅰ)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3)题。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草本植物11.091.101.121.11灌木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获取和解读信息](1)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地上生物量中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生物量都增加,而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生物量略有下降,草本植物生物量增加,故总体生物量提高;植株数量中,灌木植物植株数量不变,而草本植物植株数量增加,故植株密度改变。(2)由表中地下生物量数据可知: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逐渐下降,而草本植物地下生物量逐渐上升,呈现此消彼长的竞争。(3)从实验结果来看,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都增加,草本植物将会更加繁茂;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地上生物量增加,而地下生物量□10减少。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未来由于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的持续□11下降,将会影响其生存,其将萎缩。[答案](1)A(2)D(3)D题组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5·镇江模拟)图①至图④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的变化过程(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河段分段中的中游)。读图,回答1~2题。1.依据图中信息,分析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最大的是()A.图①B.图②C.图③D.图④2.图示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孤立性解析:1.D2.B第1题,据图中信息可知,植被减少,其涵养水源、稳定径流的能力下降,导致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第2题,植被的减少不仅影响到径流量的变化,且使河流含沙量增大,反映出植被对水文环境的影响。题组二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2015·盐城调研)读图,完成3~4题。3.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A.a、b、cB.d、e、fC.a、c、eD.b、d、f4.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D.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现象解析:3.B4.D根据图中箭头可知,d、e、f反映了人类与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土壤盐碱化与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有关,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并未加剧土壤盐碱化现象。———————————————[课堂归纳·体系构建]————————————————[网络构建][归纳总结]1.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它们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2.自然地理环境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新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一个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区域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其他区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5·南昌模拟)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C.人类活动D.下垫面状况2.图示各要素及地理环境的演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复杂性C.整体性D.稳定性解析:1.A2.C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季风气候(季风环流)降水多导致的。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地理环境。读南美洲部分地区图,完成第3题。3.图中能体现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纬度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水量大B.纬度低→地形类型多样→植被类型多样C.山地海拔高→水热充足→自然带类型多D.东部为平原→河水流速慢→含沙量大解析:A由图可知,该区域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形成常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大,河流含沙量小,水量大,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5·四川调研)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读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2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完成4~5题。4.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降水量增加B.河流流量增加C.植被覆盖率上升D.河流含沙量增加5.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可能是()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②水库面积增加③经济林面积增大④灌溉面积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4.C5.B第4题,与1990年相比,该河雨后流量曲线和含沙量曲线波峰降低,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提高。第5题,除植被增加因素外,水库也有明显的调节径流量和拦截泥沙的作用。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甲大漠胡杨乙兴安林海丙海南椰树丁黄山迎客松6.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贫瘠,水源充足D.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7.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解析:6.D7.C第6题,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乙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以“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为其主要地形特征;丙地主要自然环境特征为高温多雨;甲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光照充足。第7题,海南植被生长较快,与其常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关系密切。(2015·江南十校摸底)读图,完成8~9题。8.使得雅鲁藏布江和黑龙江水文特征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箭头()A.①B.③C.⑤D.⑦9.能反映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②B.④C.⑥D.⑧解析:8.A9.C本题组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河流区域内的气候、地形、植被等各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黑龙江和雅鲁藏布江水文特征的差异主要是气候不同造成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流水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表示水文对地貌影响的是⑥。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10~11题。10.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11.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解析:10.B11.B第10题,土壤湿度影响地面蒸发,地面蒸发又影响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增大,土壤热容量增大,气温变幅减小;土壤湿度增大,地面植被覆盖增加,蒸腾作用加强,大气降水增加。第11题,在干旱地区由于灌溉、水分条件的变化引起了一系列地理环境的变化,该图示反映了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解析:A大量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可以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缓解全球变暖。酸雨的形成是由大量酸性气体造成的,与二氧化碳无关;氟氯烃的排放与臭氧层空洞有关;“生物泵”作用与洋流流速关系不大。二、综合题(共40分)13.(2015·临沂检测)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材料一公元3世纪以前,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尾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然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材料二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后来,罗布泊北移,胡杨树枯死;同时人们为增加田地烧荒、砍伐林木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