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秦丹丹一、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介绍荒漠化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3》第二章第1节内容。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本章是在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域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为此,本教材内容的选择具有很强的代表意义。本节主要探讨三大问题:荒漠化的过程、荒漠化灾害以及防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并初步掌握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方法。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西北地区,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有所了解,学习兴趣较大,但学生容易混淆荒漠与荒漠化、沙漠与沙漠化的概念。学生缺少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感性知识,因此,教学中应适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荒漠化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因此给学生的分析造成一定的困难。从整体上看,本节课学习难度适中。四、教学工具计算机及网络五、设计方法及思想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作为讨论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掌握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渗透有效性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方法突出综合运用,学习方式关注多样性,课程资源关注有机整合,教学手段兼顾传统与现代,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理解荒漠化的过程B、理解荒漠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2)过程与方法A、通过分析图片等资料,了解荒漠化的过程。B、通过图表、文字等相关资料的分析,了解荒漠化危害及措施。(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A、通过认识人类活动对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环境观。B、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C、通过欣赏有关荒漠化的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紧迫感。七、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荒漠化的过程、危害及其防治措施。教学难点:举一反三,掌握一个区域内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分析方法,学以致用。八、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播放甘肃省民勤县荒漠化视频并提出荒漠化带来什么样的危害的问题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边看视频边思考问题以感性材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框图讲解荒漠化的过程认真听讲思考、记笔记讲解荒漠化过程利用多媒体展示未受破坏的胡杨林与受破坏的胡杨林图片,让同学们思考胡杨林前后变化的原因。学生观看图片并思考教师问题运用图片让学生对荒漠化的灾害有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阅读并小组讨论探究教材p39页以及楼兰古国的素材思考荒漠化的危害通过阅读课本资料以及楼兰古国的素材和小组讨论探究总结荒漠化危害。通过探究和小组合作活动的进行,学生总结危害,能够加深对荒漠化危害的理解,还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设问: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是哪天?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什么公约?思考看课本并得出结果: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引起学生对治理荒漠化重要性的兴趣。通过前边的学习引导学生得出治理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配合教师讲解此部分内容教师设问: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及其措施?学生配合教师上课,通过阅读教材得出: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讲解治理荒漠化的具体措施学生认真听讲、记笔记并思考我国针对荒漠化所采取的措施。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对荒漠化进行防治的图片学生观看图片激发学生对治理荒漠化的信心展示与本节课相关的题目配合教师做练习巩固本节课知识及时复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学习(三)总结依据板书总结分析沙漠化成因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板书设计:设计思路:板书的设计力求体现荒漠化成因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九、教学反思我觉得本节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每个组根据所学习和了解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做出正的判断,从而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其主体作用。二、指导学生读图,读材料,培养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通常是看得懂图,就是不知道能从图里面获取哪些有用的信息,得出什么结论,不会用简短的文字进行归纳,因此在我设计的一些具体问题中,让他们通过读图回答问题,然后整理成结论,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筛选出有效信息,提高读图能力。三、教会学生学会运用案例分析,分析荒漠化的原因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条理清楚有序,以后碰到类似的案例,他们就可以从容应对,按步骤一步步分析,让学生去探索分析并思考,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教学,学生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体验过程,并逐步得出结论,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问题和不足:过程危害荒漠化采取措施学生在归纳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不牢固,前面必修一、二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所以在运用到具体的问题时,就没有办法准确的分析。二是不会用简短的语言归纳,很多知识点会混淆,这明显表现出学生归纳的能力欠缺。今后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到这些问题。今后我会在新课程的引领下继续探索,不断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