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基本理论掌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明确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着力点把握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制度“社会”的涵义是什么?“社会”的涵义广义的社会概念是将一切社会现象都包括在内,政治、经济、文化都在其中。不过,社会管理中的“社会”不是这种“大社会”的概念。在我国第六个五年计划中,“社会发展”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此后的五年计划都叫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规划)”。“经济”是与“社会”并列的两个概念。换句话说,这里的“社会”不仅不包括经济,而且是与经济相对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将全部社会活动区分为四个方面: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个社会生活概念与我们现在所讲的“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中的“社会”比较契合。中共十七大提出新时期的“四大建设”理论,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与马克思的经典论述相一致。“社会”的外延中共十七大提出了六个方面: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指出了六个方面:就业与劳动关系、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人口、社会管理。中共十八大重申了社会建设的六个方面: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社会建设理论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对社会建设理论的阐述,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涵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基本观点有:(1)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3)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论;(4)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5)兼顾不同阶层利益的理论;(6)创新社会治理的理论(1)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习近平: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论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是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其中权利公平是基础,机会公平是前提,规则公平是保障。(4)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城乡协调发展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妥善处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关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5)兼顾不同阶层利益的理论兼顾不同阶层利益是社会建设的关键根本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6)创新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社会治理是推动社会建设发展的动力创新社会治理,就是要实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观念转变,从单一社会管理主体向多元社会治理主体转变,从简单行政命令管理方式向多元、民主、协调治理方式转变。2010年最具价值的社会类观点不杜绝灰色收入制度漏洞,中国将滑向权贵资本主义我们是精英,我们很弱势住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制度性漏洞造成“转型机遇”“阶层固化”和贫富差距,是两个坏事利益群体“世袭化”要警惕强迫农民上楼是条不归路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大约15年底层人群过大,随时潜伏着社会危机2011年最具价值的社会类观点中国需要一场社会进步运动防止制度障碍型的边缘化社会没有“共识”很可怕社会现代化大致会经历三个阶段中产阶级负面情绪具有强大的传染性司法要在辨别民意的同时凝聚民意社会冲突需要制度化治理对“新意见领袖”形成“统一战线”以户籍制度控制人口是不现实的陌生人社会不是陌路人社会2012年最具价值的社会类观点用公平正义打破转型陷阱中国已陷入两个“超低生育率陷阱”“城市化陷阱”是子虚乌有的幻觉实现同一代人的养老待遇走向公平司法改革应向世界主流看齐维稳方式需要根本性变革避免把“社会建设归结”为“社会管理”农民“新命”:公民化提升社会福利要“小步走”所谓再分配有误区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大战略2013年是人口红利消失转折点中国养老应该扩大市场的作用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不应脱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国家职责2013年最具价值的社会类观点维稳之道,在于能办小事把促进公平正义也看作硬道理共享出彩机会须避免出现“无机会群体”对延迟退休者应有补偿阶层固化比贫富差距更伤害国家绝大多数社会组织是政府很好的帮手房产税扩大试点是大概率事件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绿色”反思土地向少数公司和个人流转集中应警惕坚持户籍和公共服务二维改革路径“中国梦”本质上是“底层结构”梦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突破口是“扩中”社会矛盾是由社会巨大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导致的社会体制改革的新平衡点侧重补齐“短板”农村价值体系严重荒漠化中国的科研体制对智库的发展不利土地制度改革要先立法后改革在贫富差距问题上要防止两种极端未来我国人口竞争力恐落后于印度2014年最具价值的社会类观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在实践中形成了教育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为推进社会建设,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目标提供了制度保障。二、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主要是指人民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人民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具体涉及劳动就业、社会福利、义务教育、基本住房、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内容。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当成为社会建设的基本着立点。当前民生存在的主要问题: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不高,还没有实现城乡完全统一。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利益矛盾加剧。当前我国的民生问题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其产生原因也是复杂的、多方面的:1.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3.社会发展观念落后4.政策体制不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一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四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1)办好学前教育第二,优化教育结构。具体措施“公”、“民”并举,扩大资源充实队伍,强化师资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强化幼儿园准入、安全、收费、保教质量等方面管理(2)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具体措施硬件建设标准化师资双向流动规范升学入学优质资源共享破解家长“心结”(3)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4)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5)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6)支持特殊教育第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社会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第四,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建立比较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奖、助、减、免、贷奖:国家在高校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助:在高校设有国家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在中职有国家助学金、顶岗实习和半工半读。减:对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缴纳学费的学生实行减免学费政策。免:在高校对师范生免费教育,中小学实行“两免一补”贷:在高校设有国家助学贷款和绿色通道制度。(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激励创业的方针,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2007年:53万2008年:64万2009年:77.5万2010年:92.7万2011年:90.2万2012年:96.3万2013年:111.7万蚁族的奋斗(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二,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加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当前我国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总的要求: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的原则和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专题一收入分配怎么改革(一)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