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灿烂求备,异彩纷呈——隋唐五代美术返回主目录空灵的山水,单纯的色调,简洁的构图,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人物画第三节山水画第四节花鸟杂画第五节绘画理论的深化返回主目录第一节概述隋代由于政治经济的统一,南北文化交流的加强,绘画一方面是对前代艺术传统的继承,一方面是南北不同风格的互相吸收与融合,呈现出承先启后的过渡性特色。由于唐代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唐代美术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又容纳了一些外来的艺术形式,丰富和发展了民族艺术传统,赋予作品一种丰富、健康、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返回主目录返回节目录灿烂而求备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评价初盛唐的作品是“灿烂而求备”,这是对整个隋唐绘画风貌的概括。中国传统绘画的各个门类,在这个时期以独立的姿态傲立画坛,表现技法日趋成熟和完备。这是一个集前代之大成,开未来之风貌的时代。唐代绘画的新特点1.人物画继先代之长而加以发扬,出现了阎立本、尉迟乙僧、吴道子、张萱、周昉等杰出画家。2.山水画在晋以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在画法上进一步丰富,开始划分青绿与水墨、疏体与密体,为宋元以后的山水画主要表现手法奠定了基础。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以后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画坛,开花鸟画兴旺之先河。4.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在成就。唐代的画史、画论著作显示了唐代美学理论深度。张怀瓘的《画断》李嗣真《续画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第二节人物画一、初唐画坛唐代初年,人物画坛上,一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扩大了表现题材,创造了一些表现当时人物和生活的作品,风格也更趋于雄健;一是在与西域美术交流的基础上,丰富了表现技巧,为盛唐美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代表画家是阎立本和尉迟乙僧。返回主目录返回节目录阎立本及其作品鉴赏阎立本(600—673),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县东北)人,出身贵族,其父兄皆擅长绘画,并任职于朝廷。他在艺术上受家庭影响不小。阎立本一直追随唐太宗李世民,他的绘画总是适应朝廷的需要。画过《凌烟阁功臣图》、《秦府十八学士图》等。今流传下来的有《步辇图》、《职贡图》、《历代帝王图》。职供图阎立本唐绢本设色纵61.5cm,横191.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步辇图绢本设色,纵38.5cm、横139cm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绘贞观十五年(公元六四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图中李世民威严而平和,端坐在宫女抬着的步辇之上,另有几位宫女为太宗撑伞、张扇。画面左边站立三人:红衣虬髯者为宫中的礼宾官员,其后身着藏服者为吐蕃使者禄东赞,最后着白袍者为内官。作者不仅再现了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更鲜明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不同身分、气质、仪态和相互关系,并具有肖像画特征。《步辇图》卷是目前鲜见的体现出阎立本绘画水平的宋人摹本步辇图(宋摹本局部)阎立本唐阎立本的艺术继承并发展了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所奠定的“以线描画”,“以形写神”的美学基础。他用线遒劲坚实,工笔重设色,用笔沉着清俊,在人物形象塑造、精神刻画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二、“画圣”吴道子吴道子(约680~759年),唐代画家。少孤贫。初学书后转习绘画,二十岁才崭露头角。后流落洛阳,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笔迹落落,气势雄峻。作壁画三百余间,“奇迹异状,无一同者”。画佛像圆光、屋宇柱梁、弯弓挺刃、皆一笔挥就。《明皇受篆图》、《十指钟馗图》》、《孔雀明王像》、《托塔天王图》、《大护法神像》,传世有《天王送子图》吴道子的画在人物造型上“米粉厚薄,皆见骨高下而起隐”,“旁见周视,盖四面可以意会如塑”。在用笔技法上,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用这种描法画人物的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在用色方面是“傅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不似西域画那样浓重富丽,而以线条为主,略加色彩的渲染来协助线,使形象有一定的立体感。三、仕女人物画——丰腴华贵之美盛唐以后,在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宗教绘画兴盛的同时,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风俗画,特别是描绘仕女生活情态的风俗画也得到发展。张萱、周昉是这一时期这一题材方面的代表画家,他们也是直接影响晚唐五代绘画风格的画家。张萱,京兆人,生长在繁华的长安,目睹贵族豪门生活,擅画妇女婴儿,其作品“于贵公子与闺房之秀最工”。据载,他画贵族妇女“以朱色晕染耳根”,描写环境为“花蹊竹榭点缀皆极妍巧”,说明他对赋色和补景都特别注意。他画的妇女形象丰颊硕体,服饰艳丽,是盛唐以后侍女风俗画的典型风格。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张萱唐捣练图(局部)张萱唐簪花仕女图(局部)周昉唐四、魏晋遗风——孙莅及其《高逸图》晚唐的贵族官僚和上层市民在社会的动荡之中,极力追求物质的享受,寻觅精神的慰藉。整个社会的审美意趣已由盛唐时期对雄壮豪放的崇尚而转变为对哀婉深沉韵致的咏叹。人物画在题材上则突出了对闲情逸致的生活的表现,以及追求魏晋名流雅士的生活和审美趣味、理想。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人物画艺术精神的无疑是孙莅及其作品《高逸图》。高逸图孙莅唐绢本设色纵45.2厘米,横168.7厘米。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五、五代人物画五代时期的人物画,发展了唐以来的世俗化倾向,但在内容上那种盛唐时期欢愉升平的题材已日趋稀少,画家笔下呈现更多的是日常生活、身边琐事、爱的苦恼、闲的寂寥了。顾闳中、周文矩等人物画作品不仅善于把握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情节,而且十分注意对在特定的环境和情节中的人物心理的表现。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绢本设色,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以韩熙载为中心,全图分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及宴散五段宫中图(局部)周文矩五代重屏会棋图周文矩五代第三节山水画隋唐五代时期,山水画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隋代及初唐,这一阶段青绿山水画的艺术形式由初创逐渐走向成熟,代表人物是展子虔和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第二阶段为唐中晚期,这一阶段,除青绿山水外,又出现了“水墨渲淡”一体山水画,代表画家有王维、张躁等人。第三阶段为五代时期,这一阶段可谓开宗派之先河,山水画坛上出现了荆浩、关仝和董源、巨然几位大画家,开创了南北山水画两大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返回主目录返回节目录展子虔游春图隋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唐王维,字摩诘。王维曾学李思训大青绿金碧山水,但是他为了适宜在画中表达空寂清静的禅理,大力倡导“水墨为上”,这是一种单纯地以墨色作画的技法。所谓“墨分五色”,一般是指以墨色的“焦,浓,重,淡,清”的多层次的变化象征性地表现所画对象。显然水墨画比之重彩画,更适合文人对典雅、平淡、自然的追求。他首创“破墨法”,就是趁墨色尚未干时,用浓墨破淡、用淡墨破浓,相互渗透掩映,以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水墨画在唐代因文人画家之倡导而兴起,一千三百年来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轨迹。王维也因为倡导“水墨渲淡”,“援诗入画”,而被明代董其昌推崇为“南宗之祖”,认为“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王维传世作品《雪溪图》,绢本、墨笔画。纵36.6厘米,横30厘米。坡石有渍染似无勾皴,无款。有宋徽宗赵佶题签“王维雪溪图”。图录于《中国名画宝鉴》。四、南北画派相映生辉匡庐图荆浩五代关山行旅图关仝五代潇湘图(局部)董源五代秋山问道图巨然五代第四节花鸟杂画一、花鸟画的兴起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它是由工艺装饰发展而为独立画种的。至唐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为适应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方面的要求,花鸟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科登上了画坛,出现了一些大画家。从文献资料来看,我国早期的花鸟画在表现技法上多为工笔重彩,勾线精细,设色浓艳,在造型上严谨写实,布局多取个体形象,即所谓“折枝花”的形式,给人以精细、巧丽的美感。返回主目录返回节目录二、画马画牛名家及代表作唐代其他杂画中以鞍马最盛。唐代国力强盛,继北朝尚武之风,对鞍马尤为重视,统治阶级养马之风极盛。一些画家也竭尽平生专长,为名马传神写照。曹霸、陈闳、韩幹、韦偃等是活跃于盛中唐之际的画马名家。五牛图(局部)韩滉唐三、五代花鸟画中国传统花鸟画自唐兴起,至五代西蜀黄筌、南唐徐熙的出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黄筌、徐熙的花鸟画艺术风格迥异,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徐、黄二派相映生辉,对以后中国花鸟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写生珍禽图黄筌五代第五节绘画理论的深化随着绘画艺术的繁荣,唐代的绘画理论也得到重大的发展,画理、画品、著录、画史等有专门的著作。《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关于绘画艺术的通史。这部著作既总结了前人的绘画美学思想,又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绘画美学见解,因此,它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绘画百科全书。返回主目录返回节目录唐王朝在安史之乱以后审美趣味和美术风貌有所变异。人物画方面仕女画进一步发展,以贵族宴饮游乐及文人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较为流行。水墨山水逐渐兴盛,花鸟画有大的发展。宗教美术规模有所缩小,且世俗化倾向更为明显。由明朗、清新走向沉郁,由雄豪壮伟走向委婉抒情,这是由盛唐到中晚唐审美趣味的基本走向。五代时期,画院建制逐渐完善,山水花鸟更为兴盛。山水画方面,画家们师法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状貌、气候特点,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逐步完善了水墨山水画皴、擦、点、染的技巧。花鸟画方面,写实风格大大加强,形成南唐和西蜀两大流派。五代的宗教画相应地衰落了,人物画承唐代余绪,细润精雅的格调占上风。描写贵族生活的人物画,通过真实的形象和生动的情节,代表了五代人物画的新水平和时代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