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产业革命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它不过是一种新现象,即经济增长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个能说明问题的迹象,经济增长的起源可以远远追溯到前几个世纪所有权结构的缓慢确立过程,该结构为更好地分配社会财富的社会活动创造条件。”——诺思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框架:一、企业理论二、产权理论三、制度变迁理论四、委托-代理理论五、国家理论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第1节制度的内涵第2节制度变迁理论第3节制度与经济发展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第1节制度的内涵◆一、制度的定义康芒斯:“制度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人的一系列行为准则或规则。更通俗地说,制度是在社会一定范围内的每个个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或规范。”诺思:“制度提供框架,人类得以在里面相互影响……制度是一整套规则、应遵守的要求和合乎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用以约束个人的行为。”柯武刚、史漫飞:“制度是人类相互交往的规则。它抵制着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的和乖僻的个人行为,使人们的行为更可预见并由此促进劳动分工和财富创造”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第1节制度的内涵舒尔茨: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他对制度进行了划分:◇(1)用于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如货币、期货市场;◇(2)用于影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配置风险的制度,如合约、合作社、公司、保险等;◇(3)用于提供职能组织与个人收入流向之间的联系的制度,如财产,包括遗产法、资历和劳动者的其他权利等;◇(4)用于确立公共品和服务的生产与分配的框架的制度,如高速公路、学校等。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第1节制度的内涵◆二、制度的构成1、非正式制度(软制度):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也起着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2、正式制度(硬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的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具有强制性的特征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第1节制度的内涵3、实施机制:制度实施的执行规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对违规行为的惩罚,要使违规者的违规成本大于违规所得,从而使违规行为“不划算”;◇另一方面就是提供一种激励机制,使执行制度得到的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即执行制度是“划算的”。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第1节制度的内涵◆三、制度的功能其一,降低交易成本。其二,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其三,提供激励机制;其四,约束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其五,减少外部性。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第1节制度的内涵补:关于交易成本1、交易成本的含义: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借助物品和劳务的让渡实现权利让渡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其中包括谈判、签订、监督执行和维护交易契约的费用;2、交易成本与制度:交易成本降低有两种途径:一是减少交易;二是建立适当的制度,减少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第1节制度的内涵补:关于外部性(外部效应,外溢效应,外部影响,外部经济或非经济)含义:在实际经济中,在很多时候,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影响(好的或坏的),而自己却没有为此而承担影响的后果。分类:根据外部影响的好与坏,可分为正的(positive)外部效应和负的(negative)外部效应。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第1节制度的内涵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其一,使用税收和津贴;◇其二,使用企业合并的办,使外部效应内部化;◇其三,使用规定财产权的办法。引申:科斯定理第一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第1节制度的内涵例:假定有一个工厂,它的烟囱冒出的烟尘使得居住于工厂附近的5户居民洗晒的衣服受到污染,由此造成的损失每户为75元,从而5户的损失总额为5×75=375元;再假定存在着两种治理污染的方法:一是在工厂的烟囱上安装一个除尘器,其费用为150元;二是给每户居民提供一个烘干机,使他们不需要到外面晒衣服。烘干机的费用为每户50元,5户的成本总和是250元。显然,第一种的成本低,因而是最有效率的解决方案。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第1节制度的内涵但是,若在工厂具有排放烟尘的财产权的条件下,如果5户居民联合在一起行动的费用很大,假设为125元,那么,为了共同行动给工厂安装除尘器,它们的总支出就是125+150=275元。这样,5户居民便会各自去购买一架烘干机,因为,这样只需花费250元。然而这样却不是最有效率的结果。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成本为正的现实中,交易成本大小,经济效益高低直接取决于产权界定的合理程度,初始权力再配置的合理性至关重要。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第2节制度变迁理论◆一、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制度变迁的含义: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实质是一个用效率较高的制度来替代效率较低的制度。(一)科斯的制度变迁观交易成本的高低和初始财产权的确立,决定着对制度变迁的需求强度,决定着制度变迁能否发生以及如何发生。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二)诺思的制度变迁观制度变迁的过程实际上是实施制度的各个组织在相对价格或偏好变化的情况下,为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重新谈判,达到更高层次的合约,改变旧的规则,最终建立新的规则的全部过程。因此,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因是主体期望获得最大的“潜在利润”。第2节制度变迁理论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第2节制度变迁理论凤阳小岗村农民大包干“契约”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三)拉坦(RuttanVernonW.1978)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诱致性变迁是由一个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四)林毅夫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理论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实行。第2节制度变迁理论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第2节制度变迁理论◆二、制度变迁的方式是指制度创新主体为实现一定目标所采取的制度变迁的形式、速度、突破口、时间路径等的综合。制度变迁路径的选择主要受制于一个社会的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力结构和社会的偏好结构。(一)根据制度变迁的主体划分: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特点:改革的主体来自于基层;改革的程序自下而上;在改革成本的分摊上向后推移。改革的顺序是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改革的路径是渐近的,最显著的特点是采取非暴力、非突发式。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第2节制度变迁理论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点:主体是国家政府;改革程序是自上而下的;具有激进的性质。(二)根据制度变迁的速度划分:渐进式的制度变迁和激进式的制度变迁渐进式:是制度变迁过程中相对平稳、新旧制度之间衔接的轨迹平滑、未引起大的社会震荡的变迁方式。激进式:又被喻为“休克疗法”或“震荡疗法”(shocktherapy)是一种大爆炸式的跳跃性的制度变迁方式,其特点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整体性制度变革。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第2节制度变迁理论三、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一旦制度开始变化,它们会以一种自动强制实施的方式发生变迁“——刘易斯含义:指一个具有反馈机制的体系,一旦在外部性偶然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采纳,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而很难为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体系所取代。原因:一旦制度形成以后,会形成某种现在体制中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对这种制度有着强烈的需求,力求巩固现有制度,阻碍进一步的改革。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第2节制度变迁理论分类:如果一国在起始阶段时能够使制度产生规模效益,并在以后的发展中,使这种规模收益普遍发生,则经济就有可能步入一条良性的发展轨迹,这被称之为“路径依赖Ⅰ”;如果这种规模收益不能普遍发生,则新制度变迁会朝无效的方向发展,甚至可能被“锁定(lockin)”在某种无效状态,这种称作“路径依赖Ⅱ”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第3节制度与经济发展◆一、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效率的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有效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在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诺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中译本。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第3节制度与经济发展理论基础: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主要内容:◇其一,在没有投入要素的增加而只有制度创新的情况下,也能产生经济增长。◇其二,认为有效率的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有效率的组织:其一,能够使每个社会成员从事生产性活动的成果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激励他们努力从事合乎社会需要的经济活动;其二,能给每个社会成员以发挥自己才能的最充分的自由,降低交易费用,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潜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第3节制度与经济发展二、中国的制度变迁指标的选择:(一)非国有化率;(二)市场化程度;(三)对外开放程度;(四)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年份非国有化率市场化指数市场化收入比重对外开放制度变迁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5.225.626.730.935.137.740.343.243.945.447.151.956.959.266.063.768.471.862.633.735.641.645.854.056.158.161.362.462.063.665.264.866.265.467.267.270.969.475.877.177.077.177.679.281.684.284.284.285.486.987.488.889.389.188.487.686.76.97.47.87.412.113.514.013.713.616.920.622.022.729.325.326.527.830.833.535.4436.4638.2940.3144.6846.6148.4950.5951.0152.1254.1756.5157.9860.9061.5661.6763.0165.3368.071981-1999年中国经济制度变量及主成分得分值资料来源:傅晓霞: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02(4)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第3节制度与经济发展项目每单位劳动平均产出每单位劳动平均资本制度变迁程度贡献份额10060.023935.27781981-1999年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论:其一,制度变迁的贡献度为35.2778%,说明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且还有较大的创新空间。其二,人均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高达60.0239%,而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等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小,不到5%。说明中国过去20多年的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第五讲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第3节制度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