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章知觉和记忆实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章知觉实验第一节知觉实验中的变量知觉中的两种加工一、自变量•刺激的定量变化•刺激的定性变化二、因变量•语言描述(自我报告)•反应时三、控制变量1、控制变量的类别•不作为自变量的刺激变量•机体变量2、控制变量的方法•排除法•恒定法•实验设计法第二节知觉现象的实验研究一、知觉组织1、丹麦心理学家Rubin通过研究得出从背景中分离图形的一些原则:•图形有形状,而背景相对来说没有形状;•图形具有一般物件的性质,而背景看起来象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图形似乎向前突出,而背景似乎向后退;•图形可以引起更深刻的印象,也比较容易记住。2、组织完形法则•接近法则•相似法则•好图形法则(连续法则、对称法则、闭合法则、共同的变化)•过去经验和定势的影响3、视错觉•线条错觉•大小错觉•形状错觉•自然错觉二、知觉恒常性•知觉恒常性是指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知觉往往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知觉恒常性主要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方向恒常性、颜色恒常性、亮度恒常性等。知觉恒常性实验•一共有四种实验条件–提供正常的双眼观察条件–只允许单眼观察–通过一个小孔进行单眼观察——人工瞳孔–在每个标准圆形刺激物的周围用黑布遮挡,组成一条黑布的通道,进一步减少地板、墙壁和天棚等深度线索的作用常性系数的计算•埃默特定律•布伦斯维克比率•邵勒斯比率四、深度知觉深度视锐•能够辨别两个处于不同距离上物体之间距离的能力。•深度视锐是双眼视差对距离或深度的最小辨别阈限。•霍瓦-多尔曼深度知觉仪。五、运动知觉•真动知觉(运动知觉下阈、运动知觉上阈)•似动现象(动景盘)•诱动现象第九章记忆实验第一节记忆实验中的变量一、自变量1、记忆材料•记忆材料的定性变化•记忆材料的定量变化2、刺激呈现的速度、刺激呈现间隔时间的长短、刺激的空间位置和距离,学习的遍数和时间等3、刺激作用的感觉通道或方式(听觉刺激与视觉刺激等),实验的干扰条件。4、实验研究的任务要求回忆还是再认,或其他方式。5、指导语二、因变量•传统的记忆实验按照实验的内容和记忆过程的特点分成两大类:•回忆类:系列回忆、自由回忆、对偶回忆•再认类:“二择一”程序、“迫选再认”程序三、控制变量•要充分考虑到实验使用的刺激材料、呈现方式、实验环境、仪器性能、实验材料呈现的间隔时间、计量精度、所使用的感觉通道、样本大小、被试者分布、被试的动机、态度、情绪、机体内部变量以及指导语等等。记忆研究的材料1、选择材料的标准•材料对每个被试来说在熟悉程度上相等•材料在数量上或意义上可以分为相等的单位•材料应为被试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学会和掌握的2、言语材料和非言语材料•无意义材料•有意义材料3、图形材料考虑复杂性、抽象性和相似性第二节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记忆系统模式一、回忆法1、系列回忆法•所测量的指标是测量被试者达到某种记忆标准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或者学习遍数,所以又称为学习时间法(遍数法)。•提示法•系列位置效应•实验程序2、对偶回忆法•预期法•检验法3、自由回忆法•自由回忆法所反映出系列位置效应。•自由回忆的顺序表现出一定的结构。•自由回忆并没有耗尽全部有关记忆。二、再认法•再认法是检查记忆保持量的方法,它是把识记过的材料与未识记过的材料混合在一起,要求被试将两种不同的材料区分开来。•有关刺激•无关刺激•信号检测论的应用三、再学法•或称为节省法。要求被试在学习一种材料,达到一定标准后,经过一段时间,再以相同的程序重新学习这些学习过的材料,达到初次学习的标准为止。•再学习与初次学习两次学习所需要的练习次数之差,就是代表初次学习之后所保持的记忆。次数也可用学习时间来代替。四、重建法•又称为重构法,就是请被试复现刺激项目的次序或者排列。•检查的是被试对于材料的系列安排的保持量,而不是检查对于材料本身的保持量。•一般此种方法用于非文字材料,特别适用于形状、颜色或其他具体的材料,也可用于语言刺激。•斯皮尔曼等级相关五、部分报告法•Sperling设计的用于弥补全部报告法研究短时记忆缺陷的实验方法,它运用随机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六、记忆广度法•研究记忆材料呈现一次后所能记忆最大量的方法。七、分散注意法•在记忆的保持阶段,为防止被试利用刺激间隙进行重复练习,把其注意力从记忆材料上转移开来。第三节内隐记忆及其研究方法一、内隐记忆及其理论解释(一)什么是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指人们不能够回忆其本身却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Roediger,1993)。•其操作定义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或外显的回忆的测验重表现出来对先前获得信息的无意识提取(Graf,Schacter,1985)(二)内隐记忆的研究证据(领域)•再学时的节省•阈下编码刺激的作用•内隐学习•启动效应•健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人们把在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果的情形称为实验性分离(experimentaldissociation)。•Tulving曾对实验性分离作过如下描述:“符合实验性分离逻辑的实验是这样的:控制单一的变量而比较在两种不同的测验任务中变量的效应…,如果变量影响被试在一种测验任务中的结果,但不影响另一种测验任务的结果,或者变量对两种测验任务的结果的影响有不同的方向,我们就说分离产生了”。(三)内隐记忆的特点•从现象上看,内隐记忆是个体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而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却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的现象。•从研究模式上看,内隐记忆是启动效应的一种。•从测量上看,内隐记忆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去回忆所学习的内容,而是要求被试完成某项操作,在被试的操作中反映出其所学内容的作用。•在心理学研究理论上,研究者根据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推测记忆系统可以划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两个在机能上相对独立的系统。(四)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学习加工的水平对两种记忆具有不同的影响•学习和测验呈现方式的变化对两种记忆具有不同的影响。•两种记忆保持的时间不同•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两种记忆的影响不同•干扰因素对两种记忆的影响不同–某些干扰因素可以显著影响外显记忆,而对内隐的单词补全的启动效应则没有影响。(五)内隐记忆的理论解释•Tulving等人提出的多重记忆系统说•知觉表征系统和语意记忆系统•陈述记忆和程序记忆•Roediger等人则提出加工说——传输适当认知程序的观点传输适当认知程序的观点•Roediger等人主张记忆系统只有一个,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测验之间的分离现象只是反映了两类测验所要求的认知程序(或过程)不同而已。这种观点包括4个基本假设:¬如果记忆测验所要求的认知过程与学习时所要求的认知过程相似或重叠,则测验的成绩好,否则就差;¬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要求的提取过程不同,结果,这两类测验从学习时不同的加工过程获益也就不同¬学习时的意义加工,精细编码和心理映象等加工过程导致大多数外显记忆(回忆和再认等)成绩良好;¯大多数内隐记忆测验严重地依赖于学习时与测验时的知觉过程的匹配程度。二、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一)经典的测验方法•词干补笔•知觉辨认(任务比较方法学)(二)非语词信息的内隐测验•熟悉的非言语信息的内隐测验•新异的非言语信息的内隐测验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