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产论文药品生产质量论文: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的国内研究进展[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990年以来发表的关于药品生产偏差管理和风险管理研究的相关文献的数量、分布等情况进行了计量统计分析,并对研究内容等进行了概括综述,以求得关于药品生产偏差管理和风险管理国内研究进展的基本概况,了解目前我国药品偏差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关键词]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综述近年来我国药害事件频发,引发了全社会对药品安全性问题的广泛关注,药品生产偏差管理和药品风险管理的研究随即展开,并不断深入。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0年以来发表的关于药品生产偏差管理和风险管理研究的相关文献的数量、分布等情况进行了计量统计分析,并对研究内容等进行了概括综述,以求得关于药品生产偏差管理和风险管理国内研究进展的基本概况,了解目前我国药品偏差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1文献统计分析1.1文献数量统计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分别以“药品*偏差管理”、“药品*风险管理”、“药品生产*偏差管理”和“药品生产*风险管理”两组关键词为检索路径,采用高级检索(精确匹配)的检索方式,以1990~2010年为检索年限,检索时间为2010年3月12日,又通过相关引文及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库再检索,共检出文献128篇,通过对检索到的文献去重和相关度分析,有69篇文献与本文的研究相关。检索结果见表1。1.2文献发表的载体类型见表2。1.3文献发表年代分布见表3。2从文献的量化分析看研究进程2.1药品风险管理研究的起步从《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统计发表的文献来看,关于我国“药品风险管理”的文献研究,起步较晚。1999年王大猷[1]发表了《法国药物警戒体制———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制度介绍》,200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王兰明[2-3]发表了《上市药品风险管理的措施和原则》、2003年发表了《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进展与展望》,首次出现以“药品风险管理”为关键词的文献,由此,开始出现文献和成果。1999~2005年,有11篇文章发表,从不同的角度对“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作了论述,标志着由药品不良反应向药品风险管理研究的起步。2.2药品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随着药品风险管理概念的深入以及国外药品风险管理显著的工作效果,我国对此项课题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展开,尤其是2006~2009年文献量达到高峰,共发表论文58篇,占全部文献的84%。论文的数量明显增多,标志着研究进入发展阶段。3关于药品风险管理研究的内容在量化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对69篇论文研究内容的分析归纳,总结其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的研究:关于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研究的文献有21篇,占文献总量的30%。②上市药品的风险管理的研究:关于上市药品风险管理研究的文献有26篇,占文献总量的37.7%。③药品风险管理机构/制度/法规等的研究:有关药品风险管理机构/制度/法规等研究的文献有16篇,占文献总量的23.2%。④药品生产的风险管理研究:关于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研究的文献有6篇,占文献总量的8.7%。4关于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的研究从CNKI检索出的文献数量来看,关于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研究的文献有6篇,其研究内容如下:4.1周中仁等[4](河南大学药学院)的《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监管中的应用初探》在考察和借鉴美国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药品生产监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运用风险管理提高药品监管效能的方法。提出通过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加强风险全过程监控,可以有效地提高药品监管效能。4.2王明珠[5](沈阳药科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药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在回顾一般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针对药品的特殊属性,提出了药品安全风险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首次系统地提出了药品安全风险定义、产生原因、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交流等系统理论概念,为实施药品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依据。利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方法,对我国药品监督管理体制中已存在的涉及安全风险管理的方面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药品监督管理体系在药品安全风险管理政策方面所做的努力,分析了国内药品安全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引进风险管理理论时间比较短,实践经验比较少,在实践工作中,仍以定性分析为主,对风险管理更深层次的内容进行研究和总结明显不足。最后,在标准研究和实际情况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借鉴国际药品风险管理的经验,根据我国国情,提出我国药品安全风险管理政策框架,并基于该框架展开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政策研究,为我国今后实施药品风险管理战略或计划提供重要参考。4.3吴晔等[6]的《美国强化药品风险管理对我国药品再评价工作的启示》通过跟踪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成立的“药品安全监督委员会”的工作进展,了解其近期开展的工作内容和程序,以期对我国药品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和完善有所启示。4.4唐平[7](四川省凉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生产企业开展药品风险管理初探》对药品安全性进行调查与分析,并选择和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实现药品风险最小化,应是药品生产企业必须负担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生产企业主动采取措施加强药品风险管理,可以从源头上有效地提高药品质量,控制药品风险,保证公众用药安全。4.5杨溢东[8](复旦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大容量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风险管理研究》结合了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和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阐述了如何将风险管理的理论应用到大输液生产微生物污染控制中的全过程。首先说明了目前在大输液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监管方法的局限性,接下来结合风险管理理论和工具对A公司进行微生物污染风险管理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在论文中包括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审核各个风险管理环节中的分析和研究。通过A公司成功运用风险管理的实例,说明了风险管理在控制微生物污染中的积极意义。在国内制药行业缺乏风险管理理念的大背景下,文中所介绍的风险管理理论、工具和实施的思路及方法都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4.6龚时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9]的《药品安全与风险管理》根据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借鉴欧美实践,对药品风险管理的内容、药品安全与药品风险的关系和药品风险因素的类型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引入风险管理可促进我国药品全过程安全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最大化药品的收益,最小化药品的风险的结论[9]。5总结与分析随着近年来药品质量事故的频繁发生,制药企业及监管机构已逐渐认识到现有管理体系的不足,鉴于风险管理在国外同行中的成功应用以及在药品生产企业和监管机构不断要求提高产品质量的推动下,在制药行业中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10]。5.1出现研究成果自1998年我国引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制以来,企业或药监部门的人员和有关学者开始对药品生产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和探讨,撰写的相关文章见诸于报刊、杂志,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理论成果。5.2研究文献较少从利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检出的文献量来看,对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的研究还较少。5.3研究不够深入我国的研究者对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理论探讨的多,应用研究少,像复旦大学杨溢东那样有针对性的研究更少。研究成果较为空泛,实用性不强;缺乏有说服力的实例。6结语我国药品风险管理研究工作还刚起步,但研究发展较为迅速,政府部门、高校及医疗机构都在积极参与该领域的研究;文献研究逐步深入,研究角度也日益多样化,反映出我国对药品风险管理工作日益重视。但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对风险管理还处于认识的初级阶段,除少数药品出口企业外,大多数制药企业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并未将风险管理提到日常生产管理议程,对药品生产的质量控制主要还是依靠对法规的理解和经验来执行。“药品风险管理”的理念新、研究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系统化研究,目前我国药品风险管理研究工作还处于理论探讨研究阶段,缺乏实际应用的研究,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学者多从考察美国FDA的药品风险管理体系开始,对药品风险管理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初步的研究,而对于“我国的药品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和结合我国药品安全性风险管理现状进行探索研究仍是空白点。研究机构主要是政府机构和高校,而医院和制药企业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参考文献][1]王大猷.法国药物警戒体制———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制度介绍[J].中国药事,1999,13(5):241-244.[2]王兰明.上市药品风险管理的措施和原则[J].中国药房,2002,13(8):456.[3]王兰明.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进展与展望[J].中国药业,2003,12(1):31-32.[4]周中仁,李松武,于培明,等.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监管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药事,2009,23(6):519-521.[5]王明珠.我国药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08.[6]吴晔,程鲁榕,郭晓昕,等.美国强化药品风险管理对我国药品再评价工作的启示[J].中国药物警戒,2006,3(1):21-25.[7]唐平.生产企业开展药品风险管理初探[J].中国药物警戒,2008,5(5):268-270.[8]杨溢东.大容量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风险管理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9]龚时薇,张亮,黄杰敏,等.药品安全与风险管理[J].中国药房,2007,18(22):1687-1690.[10]杨运启,宋培元,赵红明.基层药品监管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