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动作技能的学习本章要点:•1.动作技能的性质•2.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与条件•3.动作技能学习规律的教学含义第一节动作技能的性质•一、动作技能的概念•加涅:动作技能是指以流畅、合乎规则和时间上精确为特征的协调肌肉运动的能力,它实际上包括两个成分:•一是描述如何进行动作的规则•二是因练习和反馈而逐渐变的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运动•也叫做知觉-动作技能或心因动作技能——与感知觉、大脑有关动作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的、合理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动作技能的构成包括三种成分:1.动作或动作组2.体能3.认知能力如骑车、弹琴和打字等。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的区别:①活动的对象不同运动技能活动的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而易见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是可以被观察,可以被感知的。而智力技能的活动对象是头脑中的映象,不是客体本身,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属于观念范畴,不具有相应的物质形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②活动的结构不同运动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所以其动作结构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不能省略。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因而可以高度省略、高度简缩,甚至难以觉察到其活动的全部过程。③活动的要求不同运动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的联接。而智力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二、动作技能的种类•动作技能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划分:1.动作的精确性2.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连续性3.环境的稳定性(一)粗大动作技能和精细动作技能(二)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三)封闭性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四)工具性动作技能和非工具性动作技能粗大动作技能和精细动作技能按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的强度划分:•精细技能:往往局限在较狭窄的空间内进行并要求动作精巧、协调,主要由小肌肉的运动来实现。•粗大技能:需要的活动空间大,动作幅度较大,运用大肌肉群,而且经常要求全身肌肉的参与。•按是否连贯划分:•连续技能:是以连续、不问断的方式来完成一系列动作。•非连续技能:有可以直接感知的开端和终点,完成这种技能需要的时问相对短暂,动作以非周期式的形式完成,各环节之问无重复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按技能与环境的关系划分:•封闭技能:是主要依靠内部的、由本体感受器输入的信息来提供反馈、调节动作,受外界环境的信息影响较小。•开放技能:主要靠感知外界环境提供的信息来反馈、调节动作,正确地感知周围环境成为运动调节的重要因素。外界信息变化快.因此要求人具有对信息变化的预见能力和处理信息变化的能力封闭性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工具性动作技能和非工具性动作技能按操作对象划分•徒手型操作技能(非工具性):动作不操纵任何东西,仅仅表现为机体的一系列骨骼肌肉的运动。•器械型操作技能(工具性):动作是要操纵一定的器具、工具或机械。三、熟练操作的特征•含义: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了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特点:–动作品质——高度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动作结构——动作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强,不需要视觉控制–动作效能——体力精力消耗降至最低第二节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与条件•一、动作技能学习的阶段与习得标志(一)阶段动作技能的形成是指通过练习逐渐掌握某种外部动作方式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费茨(T.M.Fitts)和波斯纳(M.I.Posner)1964年提出的三阶段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一)认知阶段(二)联系形成阶段(三)自动化阶段定向模仿整合熟练冯忠良的四阶段模型:1、动作的定向•含义:–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内容:–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有关信息。•特点:建立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和掌握操作活动的程序性知识。学会观察、掌握原理2、动作的模仿•含义:–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特点:–动作品质——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动作结构——动作成分协调性差、互相干扰、衔接不连贯,顾此失彼,产生多余动作–动作控制——主要依靠视觉控制–动作效能——效能低,时间长,体力精力消耗大3、操作的整合•含义:–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特点:–动作品质——有一定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动作结构——动作成分趋于协调、连贯,动作干扰减少,多余动作减少–动作控制——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动作效能——效能有所提高,消耗的体力精力减少4、操作的熟练•含义:–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了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特点:–动作品质——高度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动作结构——动作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强,不需要视觉控制–动作效能——体力精力消耗降至最低冯忠良: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含义特点定向学习者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动作程序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建立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和掌握操作活动的程序性知识。学会观察、掌握原理模仿操作模仿就是学习者通过观察,对示范的动作技能进行实际操作仿效。定向映象实际动作表现动作缓慢;正确性、稳定性较差;动作要素相互干扰、不协调、不连贯、较多多余动作;视觉控制占绝对优势整合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成分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固定下来,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时快时慢、一定的正确性、稳定性,易受外界影响;干扰减少、在衔接处会出现停顿;视觉控制让位于动觉控制熟练各个动作环节与各种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协调起来构成一个连贯的稳定的动作系统,动作的执行迭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动作方式对条件变化具有高度的适应性。高度稳定性、正确性、速度快、品质高;实现了动作的联合、动作协调一致、整体性和流畅性强、动作间不发生干扰;动觉控制占主导地位;动作者的紧张消失,疲劳感下降,产生快感。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所谓熟练操作是指动作已达到较高速度、准确、流畅、灵活自如,且对动作组成成分很少或不必要有意识注意的状态。熟练操作具有的主要特征:(一)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二)能利用细微线索(三)动觉反馈作用加强(四)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五)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二、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一)内部条件1.学习动作技能的动机2.相应的生理成熟水平和丰富的知识经验3.正常的智力水平4.良好的人格特征5.适当的生理唤起水平(二)外部条件言语指导1.讲解2.示范练习1.练习与练习曲线2.练习的一般趋势3.合理地组织好练习反馈练习曲线、过度学习、高原现象①练习曲线:把练习时间、工作量、错误次数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用图表示出来的曲线。练习过程的一般趋势①练习进步的先快后慢②练习进步的先慢后快③练习进步的高原现象④练习进步的时起时伏②过度学习,实际练习时间超过达到某一操作标准所需的练习时间。100%的过度练习最有效;但也过犹不及③高原现象: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的暂时停顿现象,其原因:•一是旧动作结构和完成方法的限制;•二是身体素质落后于技能掌握;•三是练习兴趣降低④综合练习曲线——技能形成共同趋势,技能深化的必由之路–A.初期努力——进步很快,直线上升趋势–B.高原现象——练习出现暂时停滞–C.晚期努力——继续练习,突破“高原”,迈入新高度–D.一时不振——成绩达“极限”状态,甚至出现暂时下降–E.生理极限——克服“高原”和“一时不振”后,继续提高动机水平,经反复练习,达个人极限•合理地组织好练习•(1)要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2)要进行适度的“过度练习”•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过度学习程度为150%时效果最好,技能的过度学习中,保险的次数为100%,即再增加原初学习程度的一倍达到最佳.•(3)要合理分配练习时间: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4)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模拟练习、心理练习与实际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反馈的有无很重要(1)反馈的内容:先粗大后精细(2)反馈的频率:不要太多,先多后少(3)反馈的方式①内部反馈&外部反馈②固有的反馈&增补的反馈③关于结果的知识的反馈&关于表现的知识的反馈④及时反馈&延后的反馈第三节动作技能学习规律的含义•一、识别教学实践中的动作技能学习任务•(动作技能、认知、情感与态度)•二、在认知阶段促进动作技能的学习•——言语指导与示范指导很重要•三、在联系阶段促进动作技能的学习•——身体练习和反馈很重要•四、在自动化阶段促进动作技能的学习•——过度练习很重要(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