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财茂工业技术学校课时授课计划(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名称:人体生理学任课教师:章节内容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授课班级14级药剂、护理授课日期2016/5/25、26授课方式理论课作业练习章节课后联系目的要求(一)掌握尿生成的三大过程。掌握肾糖阈的概念、正常值及生理意义(二)理解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掌握渗透性利尿和水利尿的概念。重点难点1.排泄的概念2.尿生成的三大过程3.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复习题课后PPT练习仪器教具审批意见审批人:20年月日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概述一、排泄的概念及途径排泄:是指机体将体内物质代谢的终产物、多余的物质以及进入机体内环境的异物,经一定的排泄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二、肾脏的主要功能(一)泌尿功能排泄:水分、无机盐、有机物和异物等。(二)保持内环境稳态1.调节水和渗透压平衡2.调节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三)内分泌功能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制课时授课计划(副页)第页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1.肾素2.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机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也是维持和调节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器官。第一节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一、肾脏的功能结构特点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人的两肾约有两百多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球旁器:入球小动脉的球旁细胞、远曲小管的致密斑和间质细胞组成1.球旁细胞球旁细胞为入球小动脉中层的肌上皮样细胞,能合成和分泌肾素。该细胞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素分泌。同时是一种较为敏感的牵张感受器,能感受血管容量和压力的变化。当肾小球入球小动脉血压降低时,可促使球旁细胞分泌肾素。2.致密斑是一种化学感受器,当小管液中Na+浓度下降、小管液流量减少时,致密斑将感受的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使球旁细胞的肾素分泌增加。二、肾脏血流特点及其调节(一)肾脏血液供应特点1.血液供应丰富但分布不匀约为1200ml/min,相当于心输出量的20%~25%。2.血液流经两次小动脉和两套毛细血管网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滤过压较高,有利于肾小球滤过。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胶体渗透压高,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二)肾血流量的调节•自身调节–现象: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10.7~24.0kPa/80~180mmHg)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机制:肌源性学说(Q=P/R)血管平滑肌的紧张性受牵张刺激而改变管-球反馈–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维持正常的泌尿机能2.神经和体液调节(应急)①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兴奋→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②体液调节:NE、E、AngⅡ分泌↑→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在紧急情况下,全身血液将重新分配。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尿生成的三个环节: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球的滤过是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部分成分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程。肾小囊微穿刺抽取液体分析发现,除蛋白质外,所含的成分及其浓度与血浆基本一致,而且渗透压和pH值也与血浆近似。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一)滤过率概念: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原尿量(超滤液量)。正常成人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也就是每分钟生成原尿125ml,由此推算每天生成原尿为180L。(二)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滤过分数。可用下式表示:滤过分数=滤过率/肾血浆流量已知滤过率为125ml/min,肾血浆流量为660ml/min,则滤过分数为:滤过率/肾血浆流量=125/660×100%=19%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上皮细胞所组成。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有大量的圆形小孔,称为窗孔,直径为50~100nm。2.基膜层:厚约300nm,是由水合凝胶所构成的微纤维网,其上有4~8nm的多角形网孔。(主要屏障)3.肾小囊上皮细胞层:足突之间的裂隙称为裂孔,裂孔上有一层滤过裂孔膜,膜上有直径4~14nm的孔。电学屏障作用:肾小球滤过膜的各层表面都覆盖有带负电荷的唾液蛋白层,能阻止带负电荷的较大分子通过,该现象称电学屏障作用。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一)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1.滤过膜通透性2.滤过面积(二)有效滤过压的改变(三)肾小球血浆流量的改变第三节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一、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特点和方式血浆→肾小球、肾小囊——超滤液(原尿)180L↓肾小管——小管液↓肾小管、集合管后——终尿1.5L(一)、选择性重吸收①全部被重吸收(100%):葡萄糖、氨基酸;②大部分被重吸收(99%):水、电解质如:Na+、K+、Cl-、HCO3-等;③小部分被重吸收:尿素;④完全不被重吸收:肌酐、尿酸。⑤各段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差异近曲小管:其重吸收能力大,重吸收物质种类多,是肾小管重吸收的主要部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其重吸收分别受到血管升压素和醛固酮的调节。*重吸收的有限性①比较下表原尿与终尿中成分的质和量可见:蛋白质、葡萄糖原尿中有→终尿中无(重吸收为100%);肌酐、氨原尿中微量→终尿中大量(由肾小管分泌)。②比较原尿与终尿量:原尿量=125ml/min×60×24=180L/d终尿量(重吸收)=1~2L/d(二)重吸收的方式被动重吸收: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重吸收: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离子泵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是以细胞内液为中介的两次跨膜转运二、各段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Na+的重吸收99%被重吸收,以维持细胞外液中Na+的浓度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为其他物质转运提供能量Cl-的重吸收近端小管:和水被动重吸收髓袢升支粗段Cl-的重吸收管腔膜上有Na+:2Cl-:K+同向转运体→Na+、Cl-顺电-化学梯度,K+逆电-化学梯度同向转运进入细胞内。进入细胞Na+由管周膜Na+泵泵出,Cl-经管周膜Cl-通道、K+经管腔膜K+通道顺浓度梯度易化扩散出细胞②同向转运体对速尿和利尿酸很敏感,即它们能与Cl-竞争结合位点,从而抑制Na+、Cl-、K+的同向转运,使小管内溶质浓度增高,引起渗透性利尿。因此,将速尿称髓袢利尿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紧密连接较紧密,回漏量较近端小管少,使Na+浓度管外高于管内。此部位重吸收Na+受醛固酮的调节。水的重吸收(1)近球小管水的重吸收(必需重吸收)●重吸收机制:被动过程(渗透作用)。●重吸收途径:①细胞旁路;②水通道。●重吸收率:65%~70%特点:①类同Na+的重吸收,有球-管平衡现象②近曲小管水的重吸收量对终尿量的影响不大(2)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率为10~15%。特点:①水的重吸收量根据机体的需要而被抗利尿激素(ADH)调节;②水的重吸收量对终尿量的影响很大(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