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81第八章法律责任本章知识体系法律责任释义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实现•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构成•法律责任的种类•法律责任的认定原则•免责•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2019/12/182第八章第一节法律责任释义一、法律责任的概念◆责任的词义现代汉语中,责任通常有三种基本含义:◆份内应做的事,是指每个人基于一定的地位或身份而相应的必须承担与其地位或身份相符的义务。如岗位责任、尽职尽责、职责;◆特定人对特定事项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成果负有积极的助长义务。如担保责任、举证责任。◆因没有做好份内的事情或没有履行助长义务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而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如违约责任、违法责任、追究责任等。可见,责任的内涵具有复杂性和多层次性。2019/12/183第八章第一节法律责任释义一、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含义◆法学通常把法律责任作出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相等同,如公民保卫祖国的责任、遵纪守法的责任、国家机关执法的责任,等等。狭义的法律责任是指由违法行为所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学者们的争议的是对狭义上的法律责任的界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义务说●处罚说●责任能力说及法律地位说●后果说◆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但它不同于一般的法律义务,法律责任是指因损害法律上的义务或根据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亦即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2019/12/184第八章第一节法律责任释义一、法律责任的概念◆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主要有三种:(1)侵权行为,即违反法定义务侵犯法律所保护的合法权益的行为;(2)违约行为,即违反合同约定,没有履行约定的义务的行为;(3)法律规定,是指责任人的行为即没有违反法定义务也没有违反约定义务,但根据法律应当承担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如民法中的无因管理行为、不当得利等。在这三种原因中,前两者占主导地位,而第三种原因居于从属地位。这是因为前一种责任其存在范围更为广泛,其社会功能也更为重要,而后一种责任则带有对适用前两种原因所遗留下的空白予以补充的性质。2019/12/185第八章第一节法律责任释义一、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特点◆第一,追究和承担法律责任是以法律为依据的。无论引起法律责任的原因是违法行为、或是违约行为,还是基于法律规定的其他事实,其最终判断责任主体是否应当承担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的依据都只能是法律。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是基于法律规定,法律责任的性质、范围、大小、期限、追究的程序和承担方式等都由法律明确规定,强调责任的法定性。◆第二,法律责任体现了国家对行为给予的否定性评价,对行为人而言是一种不利的法律后果。◆第三,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这种国家强制性意味着法律责任的追究和执行是由国家强制力实施或者潜在保证的。2019/12/186第八章第一节法律责任释义二、法律责任的构成◆法律责任构成概述◆法律责任的构成是指认定法律责任时必须考虑的条件和因素。通常,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由法律规定的,它是决定某一行为承担法律责任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它是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的归责要素,也是国家机关要求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所依据的判断标准和尺度。◆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通过法律设定,它为国家机关行使法律责任的追究权提供了一般模式,同时也限制了国家机关任意科处行为人法律责任的可能性,因而提高了法律责任的可预测性和可计算性,也使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更可能被社会所接受。◆不同国家对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的认识有差异,而且不同的性质的法律责任,其构成要件也不尽相同。2019/12/187第八章第一节法律责任释义二、法律责任的构成◆责任主体◆责任主体是指因违法、违约或法律规定的事由而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责任主体是法律责任构成的必备条件。要注意的是责任主体并不等同于行为主体,并不是任何人违反法律都必须由自己来承担法律责任。责任主体必须具有责任能力,即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虽然从理论上说,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但是在法律上,不同的行为主体其后果可能不同,比如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的犯罪行为,由于其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就不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有的时候,也会发生责任转移的现象,从而使非行为人成为责任主体。因此责任能力是认定责任主体的前提。不同的法律对责任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2019/12/188第八章第一节法律责任释义二、法律责任的构成◆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在法律责任的构成中居于重要地位,是法律责任的核心构成要素。◆行为人的行为违反现行法律,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否定性评价,这种评价借助国家强制力后盾,采取一定的方式追究法律责任,以恢复被破坏的法律秩序。因此,法律是判断某一行为是否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唯一标准,而不能以其他社会规范为标准。要特别注意区别违法行为与违反道德的行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行为的违法性为条件,而是根据法律规定为构成条件。2019/12/189第八章第一节法律责任释义二、法律责任的构成◆损害结果◆损害结果是指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侵犯他人或社会的权利和利益所造成的损失和伤害,包括实际损害、丧失所得利益及预期可得利益。◆损害结果可以是对人身、财产和精神的损害,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损害。◆损害结果表明法律所保护的合法权益遭受了侵害,因而具有侵害性。◆同时,损害结果具有确定性,它是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已经实际造成的侵害事实,而不是推测的、臆想的、虚构的、尚未发生的情况。损害结果的确定性,表明损害事实在客观上能够认定。◆认定损害结果时一般根据法律、社会普遍认识、公平观念并结合社会影响、环境等因素进行。2019/12/1810第八章第一节法律责任释义二、法律责任的构成◆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果关系是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即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先前存在的另一现象而引起,则这两现象之间就具有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归责的基础和前提,是认定法律责任的基本依据。因果关系对于确定行为主体、认定责任主体、决定责任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法律责任上的因果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因果关系,它既具有一般因果关系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因果关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只能根据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来判断因果关系的有无。◆事实上的因果关系极为复杂,一个结果可能由多个原因造成,因果关系是法律规定的因果关系,具有法定性,法律只考虑其中与法律责任认定有关的因素。2019/12/1811第八章第一节法律责任释义二、法律责任的构成◆主观过错◆主观过错,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故意或过失。过错是指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的主观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之所以在认定法律责任时要考虑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因素,是因为违法行为都是行为人内在意志支配下的外在行为,是其自觉和有意识进行的行为,行为人应当对其行为的目的和结果具有预见性,并且具有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如果不考虑行为人的主观状态,仅根据行为人的外部行为,就极易造成不适当地扩大责任。◆不同的主观心理状态对认定某一行为是否有法律责任,以及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有着直接的密切联系。故意和过失在刑事责任领域中,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轻罪与重罪的重要依据。在民事责任中,一般也以过错为构成要件,只在特殊情况下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即不以过错为构成要件。2019/12/1812第八章第一节法律责任释义三、法律责任的种类◆惩罚性责任非惩罚性责任◆根据法律责任的功能和目的不同,可以分为惩罚性责任与非惩罚性责任。◆惩罚性责任,是指追加承受不利后果的新义务,其目的在于使违法、犯罪者承担受惩罚的责任,维护社会安全和秩序,如法律制裁就是以法律的道义性为基础对责任主体实施的人身、精神和财产方面的惩罚。◆非惩罚性责任,亦称为“功利性责任”或“补救性责任”,其目的在于消除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保护和恢复已有的权利,保证已有义务的履行,如赔偿损失、返还财产、行政补偿等等。◆惩罚性责任与非惩罚性责任的主要区别在于:实现载体不同;成立基础不同;评价标准的道德因素差异。2019/12/1813第八章第一节法律责任释义三、法律责任的种类◆违宪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的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违宪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违宪责任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某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或者国家机关作出的具体权力行为与宪法相抵触,从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在我国,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政责任是指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的事由而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刑事责任是指因违反刑事法律而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或法人因违约、违反法律或因法律规定的其他事由而依法承担的不利后果。民事责任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法律责任,2019/12/1814第八章第一节法律责任释义三、法律责任的种类◆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根据主观过错在法律责任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分为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过错责任是指以存在主观过错为必要条件的法律责任,也就是说,承担责任必须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前提。它是根据“无过错即无责任的精神确立的一种责任。◆无过错责任,又称为“无过失责任”,是指不以主观过错的存在为必要条件而认定的责任,也就是说承担这种责任不必考虑行为人是否存在主观过错,无论其是否有过错,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即可认定责任的存在。无过错责任是为弥补过错责任的不足而设立的一种责任制度。◆公平责任是指法无明文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但适用过错责任又显失公平,因而不以行为人有过错为前提并由当事人合理分担的一种特殊的责任。2019/12/1815第八章第二节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实现一、法律责任的认定原则◆责任法定原则◆责任法定原则指法律责任应当由法律规范预先规定,违法行为或法定事由发生后,应当按照事先规定的性质、范围、程度、期限、方式追究违法者、违约者或相关人的责任。◆必须由有权的机构依法定程序进行认定和归结法律责任,除此之外,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都无权认定和归结法律责任。◆否定和摒弃责任擅断、非法责罚等没有法律依据的行为,强调“罪刑法定主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在刑法适用上不允许法律的类推适用。不得超越权限追究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不得向责任主体追究法律明文规定以外的责任。◆否定和摒弃对行为人不利的溯及既往,强调“法不溯及既往”。2019/12/1816第八章第二节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实现一、法律责任的认定原则◆因果联系原则◆在认定和归结法律责任时,必须考虑因果关系,即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包括: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或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人的意志、心理、思想等主观因素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另外,因果联系原则还要求行为与损害结果或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内在的、直接的、逻辑的联系。◆不同法律责任对因果联系是否必须具有直接的、确定的联系,要求程度不同。一般说,刑事责任较民事责任更注重因果联系的直接性、必然性,强调的是排除一切合理的怀疑,而民事责任中对因果联系的认定则较为宽松,甚至对有些特殊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仅要求因果联系存在或然性即可。2019/12/1817第八章第二节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实现一、法律责任的认定原则◆责任相当原则◆责任相当原则是公平观念在归责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又称为公平原则,责任相称原则,是指法律责任的大小、处罚的轻重应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轻重相适应,做到“罪责均衡”、“罪当其罪”。责任相当原则是实现法律目的的需要,通过惩罚违法行为,发挥法律责任的积极功能,教育违法者和其他社会成员,从而有利于预防违法行为的发生。◆责任相当原则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责任的性质与违法行为的性质相适应。第二,法律责任的种类、轻重与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相适应。第三,法律责任的轻重、种类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相适应,也就是所谓“罚当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