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莆田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2月15日在莆田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莆田市人民政府市长詹毅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莆田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莆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05年工作回顾和“十五”计划目标完成情况2005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部署,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强劲、配套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湄洲湾港口城市,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形成速度、结构、效益较为协调的良好发展局面。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14亿元,增长6.2%;工业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76.37亿元,增长32.8%,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51.5,同比提高10.1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润14.28亿元,增长20.6%;投资拉动作用凸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15.41亿元,增长47.3%,增幅居全省第一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17亿元,增长11.7%;外贸出口总额11.17亿美元,增长10.9%。这些因素有效支撑经济的快速增长,按照经济普查后新核算方法,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359.93亿元,增长15.3%,增幅居全省第二位;财政总收入29.46亿元,可比增长18.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4.56亿元,可比增长26.6%,增幅居全省第一位。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26元,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4486元,增长9.6%,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9%以内。实施品牌战略,雪津、金威世家两件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认定,中国驰名商标增至3项;4项产品获得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中国名牌产品增至6项,居全省第三位;5项产品获2005年国家免检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增至14项,居全省第二位。项目带动成效明显。全市59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中重点建设项目的比重、重点建设项目中工业项目的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12个和18个百分点。一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总投资30亿美元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正式签约;福厦铁路木兰溪特大桥控制性工程已动工;向莆铁路项目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方案已通过铁道部评审;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铁道部已同意委托向莆铁路的设计单位一并设计,争取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省道201线三个路段开工建设;木兰溪防洪二期工程、澄峰围垦工程顺利推进,金钟水利枢纽工程可研报告已通过国家水利部审查,正上报国家发改委批复,并获得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贷款承诺;LNG气电一体化项目的站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莆田燃气电厂已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三通一平工作基本完成;国家级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完成一期建设,并通过国家正式考核验收。中原港务30万吨中心油库、莆田风力发电场和仙游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滨海路堤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抓紧规划。园区效应进一步显现,新增工业项目7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82亿元,增长53.4%;企业总产值达113.81亿元,增长37.8%。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民营经济迅速壮大。全力实施民资回归工程,先后举办了温州和香港经贸活动周,举行了秀屿国家级木材加工区招商会、东庄医疗医药展销会、南京、昆明等地投资项目推介会,参加了“6·18”项目成果对接交易会和“9·8”投洽会,组团赴日本、美国开展木材产业招商推介活动,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世界莆商大会、第四届世界兴安同乡恳亲会和第七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形成民营资本踊跃回归的喜人局面。全年合同利用外资4.64亿美元(历史可比口径),增长75.32%,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增长25.65%;新增投资项目609个,计划投资总额277.3亿元。城乡面貌继续改观。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及湄洲湾港口新城发展规划方案,组织编制凤凰山风景区、妈祖城总体规划。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52亿元,动工建设荔园路二期、疏港路(工业大道),续建荔园路一期、荔涵大道城厢段和荔城段、东圳东路、延寿北路、东园路、涵江人民街。续建了东岩山公园、延寿公园,建成天九湾广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45.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6.04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96.6%。不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六千”工程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建成行政村通水工程180个,完成农村水泥公路建设560公里。着力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市招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行政服务中心、投资项目服务中心、招投标中心等“一办三中心”的职能,市行政服务中心共受理申请事项64806件,办结63821件,办结率98.4%。加快“数字莆田”建设,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和行风评议工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调控力度,缓解要素制约。召开莆田市重点项目融资推介会,签约27个融资项目,计划融资27.5亿元;与国家开发银行正式签订了《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有28个项目进入开发银行授信贷款计划,授信额度34亿元。争取到省在建重点项目农转用指标16000亩,一般工业项目农转用指标6000亩,加大征地拆迁力度,完成征地4285亩,征地率达57.7%。加大了引进外来务工人员力度,共引进1.65万人,为企业输送劳动力5.59万人,全市劳动力求人倍率从上年底的1.5降为1.36。社会事业持续进步。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国家科技进步考核排名全省第三,首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坚持“两基”巩固提高与教育“双高普九”并重,高考录取人数增长18.5%,莆田二中、四中顺利完成新校搬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顺利推进。市第五医院完成烈急性传染病房和综合楼建设,市急救中心、疾控中心即将竣工。加快建设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市长环保目标责任制年度任务基本完成。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7‰。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外事侨务、民政、民族宗教、档案、气象、防震减灾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有了新发展。民主法制得到加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全年共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31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97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9.4%。认真落实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展开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政务公开扎实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进展。“四五”普法目标基本完成。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推进“平安莆田”建设,加大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力度,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满意及基本满意率为92.84%。各位代表,2005年工作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五”目标的胜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7%,人均生产总值达1600美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7.9%、16.6%。经济总量和财政总收入跃居全省第七位。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1.26亿元,年均增长11.4%。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0.3%;五年累计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3.02亿美元,年均增长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6%。产业结构在持续发展中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0.0:45.3:34.7调整为2005年的14.0:53.9:32.1,呈现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快速上升的态势。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更加优化,水产、水果、畜牧、蔬菜和食用菌五大农业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形成了制鞋、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等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等一批成长型产业集群,2005年工业总产值达463.69亿元。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增强。基础设施在突破制约中有效推进。五年间,全市新增县道168公里,形成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主干线,辐射山区沿海的“三纵三横”交通网络;福厦铁路(莆田段)动工建设,向莆铁路、莆秀高速公路支线、湄洲岛至永春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建成秀屿3.5万吨级多用码头及一批中小泊位,200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电源电网建设得到加强,新增发电能力4.2万千瓦,新增110千伏电路183公里。规划综合调控力度不断加大,改变城市建设安置模式,规范个人建房管理,住宅示范小区建设从无到有,建设了荔园小区等一批省级住宅示范小区,人均住宅面积增加12平方米。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渠道不断拓宽,五年共投入资金17.86亿元,新建和完善了荔城大道、荔园路、荔涵大道等市区路网,城市建成区扩大了8.56平方公里,道路面积新增403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化覆盖面积238公顷。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完成木兰溪防洪一期工程,除险加固险病水库83座,新建加固海堤47公里。铺设四级以上农村水泥路2096公里,全市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93%。发展后劲在项目带动中明显增强。五年间,全市累计建设了10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3亿元。一期工程总投资约110亿元的LNG气电一体化项目、国家级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及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佳通半钢子午胎技改工程、华港油脂和雪津啤酒10万吨扩建工程等项目正式建设;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中原港务30万吨中心油库、莆田风力发电场和仙游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台商投资区和闽台(莆田)海洋产业合作试验区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抓紧规划,为经济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体制机制在深化改革中更具活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和民资回归工程,推进项目持续落地和民营经济快速提升。行政区划顺利调整,理顺了体制性的障碍,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理顺县区经济管理权限,增强县区经济活力。加快企业体制创新,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组建市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体制。出台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意见,构建产业集聚平台。深化政府机构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一办三中心”,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务公开。加快推进投融资、财税、社会事业、城市公用事业等配套改革。社会事业在统筹兼顾中加快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十五”期间获得国家专利552项,比“九五”期间增长32.4%。莆田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相继成立,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64.3%,高考录取率提高17个百分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基本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及应急救治机制初步形成,顺利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市考评。市广电中心、市体育中心等一批文体设施相继建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了加强,五年间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为6.4‰。“双拥”和军民共建活动取得成效,连续两届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环境保护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十五”取得的成就,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结果;与各级人大及全体人民代表的依法监督,各级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人民团体的民主监督和积极参与,驻莆部队、武警官兵的大力支持,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支持合作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参与和帮助莆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仍然较小,产业集群规模偏小,大项目还不多,比较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资源短缺比较突出,要素市场的发育还不健全,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城市的带动辐射能力还不强;城乡之间、县区之间发展还不平衡等等。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以攻坚克难的精神加以解决。二、努力实施“十一五”规划实现经济翻番港城崛起“十一五”时期是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