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理依止道之初步正1菩提道次第攝修求加持頌講記智敏上師講第一講今年,我們是第一次開講。因爲流動性很大,新的又參加了一、二位,我們就藉這個機會,把我們在講經之前念的《菩提道次第攝修求加持頌》略略講一下。我們在正式開講《俱舍》之前,先把《廣論》整個磁帶聽了一道,對修行的次第、內涵有一定的認識。那麼對初來的,當然不可能重新再來一次《廣論》的學習了,時間沒有那麼多。我們以前學智敏上師開示錄之五2了很久,好幾個月。我們就把這個略的講一下,先有這麼一個概念,修行是怎麼樣的一個次第,它的內涵如何;有一個簡單的概念之後呢,今後學《俱舍》可以比較有一個頭緒。菩提道次第攝修求加持頌我們現在就把《戒定慧基本三學》的第一篇,《菩提道次第攝修求加持頌》把它略略的給大家講一下。當然這個聽過的人很多,在寶光寺也講過,但是因爲新來的,不得不將就一下,我們講得略一點。這一個頌,一方面是求加持;另一方面也把整個修行次第一些主要的內容,我們該怎麼做,全部講完了,是一個最略的菩提道次第縮本,所以說還是很重要。如理依止道之初步正3《菩提道次第攝修求加持頌》,這是修行用的。這個還有修法,本來我們想把修法,就是馬車,一起講,但是我們想錄音的,密法的修法,最好不要廣傳播,這個修法以後另外再說了。馬車的修法是一套的,因爲這個可能流通的範圍要大一點,所以我們暫時修法不講。菩提道次第攝修,我們把菩提道次第說的內容攝攏來,修行的時候,這個就是攝修的頌,一方面求加持,自己沒有力量,要求三寶的、本尊的加持。什麼叫加持?我們經常佛教裏用加持這兩個字,加就是加被,菩薩加被我,保佑;持就是任持,自己把它拿到,佛的力量加到自己來,自己任持到,将這個力量保持到,就是加持。我們凡夫眾生,修行力量薄弱,在末法時期,尤其是五濁惡世,在這個環境之下修行——不要說修行,就是要得到修行的機會都極難得。智敏上師開示錄之五4我經常收到一些居士的信,昨天也有一封。他說他現在工作很忙,他這裏學了法了,但是回去了,他要修持的時間沒有。有一些像燒香法之類的,要出供的,他現在這個集體宿舍裏沒有辦法做的;就是時間也很緊張。有些持戒的問題,他說在一些他們應酬的場合,有些不得不開許。這個我給他說,這個煙酒的問題,如果你是公開的佛教徒,沒有什麼不好講的,你說我們是戒煙、戒酒的;如果你是在某些場合不相宜說,自己表明身份,就可以說自己對這兩種生理上不適應,吃了頭昏難過,那麼也就解除了。所以這兩個呢,要自己善巧去避免。時間問題確實沒有辦法的,在家他有工作,工作又很忙。國內還好一点,國外去的人,一天忙得……我們有個歸依弟子,他到美國去了,他說忙得好像天天在衝鋒打仗一樣的,時間緊張得不得了,要修行是很困難。如理依止道之初步正5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要修行,自己力量是不夠,太薄弱,那麼就要求佛菩薩本尊的力量加到我們身上來,我們把它任持到。這個打個比喻呢,我們說就是說佛的大悲,就是加;眾生的信心,持。所以說,我們勸大家修四歸依就是這樣,你信心具足,加持的力量就可持住,佛加被的力量你持得住;你信心不足,佛儘量加被你,你持不住,就是拿不住了。我們經常用的比喻,佛好像是太陽,太陽的影子可以照到一切水,月亮也好,太陽也好,因爲太陽光大一點,我們用太陽比喻。佛假使是太陽,一切水裏邊都有太陽的影子,那麼我們眾生的心水,佛的太陽要把它照到我們心水來,就是佛,他的太陽力量加給你,自己心水任持到,這個就是加持的意思。那麼我們說要任持這個加被的力量呢,要信心;如果信心不足的話,再怎麼加持你,你得不到好處。智敏上師開示錄之五6我們在過去不要說了,書上寫得很多。在現實的,我們很多居士,他念觀音菩薩,免那些飛災橫禍的,解除一切疑難病症的,多得不可計。就是現實的有名有姓的,這些人很多。那就是信心足夠的話,就會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普門品》裏邊說,假使持觀世音菩薩名的,若入大火,火不能燒,若入大水,水不能漂,這個就是信心的力量。只要相信,一心專念的話,就會產生這個不可思議的,因爲觀音菩薩就是過去佛,他有這個力量可以避免一切水火災難的;但是能夠接受他的力量,就是信心。那麼我們現在要靠佛的加被力量,自己能夠任持的話,要有信心。沒有信心的話,那是任持不住。所以說,我們要修信心,就是四歸依,這個很重要的。新來的几位,四歸依都傳了。傳了之後,希望你們抽空好好修。修了四歸依,佛的加持力量有了之後,你就可以很快趕上去;否則的話,就如理依止道之初步正7是老修的,他沒有佛加持力量的話,靠自己的善根的力量,恐怕是不會太快的。南無第二法王無上悲智雪山善巧賢慧普聞文殊應化根本大師宗喀巴尊足下恭敬頂禮伏乞一切時處普垂攝護!“南無”,就是歸依、依靠、求救等等這個意思。“第二法王”,法王,法中之王,王就是自在,對法上有自在,對一切法都能夠知道,能應用,起一切作用的,那就是佛。佛是法王,爲什麼宗大師稱第二法王?難道佛滅度以後那麼多的祖師,那麼多的大德們,都比不上宗大師嗎?宗大師稱第二法王,那就把前面的那些大德們都好像抹煞了嗎,是不是這個意思?智敏上師開示錄之五8我們說並不是抹煞前面的大德。在宗大師前,說近一點,阿底峽尊者是了不得的;再往前一點,世親菩薩、龍樹、提婆都是大菩薩,那麼爲什麼他們不稱第二法王呢?就是說以前的祖師弘揚佛法,固然是他們的造詣很深,修證很高,但是他們弘揚的,要麼弘揚瑜伽的,就是緣起的,就專門弘揚瑜伽的;弘揚中觀的,性空的,那就專門弘揚性空。龍樹、提婆,就是性空一派的,無著、世親就是弘揚瑜伽緣起一派的。還有弘揚顯宗的,不弘揚密法;弘揚密法的,也忽略顯宗。而宗大師顯密大小性相全部弘揚,全部的。把佛的一代時教,編成有體系的系統來教我們,修法跟教理配合起來,這樣子把佛的一代時教完全把它攝攏來,廣大的次第,圓滿的次第,這樣子来教的。佛本身是這樣做的,但是佛以後,全面顧到的,只有宗大師,所以說,宗大師稱第二法王。如理依止道之初步正9這個並不是因爲我們修格魯派的,宗大師是我們的祖師,把他抬得特別高,不是有偏的意思。從他弘揚教法的全面、圆满來說,他是足以稱爲第二法王;不但是弘揚,同時起大作用,他的力量,這個法的作用也發揮出,不但是說教,不是口說,還是起作用的。這樣住持正法,我們說作用最顯著的,在宗大師誕生的那個時候,西藏的佛法也是衰退了,很多邪說,不正的那些教派,或者超越次第,或者偏於一邊的,這個很多很多。那麼宗大師來了之後,他發願整頓西藏的正教,發願要正法住世五百年,結果經過他的努力,經過他的發願,他的大弟子們每年大家一起發願,西藏的佛教,正法住世,就維持到五百幾十年。這個裏邊,當然是他們的修持,跟他們持戒是起極大的作用。宗大師是善律派,以弘揚、恢復一切佛的戒律,很仔細的行持,這樣就做到正法住世。智敏上師開示錄之五10什麼叫正法?佛的正法裏有兩個,一個是教,一個是證。教是講教理,把佛的教理學通,甚至於證到,教是教理,那麼證就是修證。一個理,一個是行,這兩個都有。不但是能說三藏十二部,同時能夠修證,證果得道的,這樣子是正法。單會說,沒有證,不叫正法;單是有證沒有教,自己修證有,但是說不來,不能說法,像獨覺就是這樣子。只會顯神通,叫他講一套理論,他講不出來,那麼這也不叫正法。而宗大師,他發了願之後,五百幾十年裏邊,有修有證,教理圓滿,這個是正法。這樣子,我們說確實不簡單,作用極大。“無上悲智”,他的悲心,他的智慧無上,無可比擬。“雪山善巧”,“雪山”就是指西藏,因爲西藏在喜馬拉雅山的下邊;“善巧”就是他智慧、方便都很善巧。“賢慧普聞”,是宗大師的名字。如理依止道之初步正11“文殊應化”,他是文殊菩薩應化,我們看了《應化因緣集》裏邊都知道。那麼這個問題有辯論,有的說應化就是他修證之後,證到了文殊菩薩的功德,是文殊菩薩化身;也有人說,他本身就是文殊菩薩化投生的,那麼這兩種說法都可以。“根本大師”,這是我們的根本的師,“宗喀巴尊”,他的“足下恭敬頂禮”,希望他一切時、一切處,普遍的來攝持我們,保護我們。歸敬頌具德根本無上大寶師安住於我頂尖蓮月輪大恩難得門中隨攝引身口意三悉地使我成智敏上師開示錄之五12這是歸敬自己的根本上師。前面我們講四歸依講過,西藏跟印度特別重視師,一切法,佛法,三寶知道的,我們修這個三寶的一些教法,都從師那裏來的;所以,西藏的人對師是非常尊重,當佛一樣看。不但是教你修法的師,乃至教你這個藏文字母,“噶、咔、嘎、納”的那個師,他們也攝在這個根本上師裏邊;就是一切有利於你學修的,包括你認字的那個師,都要很恭敬他。那麼這裏當然是最根本的,自己的上師。這個上師,一般來說,也可以是宗大師,一般的像自己的灌頂師。西藏大概有這個習慣,凡是給自己灌了頂的,又跟了他學法的,滿了六年以上的,這個叫根本師。那麼單是灌頂,結一個緣,沒有跟他學法,也不算根本師。“具德”,具足斷德、智德、悲德三個德的“根本”的“無上大寶師”。“大寶”,爲什麼?“大寶”就是摩尼寶,如理依止道之初步正13它能出一切寶。那麼這個師,我們一切法的功德都從他那裏得來。“大寶師”,觀想他置於自己的頭頂上,一個月輪蓮花上安住。“大恩難得門中隨攝引”,“大恩”,我們能夠在這個南閻浮提聽到佛的教化,就全靠師,沒有師,我們聽不到,所以這個恩極大。我們無始以來流轉生死,就是沒有人教我們出離方法;現在有這麼一位,他教我們修證,出離三界,同時能夠廣度眾生,最後成無上菩提的,這個恩就是極大,“大恩”這是極難得的,這樣大的恩的人是極難得。“門中隨攝引”,這個門就是法門,我們說大恩難得,固然這個人是難得,但是碰到這個殊勝的教,這個法門,也極難得。法門很多,但最殊勝的,圓滿的,次第的,這樣的法門能夠碰到,那就是難得中之又難得了。我們不是給大家結緣有一本《值遇宗大師聖教願文講記》嘛,這個裏邊就講智敏上師開示錄之五14得清楚,教,佛的教都是很難得,但是碰到宗大師的教,難中又難。因爲這個是把佛的一代時教,把它有機的攝持成一個圓滿的次第,這個一般人做不到,宗大師卻做到了;做好之後,教授我們,這是難得中又難得的,所以說“大恩難得”,固然是這個師的恩是難得,而這個法門尤其也是極難得。在這樣的難得當中,就靠他攝持,引導我們,“身口意三悉地使我成”,這樣攝持的結果,搞什麼呢?什麼目的呢?要使我成就身的悉地,悉地就是成就。我們不是講這個四加行,百字明裏邊,一切悉地願成就,悉地就是成就。身的成就,口的成就,意的成就,都要使我能夠成功,能夠達到。我們的目的,就是追求三個悉地,身口意悉地。那身的悉地是什麼呢?就是成就佛的法身、報身、化身,這三個身;我們身的最高成就,就是成就法、報、化三身。口的成就,如理依止道之初步正15得到佛的四無礙辯。意成就,成就佛的大悲、大智、大願。那麼這樣子,殊勝的身、口、意的三個悉地使我成就的,就是靠這個大恩難得的師、難得的法門得到,把我引導進去,將來就可以得到這樣子的無上的三個悉地。這是歸敬自己的根本師,下邊是歸敬傳承師。接引無比教王薄伽梵補處菩薩至極不敗尊如來授記聖者無著師佛佛子三恭敬作白啟藏地跟印度是一樣的,凡是佛的教派,分成兩個大派,一個廣行派,一個是深觀派。深觀派又叫深見派;廣行派,就是所謂講緣起的,在漢地相當於相宗,就是唯識宗之類的,當然不但是唯識宗,像華嚴宗也屬於緣起的。講性宗的,相當於西藏印度的深觀派,或者是深見派,講性空,重點在性智敏上師開示錄之五16空。禪宗、天臺宗、三論宗,這些都是性宗。但是入門,眾生因爲不能圓融,二諦圓融是做不到的;凡夫要進門,決定從一個門進去,或者從緣起的門進,或者從性空的門進。那麼這兩派從印度一直流傳到漢地、西藏,歷來都是這麼一個系統。先是說廣行派。廣行派的傳承師,當然,第一個開頭的祖師,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接引無比教王薄伽梵”,接引一切眾生無比的善巧方便,是教中之王,這是法王,就是薄伽梵,世尊。這是指釋迦佛,這是第一個創教的,從他開源的。這兩大派的源頭,都是釋迦牟尼佛。因爲眾生份上,都有所偏,要麼重於緣起的廣行派,要麼是重性空的深見派,從這兩門入。所以後來呢,教派就分了大的兩個支派。薄伽梵,爲什麼不翻?這個一般講教已經講得很多了,顯教裏邊,五種不翻,就是因爲有的意思他翻一個,就不能把薄伽梵的如理依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