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课程简介:本节课将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基本路线,深入了解党的指导思想和思想路线,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本质属性的领会。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党的性质,是指党的根本属性,是一个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为,党的性质当中,最根本的是政党的阶级性。因为,政党本身就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的政治代表。党章对党的性质定义如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由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它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最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最富于革命彻底性。所谓先进性,是指党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的;是按先进的组织制度建立的,具有严格纪律的整体。中国共产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工人阶级是我国社会中同现代化大工业紧密联系的最先进的阶级,是党和国家政权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维护安定团结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工人阶级为基础,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2、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关于“两个先锋队”的性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深刻地提示了党的先进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本质,对于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先锋队”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事业,说到底,是多数人的事业,是为多数人的事业,执政党有责任把社会上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群体团结、凝聚在一起,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与此相联系,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也必须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在强调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的同时,也强调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巩固和壮大党的队伍,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两个先锋队”理论,是实现党的阶级性与群众性统一的需要。从民主政治的要求看,只强调党的阶级性、先进性而忽视党的群众性基础,是不科学的。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越来越扩大的政治参与是大势所趋。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为这种参与提供足够的渠道和途径。政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党是朝气蓬勃、兴旺发达,还是暮气沉沉、垂垂老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有没有广泛地吸纳并以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同化社会各部分精英的能力。“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这两个概念,其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是完全一致的。前者着眼于党的阶级属性和阶级基础,反映的是党与工人阶级之间的本质关系;后者着眼于代表的广泛性和群众基础,反映的是党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之间的本质关系。同时,二者又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一论断从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概括了党的性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党的领导思想。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他又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在新时期,邓小平同志针对党内外一些削弱或取消党的领导的思潮,坚定地指出,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共产党领导。在新形势下,党中央新的领导集体,进一步总结中外历史经验教训,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十三亿多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否则,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不仅现代化实现不了,而且必然陷入混乱的深渊。这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程得出的结论,也是分析许多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近九十年的全部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肩负起民族的希望,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把历史推向前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发展中国。这就是历史的结论,这就是人民的选择。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因此,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必须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不能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有任何怀疑和动摇。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同志指出:“自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来,就证明了没有无产阶级的政党就不可能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自从十月革命以来,更证明了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有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建设。”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在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都需要有党的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坚持党的领导是其内在要求和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4、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的一切活动,都要按照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这一客观规律,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最大限度地推动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中国共产党对于党的性质的规定,是建立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科学基础上的。人类社会必然要从阶级社会走向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这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总趋势。能够领导这种社会变革的力量,只有工人阶级。工人阶级的这种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任何阶级所无法取代的。中国共产党对于党的性质的规定,是由党所产生的背景及条件决定的。决定党的性质的主要是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是正确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仅仅党员的社会出身还不能决定一切,要着重从思想上入党。入党积极分子不仅从组织上入党,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上入党,要不断地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使自己成为真正有公产主义觉悟的先进战士。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要扎扎实实地同正确解决党的指导理论、政治路线、组织原则、作风规范等一系列问题联系起来,要使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党的活动和党内关系的各个方面,用事实来表明党是真正代表和维护工人阶级及亿万人民利益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1.党的指导思想党章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归纳如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1941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提法,1943年7月5日,刘少奇发表文章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两个概念。王稼祥于1943年7月5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党的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可以说,在正式文件中,毛泽东思想首次出现于1945年的中共七大刘少奇的报告《论党》里。对毛泽东思想的首次系统论述也是该报告,中共七大首次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党的七大深入论述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毛泽东思想作了较为全面、系统和科学的概括,揭示了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本质特征,使全党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毛泽东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是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命名的阶段。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进一步阐明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且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了党章。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正式确立和命名。邓小平理论是党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时代特征提出来的重大理论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