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史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问答题希望大家理解记忆复习内容1.园林构成四大要素:筑山、理水、植物、建筑。2.按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年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个主要类型。3.按园林构成的方式分: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三类。4.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两大类型。5.世界园林发展的阶段按时间划分依次为原始文明时期的萌芽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6.早建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囿的概念:奴隶主爱狩猎,殷代以后帝王为了避免破坏农田而把狩猎活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四周围墙,养禽兽专人管理,空地上种植果蔬树木开凿水池灌溉,也有一定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这时的囿已经初步具备了园林的功能与格局。台的概念:台即用土堆筑的高台,用以登高观天象通神明。台是山的象征,历代帝王均筑高台以祭天,也可登高远眺,观赏风景,成为园林最早的构筑物。囿为狩猎之用,台为通神之用,所以,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功能。7.春秋战国时期影响中国园林从囿到苑发展的思想流派主要有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君子比德”思想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是说大自然山川花木鸟兽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在于它们的形象表现出与人的高尚品德相类似的特征,从而给予山水花木鸟兽等以人格化的魅力。8.西汉著名的皇家苑囿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内有大而宏伟的建章宫和昆明池、太液池两大池。它开我国造园“一池三山”的人工山水布局的先河,还开创了“园中园”造园手法,形成苑中有苑,苑中有宫,苑中有馆的格调。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史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9.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10.我国“园林”一词出现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11.曲水流觞:是上巳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那时,人们在举行祓楔仪式后,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故称为“曲水流觞”。12.《花镜》是中国最早刊行的一部花卉园艺学专著。13.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主要成就: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文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4)、公共园林已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相互渗透的迹象。14.皇家园林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行宫御苑: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尔游憩;离宫御苑: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1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描写自己居住的辋川别业内的鹿柴景点。16.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高远;疏朗:园内景物数量不求其多,建筑疏朗,景观开阔,虚处大于实处;雅致:追求高韬雅趣,托物山水,寄情花木,采取象征手法。天然:表现天然野趣,力求园林本身与园林外部自然环境的和谐,园林内部建筑与山水动植物的和谐,使园林内外浑然一体。17.《洛阳名园记》的作者是李格非。18.宋徽宗亲自参与设计和主持修建的寿山艮岳,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有极高的位置。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筑山:天然山岳典型化的概括,山体轮廓模仿杭州凤凰山主山万岁山,侧山万松岭,东南的芙蓉城是山的余脉三山错落,形成“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的气势;置石:出现特置石,大量使用一些形态奇特的巨石,进行特置孤赏。形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筑山置石景观;理水:有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植物配置:植物品种多且配置方式有孤植.丛植混交及片植等方式;建筑:建筑:40余处,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19.两宋时期即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双峰插云。20.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是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苑,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三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其中畅春园是我国清初第一座离宫御苑。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21.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始建于清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大多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毁。“三山五园”中的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这三座山上分别有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再加上东边的畅春园和圆明园,就是所谓的五园。(1)香山静宜园---静宜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香山,是清代的一座以山地为基址而建成的行宫御苑。香山丘壑起伏,林木繁茂,为北京西山山系的一部分。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2)玉泉山静明园---静明园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海淀区颐和园昆明湖西。(3)万寿山清漪园---清漪园是颐和园的前身,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4)畅春园---畅春园位于北京海淀区,圆明园南,北京大学西。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园内有前湖、后湖、挹海堂、清雅亭、听水音、花聚亭等山水建筑。根据明朝笔记史料推测,该园占地1200亩左右,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明朝灭亡后,园址荒废。(5)圆明园---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被誉为“万园之园”。1856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22.留园的布局及风格特点:布局:园林紧邻于邸宅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三区各具特色,西区以山岳景观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中区的东南部开凿水池、西北堆筑假山,形成以水池为中心,西、北两面为山体,东、南两面为建筑的布局。风格特点:(1)留园既有以山池花木为主的自然山水空间,也有各式各样以建筑为主的大小空间——庭园、庭院、天井等。它称得起是多样空间的复合体,集园林空间之大成者。(2)留园的建筑布局,尽可能地相对集中,以“密”托“疏”。(3)园门设于当街,从两个跨院之间的备弄人园。备弄的巷道长达50余米,于高墙之间采取了收、放、收的序列渐进变换的办法,运用空间的大小、方向、明暗的对比,引人入胜。23.清代岭南园林异军突起形成地方特色,较著名的粤中四大名园顺德的清辉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24.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25.江南十大名园:瞻园、留园、拙政园、寄畅园26.苏州四大名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27.各名园始建时期:宋代——沧浪亭,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历史最悠久的园林;宋代——网师园;元——狮子林;明——拙政园;明——瞻园;明——拙政园;清——留园。无锡“寄畅园”是江南地区唯一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末清初时期之文人园林。“李园壮丽,米园曲折;米园不俗,李园不算”中李园是指李伟的清华园;米园是指明朝著名书画家米万钟的勺园,是“米氏三园”(漫园、湛园)中最为有名的一个。28.成熟后期的私家园林,就全国范围的宏观而言,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风格鼎峙的局面。三大风格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园林的总体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1)、江南园林A)、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石的用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或仿真山之一角创为平岗小B)、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C)、建筑的形式极其多样丰富.江南园林建筑的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媚的气质。室内外空间通透,露明木构件一般髹饰为赭黑色灰砖青瓦,白粉墙垣配以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能显示出恬淡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木装修、家具、各种砖雕、木雕、漏窗、洞门、匾联、花街铺地,均表现及精致的工艺水平。D)、由于园林空间多样而又富于变化,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均居于三大地方风格之首席。2)、北方园林A)、建筑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B)、水资源匮乏,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甚至采用“旱园”的做法C)、这不仅使得水井的建置受到限制,也由于缺少挖池的土方致使筑土为山不能太多、太高。北方园林不象江南那样盛产叠山的石材,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就比较地要小一些。北京园林叠山多为就地取材,运用当地出产的北太湖石和青石。青石纹理挺直,类似江南的黄石,被太湖石的孔小而密,不如太湖石之玲珑剔透。这两种石材的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于北方建筑的风格十分谐调。北方叠山技法表现幽燕沉雄气度。D)、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格调。园内的空间划分比较少,因而整体性较强,当然也就不如江南私园之曲折多变化了。3)、岭南园林A)、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院,建筑的比重较大。往往连宇成片。这是为了适应炎热气候而取得遮荫的效果,建筑物的平屋顶多有做成“天台花园”的,为了室内降温而需要良好的自然通风,故建筑物的通透开敞更胜于江南,其外观形象当然也就更富于轻快活泼的意趣,建筑的局部、细部很精致,尤以装修、壁塑、细木雕工见长,而且多有运用西方样式的。B)、叠山常用姿态嶙峋、皱折繁密的英石包镶,即所谓“塑石”的技法,因而山体的可塑性强、姿态丰富,具有水云流觞的形象。在沿海一带也有用石蛋和珊瑚礁石叠山的,则又别具一格。C)、小型叠山或石峰特置与小型水体相结合而成的水石庭、水局,尺度亲切而婀娜多姿,乃是岭南园林之一绝。D)、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园内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荫葱翠。老榕树大面积覆盖遮蔽的阴凉效果尤为宜人,亦堪称岭南园林之一绝。E)、总体而言,建筑的意味较浓,建筑形象在园林造境上起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29.“曲径通幽”的审美意境及对于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曲径通幽”的审美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审美的最高境界之一。曲径通幽是指在造园之前,事先考虑到构园意境,这也是与西方园林最大的不同处。通过对空间的循环反复,空间位置的置换等,营造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空间上的风回路转,时刻给人出其不意的好奇之感,让人意犹未尽,这也时中国含蓄心理的体现。曲径通幽构园技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小区规划方面,室内空间方面也可运用。空间位置的灵活组织,空间大小尺寸合宜,空间转换出其不意的趣味性的探索营造出一种有文化涵养的,耐人寻味的意境。30.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对山水植物这些构景要素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突出表现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和植物配置方面。A筑山即堆筑假山,包括土山,土石山,石山,许多优秀叠山作品高不过8-9米,却都能以小尺度创造峰峦悬崖峭壁等形象的写照,园林假山都是真山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能在很小地段上表现咫尺山林。园林之所以能体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