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土地资源评价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评价的意义1.土地资源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性能进行鉴定的过程。2.土地资源评价是查清土地质量状况的必要手段,也是土地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3.依据土地资源评价的对象、目的、任务、精度、范围、参评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可将土地资源分为经济评价和自然评价,综合性评价和单项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现状评价和潜在评价,农用土地评价和非农用地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和适宜性评价等多种类型,4.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一切土地评价的基础。土地资源评价要有广泛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具体评价中要根据评价的目的。科学的选取适合当地情况的评价因素及鉴定标准。5.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资源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在继土地资源调查,解决了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和分布之后,进而解决土地资源的质量问题。6.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的总量水平不仅取决于该地区的土地资源的数量,而且还取决于它所拥有的土地资源的质量。通过土地资源评价,可确定土地资源的潜力水平、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以及其所能承载人口的数量等。决定土地资源的价值总量大小的因素应该包括土地资源数量、质量以及其它一些社会经济要素。第一节土地资源评价概述一.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是在一定的生产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根据其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土地等级,并且阐明不同等级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型。二.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1.为土地税牧服务土地税收标准的确定需要知道土地的用途和土地对该用途的适宜等级,或土地在该用途条件下的生产力大小,土地评价能科学地为制定税收标准提供基础的资料2.为调整承包土地和征地补偿费提供依据调整承包土地时投资补偿费的确定需要对土地承包前后的质量进行比较。征地补偿费的科学确定也是以耕地质量评价为基础的3.为土地交易服务土地评价为土地交易提供土地价格基础资料4.为估计土地经营好坏服务确定或评价土地经营的好坏,要通过土地评价对土地经营活动中的投入和土地经营后的产出进行分析5.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土地资源评价能为土地最佳用途的选择或为土地利用规划时土地利用调整提供必要的信息或资料,为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制定服务。三.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生产性原则即实用性原则。土地资源评价必须结合评价地区的土地利用实际,从土地利用现状出发,着眼于可能挖掘的土地生产潜力,以达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综合性原则土地评价既要研究各要素的特征,又要全面而综合地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矛盾统一,因果关系和组合方式主导因素原则在土地评价中既要研究各因素的综合影响,更要注意其中对土地质量起主要限制作用的主导因素的突出作用针对性原则土地资源评价必须以一定的土地利用为前提,评定土地资源在某种用途下的生产能力大小或适宜性高低比较性原则比较性原则可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一是在一个评价区内,只有对影响土地质量的各个指标进行比较和调整。二是不同地区间土地生产力的差异比较。三是土地评价还应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进行比较,有时还包括对土地利用现状与可能的变化进行比较相对稳定原则土地的质量等级只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动,在一定时间内应对土地评价的结果加以修正,如果变动较大,则应重新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工作,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除此之外,土地评价中还要掌握以下原则:时效性原则相对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差异性原则限制性原则地域分异原则级差收益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四.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1.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即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也是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2.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就是指土地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对发展某项生产或作为某种用途所提供的生态环境的适宜程度,这既与土地利用方式有关,又直接决定于生物的特点、更替及产量等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一般可分为多宜性、双宜性、单宜性和暂不适宜等几种,多是针对农林牧利用而言3.土地资源的限制性又称土地资源的局限性,是与适宜性相对而存在的,是限制土地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潜力的障碍因素五.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依据土地资源评价的对象、目的、任务、精度、范围、参评因素等的差异,可将土地资源评价可分为多种类型:(-)按主要参评因素的性质划分土地自然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特性来评定土地资源的潜力或适宜性,经济因素可不考虑或只作为背景条件。是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投入和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土地自然评价是土地经济评价的基础(二)按评价目标和内容广度划分综合性土地评价单项性土地评价亦可称之为多项土地评价,其中心的含义是指在土地评价中,同时评价或估计土地评价地区的土地资源对多种用途的适宜性情况,从而找出该地区的哪一区域对哪一用途最为适宜相对于多项土地评价而言的,其核心就是土地资源评价过程中,只考虑一种土地利用,如建设用地选址的土地评价,以种植某种果树选择基地的土地评价,为开辟旅游区服务的土地评价以及军事用地的土地评价等均是只考虑一种用途的单项土地评价(三)按评价的精确程度分为定性土地评价定量土地评价用定性术语去表示土地对一定的利用的适宜与否,适宜性可分为几级,如最适宜、中等适宜、勉强适宜或边界适宜。定性土地评价一般作为较小比例尺土地评价用量的指标去评定土地对一定用途的适宜与否。定量土地评价一般适于较大比例尺的土地评价,在开展定量的土地评价之前应做先行性的定性土地评价(四)按评价着眼的时间点分为现状土地评价潜在土地评价是指在土地评价中,评定土地对一定用途的适宜性或土地质量等级的高低时,所根据的是目前的土地特征潜在土地评价所依据的是可预见的未来土地改良后的土地特性,因此,土地的潜力评价是一种预测性土地评价(五)按评价对象可分为农用土地评价非农用土地评价改良土地评价种植业土地评价林业土地评价牧业土地评价特殊经济作物用地评价城镇用地评价开发区用地评价矿业用地评价旅游用地评价交通用地评价工业区用地评价有盐碱地改良、沼泽地、灌溉区土地、防风固沙等土地评价(六)按评价目的和任务划分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指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及其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等定级的过程指以不同质量的土地为对象,以特定用途对土地质量要求为标准,进行对照衡量,分等定级的过程综上所述,尽管土地评价的种类如此之多,但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常用的,基础性的。土地的自然适宜性评价是一切土地评价的基础六、土地资源评价单元的划分土地资源评价单元也称土地资源评价对象,是土地资源评价的最小单位,同一个土地资源评价单元的土地基本属性具有一致性,即土地自然属性、土地利用方式、生产水平和管理特点都是相同的,土地资源评价的结果最终由评价单元反映出来评价单元的划分受调查精度的制约(一)土壤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资源评价单元本法是以相应比例尺的土壤制图单元作为土地资源评价单元。大比例尺土地资源评价采用土系、土相作为土地资源评价单元;小比例尺采用土类、亚类、土族作为土地资源评价单元优点是能充分反映土壤在土地综合体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能充分利用土壤普查资料,节省大量的野外土壤调查工作量,具有较好的土壤和土地利用基础,主要问题是土地缺乏明显的界限,而且往往和自然地块、行政界限不一致(二)以土地类型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资源评价单元目前,各级土地类型的划分还不够细,许多地区尚无适合于土地资源评价的土地类型图可用,某些土地类型图对土壤性质考虑的太少,影响土地资源评价的结果(三)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资源评价单元是按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本制图单元――自然地块(地段)或耕作田块等划分土地资源评价单元。1.按地块进行土地资源评价与农民生产习惯一致;2.便于进行土地登记、统计和建立土地档案,科学计算农业税收,有利于进行土地管理,有利于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3,土地利用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土地质量状况,可以为土地资源评价者提供大量有关土地质量的信息缺点是土地利用现状图直接获得土壤性状等重要资料较困难,还需对土壤进行综合调查,多了一个工作层次。(四)以地理坐标网格为评价单元地理网格既可以经纬网格为基础,也可以坐标网格为基础。地理网格评价单元所提供的评价成果精度直接取决于网格密度,在国内外均已被采用。尤其适用于GIS管理系统。七.评价因素的选择和评价指标的确定选择评价因素要对当地自然特点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选取评价因素(一)常用的土地评价因素气候因素地质地貌因素土壤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植被因素地表水和地下水因素主要考虑水热因子地貌类型、岩石成份、沉积物质形态特征、海拔高度、坡度、坡向、侵蚀或切割程度等因子主要考虑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及障碍层次、土壤水分、盐渍化情况、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土壤酸碱度等一般考虑天然植被类型,有用植物的质量、数量和年生产量,覆盖度以及植被的保护和利用改造的条件等主要有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水平、技术水平、区域人口数量、教育情况、风俗习惯等(二)评价因素选择的原则1)主导因素原则所谓主导因素是指在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影响土地生产力的第一位因素2)差异性原则评价因素在评价区域内要有明显的变异程度3)稳定性原则注意因素的稳定性,尽量避免变化的因素4)现实性原则选取因素时应根据当地条件,尽量从现有资料中选取具体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和补充经验判断法:根据经验判断选择评价因素,并将诸因素以等权或赋予各因素以等差指数处理多元回归分析法:用回归分析法筛选评价因素,并确定其权值。但比较适于研究成线性分布的现象,尤其是要求足够数量代表性好的样本。正是这些,使回归分析法在土地评价中广泛和可靠应用受到了限制层次分析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对单项评价综合的早期做法大多据经验判断,如柑桔土地评价、宜农荒地评价及江西泰和县土地评价。极限条件法非等权累加指数法(三)评价因素、因子的选取及其权重的确定方法(四)评价因素、因子的指标确定度量指标要能满足划分等级的需要,使之相互吻合。25°的耕地应退耕还林,则以25°临界值。各项评价因子的指标分级应与土地的质量分级大体一致,如地下水埋深、潜育层深度等(五)目前常用的评价因素和因子主要由土地的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等构成(见下表)因素评价因子气候日照时数、湿润度、年均温、≥10°积温、无霜期、灾害性天气影响。地形地貌类型、基岩裸露状况、海拔、坡度、坡位、侵蚀度等。土壤母质、质地、结构、田间持水量、土体构型、土层厚度、障碍层厚度与深度、OM、pH、CEC、养分、含盐量等。植被植被类型、覆盖度、天然产草量、载畜量等。水文地下水位、排水能力、灌溉水保证率、渠系配套状况、潜育层深度等。(一)评价层次分全国、省、县、乡四个层次八.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二)选择评价单元(三)评价程序室内准备野外调查与制图成果整理评价目的与工作范围收集资料航片与卫片判译组织专业力量制定工作计划与步骤草拟土地评价系统预编基本要素底图典型地区详查路线调查自然条件与资源社会经济条件野外制图作业资料整理土地评价系统的拟定制图综合与综合制图面积量算与数量统计土地评价报告土地利用方向土地评价图土地评价程序可划分为两阶段法和平行法(FAO)初步商讨基础调查定性土地分类社会经济分析定量土地分类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规划决策定性和定量土地分类基础调查社会经济分析平行法两阶段法通常为概略的规划目的而进行的资源调查和生物生产潜力评价的研究可在较短时间内提出比较精确的结果仅限于核实土地利用种类是否恰当(四)土地评价的方法直接法是指通过试验了解土地质量对某种用途的影响大小从而确定其适宜性及适宜程度间接法是对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各种性质(这些性质对土地用途起着明显的作用)作出诊断,由此推论土地的质量。归类法该法以针对一定利用方式的土地质量优劣为依据,判断其生产力大小(或适宜性与适宜程度,潜力高低等),也即根据各类土地在生产实践上的相似性与差别,对土地类型再次进行组合、分类和排队,并作出相应的解释或结论数值法选出决定土地生产力的诸要素,根据各要素性质的特点定出评价标准,以对作物的适宜性程度求得不同的指数,然后对各项指数进行算术得

1 / 7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