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话的情趣;意境的涵蕴;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阶段:1、生成期——先秦至两汉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全盛期——隋唐时期4、成熟期(鼎盛时期)——两宋至清初5、成熟期——清中叶至清末一、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园林:(总结)1、中国的园林是从殷周时期开始的,最初的形式为囿,也被称为“上古朴素的囿”。2、上古朴素的囿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内容更加丰富,游赏功能更加突出(树木花草以其美姿而成为造园的要素,建筑物则结合天然山水地貌发挥观赏作用,园林里面开始有了为游览的目的而经营的水体)。3、秦王朝虽历时极短,但其大规模的宫殿建设为秦汉建筑宫苑的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基础。4、(秦)汉宫苑,是一个包罗着复杂内容的总体,是在固定的一个广大地区中的囿和宫室的综合体。在苑的范围内有天然滋生的植被并养有禽鸟百兽以供狩猎,而宫室建筑群逐渐成为苑的主体,故有称之为“秦汉建筑宫苑”。a、(形式上)至汉武帝时,在继承古代囿的基础上,宫苑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程度。b、(规模上)宫苑往往工程浩大,并且已有了大体的规划。c、(山水处理)开始有意识的堆山理水。d、(建筑)随着建筑材料和结构的完善,宫苑建筑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面貌,并在宫苑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e、(植物)开始注意到重要景点的植物配置,植物的异地引种技术也有一定发展。(1)、商朝已经具备了营造园林的基本条件:1、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劳动产品已有剩余;2、已有完整的国家机构,作为一个脱离生产劳动的特殊阶层已经出现;3、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艺术等开始达到比较发达的阶段(甲骨文的出现);4、经济基础以及技术、材料达到一定的水平,已有较先进的劳动工具(青铜冶炼术);园、圃、囿“囿”是园的最早形式,主建筑物是“台”。《说文》:园,树果;圃,浇菜;囿,养禽兽也。囿:就是在一定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并挖池筑台,供作帝王贵族们狩猎和娱乐的用地。也是欣赏自然活动的一种审美场所。(2)、春秋战国的文化艺术与宫苑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文化、艺术风格丰富多彩,造园活动也有一定的发展。1、文化艺术: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主要有儒(孔丘、孟轲、荀况)、道(老聃、庄周)、墨(墨翟)、法(李悝、商鞅、韩非)、杂家2、诗歌:《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现存305篇,比兴的进调。屈原的《楚辞》3、散文:《左传》、《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语丰理透,文笔生动。4、绘画:壁画、帛画、版画等。主要绘有人物、鸟兽、云、龙、神仙等。5、建筑:技术和艺术上均有很大的进步,如宫室建筑,下有台基,梁柱上都有装饰,墙壁上也有壁画,砖瓦的表面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和浮雕图画。6、城市建设:燕下都,赵邯郸、齐临淄…造园活动:这一时期,诸侯势力强大,各诸侯在都邑附近经营园林,规模都不小。(3)、秦统一中国和大规模的宫苑建设秦(前221–207年)统一中国后做了大量工作:1、政治上:建立皇帝独裁,自称“朕”,立郡县制、宦制,并统一立法,统一了度量衡。2、经济上:改革亩制,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得到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渐趋丰富。3、军事上:扩大疆域,击匈奴赶胡人,去河南地,开辟四十四县,击南越,开桂林、南海、象三郡。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外族入侵。4、文化艺术上:统一了文字,订定文字为小籇,焚书坑儒。大规模的建设:1、造六国宫殿。上林苑、宜春苑、梁山苑、骊山苑、林光苑、兰地苑。2、集各地商贾与京城及其周边。3、修筑弛道。4、大造宫苑。不下300余处,有信宫(咸阳宫)、阿房宫等。(4)、汉代文化艺术与园林汉代的文化艺术: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基本上承袭了秦制度,汉武帝时国力发展到最高点。1、社会思想方面:随着儒家学说的发展、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三者相互消长,对汉以后寺观园林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2、文学方面:汉代有作赋的特长,有贾谊、司马相如、张衡等人。3、绘画、雕塑方面:都有很快发展,其中心思想多是劝善戒恶的封建说教。4、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在建筑上发展较快,为我国木结构建筑打下深厚基础,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形式为园林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创造了有力条件。a、建筑材料已有一定规模,除了筒板瓦、长砖、方砖外,还有扇形砖、契形砖和空心砖。b、框架结构在汉代达到较完善的地步。c、建筑形式变化丰富。d、建筑装饰丰富多彩,尤其是壁画和雕塑。汉代的宫苑建设:汉武帝大造宫苑,“上林苑”占地空前绝后,中国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上林苑证明了“古谓之囿,汉谓之苑”。帝王狩猎继承了古代囿的传统,西汉的苑中有宫与观等建筑,人工内容渐多。建章宫为上林苑中最重要的宫城,而其北太液池是组景甚好,其池水景区的水面划分与空间处理以及水面的意境很有奇趣。汉代的私家园林:商业发达,富商大贾生活奢侈,他们也经营囿,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私家园林在手法、形式和内容上和皇家园林相同,只是叫“园”。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总结)1、受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影响,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再现自然,进而表现自然。由单纯模仿自然山水到适当的加以概括和提炼,进行抽象化和典型化,开始在如何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方面探索。2、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消失,或仅存留其象征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3、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它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以贵族、官僚为代表的崇尚华丽、争权丰富的倾向;一是以文人名士为代表的表现隐逸、追求山林泉石之怡性畅情的倾向,成为后世文人园林的先声。4、皇家园林继承了汉代苑囿的某些特点而又有新的发展。与私家园林相比,它具有规模宏大,形式华丽的特点,但对待当时的美学思潮远不如私家园林敏感。从此,皇家园林不断地向私家园林汲取养分成了中国园林史一直贯穿的事实。5、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也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从此,中国古典园林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概述: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儒、道、佛、玄百家争鸣,思想的释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始,也给园林很大的影响,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而且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这个时期是中国园林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期。1、哲学:玄学——唯心主义;无君论、神灭论——唯物主义2、宗教:佛教和道教为主。佛寺建筑大为发展,木塔、砖塔就是此时的新创作。3、史学:刘宋范晔《右汉书》西晋陈寿《三国志》罗贯中《三国演义》4、地理学: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我国古代最全面、系统、综合的地理名著。5、文学:建安文学以诗歌显著。东晋南朝的田园诗——陶渊明、谢灵运(1)、魏晋南北朝时的私家园林国家四分五裂,文人雅士厌烦战争,寄情山水,将自然式的山水缩影于私家的园林中。1、城市型宅园(建在城市里面与住宅相邻的)张伦宅园以大假山景阳山为园林主景,把自然山岳形象的主要特征比较精炼而集中表现出来。畜养多种鸟兽,尚保持着汉代遗风。2、郊野别墅园(建在郊外自然风景地带的)——西晋石崇的“金谷园”。此期私家园林较以前内容更为丰富,艺术手法更为精炼,由完全写实向写意过渡。造园技术进步较大,有“自然山水园林”之称,为唐宋明清的园林艺术打下坚实基础。(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寺观园林佛教在北魏为国教。佛教建筑有供佛殿宇和附属的园林部分,类似私家园林。选址原则:1、近水源,以便获取生活用水。2、靠近树林,以便采薪。3、地势向阳背风,易于排洪,小气候良好。寺院园林不同于帝王贵族宫苑,已有了公共园林的性质,百姓可以到寺院园林中游览。(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各政权都建造宫苑。规模比上时期小,设计水平略有提高。北:邺城、洛阳;南:建康1、芸林苑(《魏春秋》《魏略》)洛阳芸林苑是仿写自然、以人工为主的皇家园林,从布局和使用内容上继承了汉代苑囿的某些特点,而又有了新的发展。并为以后的皇家园林提供了模仿。2、华林苑《洛阳迦兰记》相比当时的私家园林,规模大,华丽,建筑量大,但却没有私家园林富有曲折幽致。三、隋唐时期的园林(总结)1、“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规模宏大,反映在园林总体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皇家气派是皇家园林的内容、功能和艺术形象的综合而予人一种整体的审美感觉。它的形成与隋唐宫廷规制的完善、帝王园居活动的频繁、多样有直接关系,标志着以皇权为核心的集权政治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在其三大园林类型中的地位较魏晋南北朝时更重要,有西苑、华清宫、九成宫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处理。以诗入园、因画成景的做法在唐代已见端倪。文人参与造园活动,士流园林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兴起。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反过来也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城市寺观具有城市公共交往中心的作用,发挥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郊野寺观的园林把寺院本身有宗教活动的场所转化为兼有点缀风景的手段。宗教建设与风景建设的结合,促成了风景名胜区的普遍开发,使中国所特有的“园林寺观”获得长足发展。4、公共园林已更多的见于文献记载。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造园用石的美学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园林中的“置石”已经比较普遍。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三门艺术已有相互渗透的迹象。隋代的园林:如大运河、新建大兴城、安济桥、敦煌、龙门石窟等。(1)隋代的皇家园林西苑的园林艺术:1、工程浩大,且平地造园;苑中有院(园),规划手法新,对后世宫苑布局影响很大。2、全苑以山为骨架,以水系为主导,开水景园之先河。3、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已有极精确竖向设计;植物配置范围广泛,移植品种很多。西苑的规划设计标志着中国皇家园林由秦汉建筑宫苑向两宋山水宫苑发展的一个新转折。(2)隋代的私家园林隋代长安、洛阳等地有不少私家园林。江南地区在政治中心北移后,私家园林已非六朝之鼎盛,扬州由于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而依旧繁荣。(3)唐代的园林唐代社会与文化艺术——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全盛时期,1、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高峰的体现。2、绘画方面,无论工笔或写意,既注重客观物象的写生,又能注入主观的意念和感情,即所谓的“外师造化,内法心源”,确立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准则。3、出现了诗画相互渗透的直觉追求,画家有直接参与造园的活动,诗文、绘画、园林已有明显的相互渗透的迹象,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的融糅诗情画意。4、木结构在技术和艺术上已成熟。5、城市建设成就卓著,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的街道绿化。唐代宫苑——华清宫和“三大内”最为著名——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华清宫:西安临潼,南依骊山,北向渭河。秦始皇始建温泉宫“骊山汤”,汉武帝修葺扩建。曲江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园林并兼有公共游览地。位于长安。池岸曲折优美,兼有殿宇、御苑功能。这在以黄权政治为轴心的封建社会极为罕见。它的繁荣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盛唐之世的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宁。隋初建改名“芙蓉池”。唐初恢复其名。唐代的私家园林:池上篇——P1591、城市内或近郊的宅园——长安和洛阳城内均有大量此类私家园林,有纤丽和清新两种格调。后者多见于时人诗文的吟咏,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园便是。此园与宅共占地17亩,中“居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水中立三岛,岛上建亭,岛之间以曲桥相连,有以“竹”景和“梅”景等。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园林观。“以泉石竹树养心,借诗酒书性。”2、郊野别墅园唐代的别墅园又叫山庄、别业、田居、草堂等。王维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辋川别业——P165庐山草堂——P163辋川别业有山、岭、、湖、溪、泉等和茂密的植被,总体上是以天然风景取胜,局部偏重于树木花卉的成林或丛植。建筑物不多,形象朴素,布局疏朗。辋川别业、《辋川集》《辋川图》的同时问世,足以从一个侧面显示山水园林、山水诗、山水画之间的密切关系。唐代文人开发山岳风景名胜区、择地修建别墅的情况比较普遍。文人园林:唐代,山水文学兴旺。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