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重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葡萄重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1)---灰霉病葡萄灰霉病多发生在高温多湿地区,在我国葡葡南方产区及河北、山东、河南、北京等葡萄产区均有发生,尤其在大棚、温室中发病较为严重,主要为害花序和果实,引起穗轴和果粒腐烂,造成落穗落果,果实含糖量下降,是葡萄生产上的一个重要病害。1、症状葡萄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序、幼果和将要成熟的果实,有时也危害新梢和叶片、叶梗。第一次发病期约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发病后花序轴和果梗呈热水烫状,花序和幼果呈暗褐色或黑褐色,病部软腐、表面密生灰色霉层,震动时孢子呈烟雾状飞散。被害花序、幼果萎蔫、腐烂,极易脱落。果实着色期以后感染,病斑变褐色并凹陷软腐,很快扩展至全穗果粒,紫黑色品种病斑变紫红色,白色品种变成淡褐色,干枯或软腐的果实表面密生灰色霉层,病部出现灰色菌丝块,果实果穗极易脱落。叶片发病产生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并有不规则的轮纹,病部干枯,多发生在叶的边缘,后期产生灰色霉层,极少数形成菌核。2、病原及发生规律葡萄灰霉病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属真菌(Botryiscinereapers)。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的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ia2fuckeloana),生产上极少见。病原菌以菌丝、菌核和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上越冬,或以菌丝体在病皮和冬芽上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菌丝、菌核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危害花穗、果梗及叶片,以后病斑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其中一部分分生孢子呈潜伏状态,在果实成熟后引起浆果发病。发病条件,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有利于发病,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8℃,但10—30℃均能萌发,如在15—20℃、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极易流行。春天低温连阴雨、保护地栽培透风不良时,很容易造成灰霉病的流行。在露地栽培条件下,葡萄开花期即可侵染,温、湿度条件不适合时,病原菌处于潜伏状态,一旦条件具备时,分生孢子大量迅速繁殖,很快出现症状,往往来不及防治已造成重大损失。此外果园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等因素均能促进发病和扩散。该病原菌有两个主要发病期,即开花期和果实着色期。另一个特点是病原菌律入后,如天气干旱,病果就不产生灰色霉状物,潜伏在果内的病原菌使果皮变薄,果实失水皱缩,不腐烂而酸度降低、糖分增高。该病在冷库内贮藏时,如温湿度高、通气不良,都易引起发病。该病在巨峰、白玫瑰上发病较重,在玫瑰香、葡萄园皇后、白香蕉等品种上发病较轻,红地球、龙眼、黑大粒等品种抗性较好。3三、防治方法(1)清除病原及时清理修剪下架的病叶、病果、病蔓、枯枝等带病残体,并集中烧毁或深埋,极大地降低果园的病原菌基数。(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留果、及时夏剪,控制树体过旺生长,搞好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合理施用速效氮肥,增施磷钾肥。(3)设施栽培的葡萄在开花前尽量降低设施内的湿度,及时通风透气。(4)药剂防治开花前喷1——2次杀菌剂,保护花序和幼果,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500——800倍、70%甲基托布津800倍、78%科博600——800倍,在发病初期可喷25%扑海因胶悬浮剂1000—2000倍,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防治效果比较好。在花前也可喷50%苯菌灵2000倍或多抗霉素600——900倍,防治效果也比较好。4葡萄重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2)———霜霉病霜霉病是世界上葡萄第一大病害,也是我国第一大病害。1878年之前,对霜霉病知之甚少。由于根瘤蚜的传播和危害,欧洲从美洲引过抗根瘤蚜苗木,导致霜霉病传播欧洲。1978年在法国的西南部发现霜霉病,1882年传遍法国,1885年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1885年法国人米亚尔代(P.M.A.Mil—lardet)在波尔多地区发现波尔多液,不但成为控制霜霉病的有效措施,而且成为农药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春季、夏季多雨、潮湿的地区,比如欧洲、日本、新西兰、南非、阿根廷、澳大利亚东部、以及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霜霉病发生严重。冬季和春季冷(没有雪)的地区,会抑制霜霉病发生。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造成叶片早落、早衰,影响树势和营养储藏(果实、枝条、根系),从而成为果实品质下降、冬季冻害(冬芽、枝条、根系)、春季缺素症、花序发育不良等的重要原因。霜霉病发生早,危害嫩梢,嫩梢扭曲、死亡;危害花序和小幼果,造成整个或部分花序(果穗)干枯、死亡,或(发病后用内吸性杀菌剂防治后)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加重或引起中期气灼病、后期干梗等。1.症状5霜霉病可以危害、浸染葡萄的任何绿色部分或组织,但主要是叶片,也危害花序、花蕾、果实、新梢等。(1)叶片:霜霉病危害叶片,初期为细小、淡黄色、水浸状的斑点,而后在叶正面出现黄色或褐色、不规则、边缘不明显的病斑,背面形成白色、密集、棉团状霉层。叶片的老化程度不同(嫩叶、中等、老叶)、被侵染的时间长短不同,正面病斑的颜色会有不同:油状浅黄、黄、红褐色;病斑的形状也有不同表现:没有边缘叶斑、发展为被叶脉限制的角斑状。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连在一起,叶片焦枯、脱落。(2)花梗、果梗、新梢、叶柄:霜霉病为害果梗、花梗、新梢、叶柄,最初形成浅颜色(黄、浅黄色)水浸状斑点,之后发展为形状不规则的病斑,颜色变深,为黄褐或褐色。天气潮湿时,会在病斑上出现白色霜状霉层;天气干旱、干燥时,病部凹陷、干缩、造成扭曲或枯死。(3)花蕾、花、幼果:最初形成浅绿色病斑,之后颜色变深,呈深褐色。开花前后造成落花落果。大一些的幼果,感病初期,病斑颜色浅,为浅绿色,之后变深,变硬,随果粒增大形成凹陷病斑,天气干旱、干燥时,病粒凹陷、僵化、皱缩脱落。霜霉病最容易识别的特征,是白色的霜状霉层。2、病原6引起葡萄霜霉病的病原菌是PlasmoparaViticola(Berk.etCurtis.)BerletdeTomi,属鞭毛菌亚门、霜霉目、单轴霉属真菌,是专性寄生菌。在寄主组织内的菌丝为管状、多核、直径为8~10微米,菌丝上有直径为4—10微米圆形吸器,吸器用褶皱伸入寄主的细胞膜。无性阶段的孢子囊为其繁殖体。孢囊梗1~20枝成簇,从气孔伸出。孢囊梗无色、透明,呈单轴分枝,分枝外成直角,末端的小梗上着生孢子囊。孢子囊呈无色、单胞、倒卵形或椭圆形,大小为14~11(12~30×8~18)微米,顶部有****状突起。孢子囊在自由水(水滴、水膜)中产生1~10个具有双鞭毛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大小为6~8微米×4~5微米。游动孢子从孢子囊顶头(与着生处相对)或从****状突起的孔或直接穿孔,释放出来。游动孢子一般单核。游动孢子有两根鞭毛,在水中游动后会失去鞭毛(半小时左右),变为静止孢子,产生芽管,由气孔侵入寄主。有性阶段产生卵孢子。霜霉病的卵孢子在初夏就可以形成,由菌丝顶端形成的雄配子囊和雌配子囊接触融合形成。卵孢子的直径一般20微米~120微米,由皱折的细胞壁(比较厚)和双层膜包被,褐色。卵孢子一般在病叶上(在老病叶上)形成,偶尔在其他病组织中也可以形成。第2个的春天,在自由水中卵孢子萌发,产生1个(偶尔2个)细长的芽管,芽管直径2~3微米,但长度变化比较大,在芽管的顶7端形成一个梨型的孢子囊。这个孢子囊大小为28微米×36微米左右,能产生30~56个游动孢子。3、侵染循环和发病规律霜霉病病原菌越冬与初期侵染:主要以卵孢子在落叶中越冬。在冬季温暖的地区或年份,可以以菌丝在芽或没有落的叶片上越冬。卵孢子越冬的存活量(几率)与土表面的湿度有直接关系,而温度对存活影响不大。冬季雨雪多、大雪覆盖的地区和年份,霜霉病越冬基数高。卵孢子在自由水(水滴、水膜、水中)中,温度达到11℃时萌发,产生孢子囊,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孢子通过雨水飞溅传播到葡萄上,成为春天的最初传染源,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孢囊梗、孢子囊的形成,需要至少4小时的黑暗条件、95%~100%湿度,并且只能从气孔中长出来。孢子形成的最佳温度为18~22℃。孢子囊自孢囊梗上分离需要高湿度。孢子囊借助风飞落到叶片,并在自由水中萌发(最适温度为22~25℃)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游动到气孔,脱去鞭毛,成为静止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由气孔侵入寄主。在合适条件下,游动孢子从萌发到侵入一般不会超过90分钟。孢子囊一般在晚上形成,并且在阳光下几小时内就失去活性,所以,霜霉病的侵染一般发生在早晨。自侵染到发病(出现症状)需要4天,但由于叶片的老化程度不同、品种8不同、温度和湿度不同,出现症状前的潜育期长短,会有区别,一般为4~13天,甚至超过20天。霜霉病的发生及发生程度是由湿度和水分决定的。任何使水分和湿度增加的因素,都会导致霜霉病发生。潮湿的冬天,紧接着为潮湿的春天,连接上夏天的雨水,霜霉病发生早、严重。因为潮湿的冬天卵孢子越冬基数(成活率)高;潮湿的春天导致发生早、进一步发展、在果园内的传播;夏季的雨水不但提供了爆发的条件,而且会刺激新梢、幼叶的生长和组织含水量的增加,使植株更加感病(抗病性降低),从而导致病害流行和大爆发。温度对霜霉病的影响不是决定因子,霜霉病发生的最适宜温度为22~25℃,一般在10~30℃,高于30℃或低于10℃都会抑制霜霉病的发生。4、防治方法任何降低湿度和水分、减少病原的措施,都能减少或降低霜霉病的发生或发生几率,包括完善的排涝体系、清园措施和田间卫生(处理落叶和病残组织)、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叶幕,通风透光性良好;夏季控制副梢量等)等具体措施。虽然这些措施非常重要和必要,但是不能保证控制霜霉病,所以,不可避免地要使化学药剂进行防治。4.1防治葡萄霜霉病的优秀药剂有:1)保护性杀菌剂:(1)78%科博:目前最好的保护性杀菌剂。使用剂量600-900倍。在病害的关键期,如雨季,使9用2-3次;在病害危害的的关键点,如花序分离期、落花后使用;见到病斑后与内吸性药剂混合使用或使用内吸性后再使用。使用间隔:10天左右1次。(2)波尔多液:最普通、最廉价的杀菌剂。使用1:0.5--1:200—240倍。套袋葡萄套袋后、大幼果期、葡萄采收后等可以使用。雨季8天1次;干旱时15-20天1次。(3)80%必备:使用400-500倍,开花前后、雨季都可以使用。(4)50%福美双:600-800倍,发芽前可以使用;(耐药品种)发芽后到花序分离可以使用;使用套袋葡萄套袋后、采收后使用。(5)80%喷克:800倍,开花前、开花后使用。(6)80%代森锰锌:600-800倍,大幼果期或采收后使用。(7)霜脲氰:一般是与代森锰锌混配的72%或36%可湿性粉剂,也有25%或50%纯的霜脲氰可湿性粉剂。霜脲氰具有渗透性,在药剂喷洒到的地方,能进入葡萄植株内部,杀菌和抑菌。72%霜脲氰使用800-1000倍。但目前由于抗药性的产生,有些地区使用500倍左右才能得到理想的防治效果。2)内吸性杀菌剂:(1)50%烯酰吗啉WP,商品名称科克,具有优异的内吸传导性,667.7㎡使用剂量为50克(制剂)可以3500倍,均匀周到喷药,也可以利用优异的内吸性药,使用800倍(使用比较少的药液)。(2)氟吗啉:与代森锰锌的混配制剂,制剂这60%氟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667.7平方米使用量120克制剂,一般使用1200-1500倍。(3)10缬霉威:66.8%缬霉威锰锌可湿性粉剂,使用700-1000倍。(4)苯基酰胺类,如甲霜灵,恶霜灵、苯霜灵、呋酰胺等。是霜霉病的特效内吸治疗性药剂,但在1981年在法国、南非等地发现抗药性,在我国也开始产生严重的抗药性。甲霜灵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因为抗药性的发展严重被取消(单剂)登记的杀菌剂。可以与喷克等保护性杀菌剂混合使用,减缓抗性产生、增加药效,比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使用600倍。(5)三乙磷酸铝(乙磷铝、病霜灵),80%可湿性粉剂,使用600倍。(6)霜霉威,72.2%水剂,使用剂量为1000倍左右。搞好田间卫生、栽培上的“降低湿度”措施、雨季和湿度较大时期的规范防治,是防治、控制霜霉病的根本方法。具体措施如下。4.2防治霜霉病应注意的关键点首先要搞好田间卫生。秋季或冬季修剪后,把枯枝、修剪下的枝条、烂叶、落叶收集到一起,发酵堆肥(或用其他方法处理)。第二,雨季要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