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干中计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小说阅读】蒋干中计备课人:周娴【教学目标】1.明确小说所描述的事件,理清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探究人物性格。3.学习本文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揣摩人物性格特征。【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多样化人物性格的展示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有关三国演义,我们对其进行一点了解。(1)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2)地位: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章回体历史小说,是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3)取材于重大历史事件,从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一共96年时间。围绕魏蜀吴三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展开。以战争为主,共记叙了200多场战争。最著名的为官渡之战(曹操统一中原)、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和彝陵之战(蜀军全面崩溃)。2(4)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水浒中有很多凶悍,嗜血的场景,三国太过奸诈,本文即采取了借刀杀人之计。(5)有历史,有创作,以《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为蓝本加工。清朝章学诚评价“七实三虚”。(6)尊刘贬曹。其实曹操也有优点:唯才是举,是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我们所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亦是选自三国演义,是历史上非常有名气的一件事情,蒋干中计,发生在赤壁之战前几年,当时曹操号称80万大军,而蜀吴联军不过五、六万。蜀吴唯一的优势是海上水战。而魏军中唯一能水战的是荆州刘表的降部。因此蒋干中计一事对火烧赤壁也有重要影响。二、预习检查1.教师朗读全文(读时要学生在书上划分段落层次,并提示学生画出一些词语)。(1)更不开看(gēng表示动作与预期结果相反)(2)拈弓搭箭(niān用手指拿东西)(3)中箭着炮(zhuó受到炮火轰击)(4)强弓硬弩(nǔ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5)便宜用事(biàn有利时机)不须请示灵活处置(6)迤逦(yǐlǐ曲折连绵)(7)橹棹(zhào桨)(8)不胜酒力(shēng能承受)(9)抵足(脚和脚相接触)(10)和衣卧倒(hé穿着衣服)(11)省悟(xǐng觉悟)(12)献于麾下(huī)3(13)碇石(dìng系船的石墩)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文化常识)⑴青、徐之兵(青州和徐州,现在的山东省和江苏一带)⑵二人久居江东(这里指从芜湖,南京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⑶干到江左(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⑷虽从江北到此(长江以北,这里指曹营。)⑸鸣鼓呐喊而进(击鼓、古时作战进军的信号。)⑹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敲锣,古时作战收兵的信号。)⑺现为帐下幕宾(指军中参谋。)⑻经出辕门(军营的门,也指衙署的外门。)2.内容梳理:蒋干是谁?曹操的幕下宾客,周瑜的同窗好友蒋干中了谁的计?周瑜周瑜设计的目的?杀蔡张二人周瑜设计的原因?蔡张二人是曹操手下的水师统领周瑜如何得知?探营计谋成功否?成功3.全文的主线是什么?明确: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4.全文共10段,可以分作几个部分,是如何结构情节的?注意需要有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明确:1—3段开端两军大战三江口,周瑜欲计除蔡张。4—6段发展蒋干请缨说周瑜,周瑜定计会群英。7—8段高潮周瑜施计诈蒋干,蒋干中计盗假书。9段结局蒋干飞棹回见操,曹操大怒杀蔡张。410段尾声细作探知报周瑜,周瑜大喜设筵席。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1段内容吗?周瑜为什么要这样?明确:毁书斩使。①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②以此抗议示威;③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态度;鼓舞士气。2.第2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仗?回去后怎么办?明确:写曹操折兵和曹操练兵。曹操所以失败,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水战”,另一方面周瑜善于调兵遣兵。曹操回去后采纳蔡瑁、张允意见,让他们操习水军。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什么?如何解决?明确: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军水寨”。看到曹军操练水军井井有条、声势浩大(结合书上具体描写),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于是一条反间计就在心中酝酿了。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事件有什么关系?明确:课文的中心事件是周瑜巧设反间计,借曹操之手,杀曹营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由于周瑜毁书斩使,就引发了曹操与周瑜的三江口之战。由于曹军在三江口战败,就有蔡、张二人训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二人整治水军得法,引得周瑜前来窥探,使周瑜产生要“除此二人”的想法。课文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三江口决战写起,因为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这一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5如果改问:这一节的作用。需要补充答案:为我们展现了三江口决战、毁书斩使的情节。引出下文周瑜设计,蒋干中计。营造了紧张的氛围。四、重点探讨文章二、三部分。请同学们在文章二、三部分找出人物描写的细节刻画,并分析其中展现的人物心理或性格。示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这个“笑”是为蒋干送上门来助施反间计而高兴,正好抓到使反间计的契机,等于在与敌斗争中操着主动权,极为自信。知己知彼,胸有成竹答案展示:六笑(1)“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这个“笑”是为蒋干送上门来助施反间计而高兴,正好抓到使反间计的契机,等于在与敌斗争中操着主动权,极为自信。知己知彼,胸有成竹(2)“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这个“笑”是表示自己早已看透了蒋干的来意,嘲笑蒋干欲盖弥彰。(3)“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既无此心,何速去也?’”这个“笑”,是虚情假意地对蒋干表示亲切,稳住他,以便让他上钩。(4)(瑜)“说罢,大笑畅饮。”这个“大笑”是让蒋干感到毫无戒心,以便麻痹蒋干。(5)“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这个“大笑”表示为自己今日的成就地位而自豪,让蒋干认识到周抗曹之心不可动摇。(6)(瑜)“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这个“大笑”进一步显示自己在东吴的地位、处境之优越,以绝蒋干劝降的念6头。蒋干(1)蒋干在曹操面前夸海口,说“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周瑜前来归降,并保证“必要成功”。他对周瑜并不了解,盲目自信。(2)蒋干初到东吴时“昂然而来”,貌似高傲自信。(3)被周瑜开门见山点破“为曹氏作说客耶”后却“愕然”视之,没有对策。竟一语被周瑜言中,不知所措。(4)待到周瑜让太史慈监酒,宣布“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蒋干更为“惊愕”,“不敢多言”,周瑜如此坚决,又惊又急,胸无城府,十分怯懦。(5)最后,蒋干听了周瑜炫耀自己的实力、地位的一番言谈之后,顿时“面如土色”,哑口无言。说明他既无胆识,又无谋略。(6)蒋干窃得假书信后,“睡至五更”,“潜步出帐”,没有受到东吴军士的抗阻,顺利返回曹营。他只庆幸自己的成功,而不去想想自己为什么能那么顺利地带着“情报”脱身,明明是中计,却自以为得计。可见蒋干是一个没有头脑的蠢才。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分析人物形象一、研习新课。为什么曹操会中计呢?7主观原因:曹操用人多疑,是他中计误杀蔡瑁、张允的直接原因。曹操对降将蔡、张二人本来不大信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们“汝等不用心耳”,所以后来会一时相信密信内容。曹操自恃实力强大,不把东吴放在眼里。作为指挥八十万大军的统帅,他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于是轻信了蒋干的话。他草率地斩杀大将后,很快醒悟自己是中了反间计,但又知错不认,以维护自己的威信,——可见他确实是一个老奸巨滑的“乱世之奸雄”。客观原因:周瑜计谋之深精读“蒋干中计”一节,看周瑜如何三“堵”四“诱”。一堵周瑜如何做?蒋干反应如何?明确:周瑜:一见面点出蒋干“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蒋干:自以为必会成功,却被一眼洞察,惊愕得不知如何应付,只好心虚气短地说假话掩饰。二堵群英会上,周瑜又如何制止蒋干游说?蒋干又如何反应?明确:周瑜:当众宣布“此吾同窗契友也……不是曹家说客”;令太史慈作监酒“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蒋干:“惊愕,不敢多言”。三堵周瑜与蒋干一见面,即主动进攻,打下了蒋干的气焰,动摇了蒋干的自信心。又以什么暗示蒋干的劝降不可能成功?蒋干反应如何?明确:周瑜:①显示兵将实力。②显示“堆如山积”的粮草。③对蒋干的一席“言志”,表示自己对孙权的忠诚和东吴人心的团结。蒋干:吓得“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提劝降之事了。8一诱为什么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忙将它“暗藏于衣内”?后来又能使曹操一时信以为真?明确:密信设计合理。(1)蔡瑁、张允本非曹操嫡系,原为荆州刘表部下,新近降曹,与信中所说相合。(2)信中编造了“已赚北军困于寨中”的话,和曹操寨中的布局相合。(3)信中又说蔡、张二人准备杀死曹操投奔东吴。这几点不但促使蒋干认为事态严重,同时也激怒了曹操。⑷信的末尾又设下伏笔,说早晚有人来江东联系,这就为当晚假探子的报信作了印证。二诱两次说梦话:“教你看操贼之首”,好像是酒醉失言,醒来假装不知床上睡的是谁。三诱假托北方有人来报密:“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四诱假装睡觉,让蒋干偷走信。计谋周详令蒋干不得不信。“堵”和“诱”的关系?明确:①表面上亲热、拉近乎,“笑而挽其臂”、“今日见了故人”、“瑜携干手”、“瑜执干手”、“瑜复携干入帐”、“抵足而眠”。使蒋干觉得周瑜没有忘记“同窗契友”,丢失警惕心。便于“诱”②装醉。周瑜在群英会上少年得意、踌躇满志,见了故人酒逢知己,喝得酩酊大醉的情状,在蒋干看来完全合乎情理。“大笑畅饮”、“佯醉大笑”、“佯作大醉之状……和衣卧倒,呕吐狼籍”、“鼻息如雷”。使蒋干觉得盗信有隙可趁,神不知鬼不觉。相信“诱”③三次堵,使许下承诺的蒋干,苦无办法又急于脱身,因此彻夜难眠,造成了9他翻书盗信的结果。急于“诱”客观原因:蒋干的愚蠢最初盲目自信,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急于求成,缺乏思考。二、讨论第4部分(第9段)。第9段讲了些什么内容?明确:讲了周瑜用反间计的结果,①曹操中计,杀了蔡、张二人。②周瑜计成,保持了自己一方水上优势。三、讨论第5部分(第10段)。提问:曹操杀蔡、张二人后,课文为什么还要选入“细作探知”一段作尾声?明确:选这一段作尾声,情节才完整。①周瑜的“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无忧矣!”与第3段中“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呼应,说明计策的成功。②曹操失去能使水军由劣势转化为优势的将领,对于随后的赤壁大战曹败吴胜有很大关系。体现了这一反间计对长篇小说后面的情节赤壁之战的战略意义。四、分析人物形象。周瑜情节(1)毁书斩使行动果断(2)挫败曹军精通战术(3)暗窥曹寨有胆有识(4)定反间计机敏果断(5)款待蒋干豪放自信(6)舞剑作歌文雅潇洒(7)施反间计足智多谋(8)细作来报料事如神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周瑜是怎样的一位军事家?10明确:他勇敢善战(三江口初捷的布置指挥),足智多谋,反间计是在他夜探曹军后定下的,实施过程步步紧逼,精密周到。他又是年轻潇洒,豪放自信(酒席上舞剑作歌,接待蒋干时的内紧外松,几次大笑)。蒋干明确:他愚蠢而又自作聪明。他自以为“周郎同窗交契”,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周瑜,并说了“必要成功”的大话。来江东时“昂然”之态说明他盲目的自信。在周瑜施计中根本无开口的余地,反而步步走进圈套,还自以为得计。曹操曹操用人多疑,是他中计误杀蔡瑁、张允的直接原因。曹操对降将蔡、张二人本来不大信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们“汝等不用心耳”,所以后来会一时相信密信内容。曹操自恃实力强大,不把东吴放在眼里。作为指挥八十万大军的统帅,他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于是轻信了蒋干的话。看到首级想到水军的重要,失去两将也就意味着失去水上优势。但他刚愎自用,主观自信,不肯承认错误反而找杀蔡、张两人的借口,说他们“怠慢军法”,以维护自己的威信,——可见他确实是一个老奸巨滑的“乱世之奸雄”。五、总结主题思想。提问:通过对周、蒋、曹这三个主要人物的分析,说说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明确:通过这个故事反映曹操与东吴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赞美了周瑜的卓越的军事才干。六、课后练习裴松之注《三国志》所引的《江表传》中有关奉曹操之命来东吴说降周瑜受到款待的史实,只写周瑜款待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