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蒙特梭利教育活动中幼儿良好秩序感的培养◇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圆通幼儿园兰元青良好的秩序有利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交往,可以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也强调秩序的价值在于规则和效益,它是一种让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特梭利认为“2~4岁是儿童对秩序极端敏感的时期。这种秩序是发自人心灵深处的,如果建立起这种秩序,自己就会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哪些事情该这样做,哪些事情该那样做。这无疑是建立秩序最有利的因素”在她的论著里也多次提到“秩序感”。且配套的蒙特梭利教具不论从设计、摆放还是操作的每一个内容都渗透着“序”。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紧紧抓住幼儿的这一“敏感期”在蒙特梭利教育活动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寻找幼儿从无序向有序转变的有效途径,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秩序。因此,我园根据幼儿在生活中表现出的三种无秩序的状态(随意运动混乱、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主题物上、倾向于模仿)及幼儿处于敏感期这一特点,结合蒙特梭利教育法,对刚入园的2.5~4岁的幼儿进行了在“蒙特梭利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秩序”的实验研究。一、蒙特梭利的环境创设对幼儿养成秩序感创造了互动的空间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蒙特梭利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环境的创设及运用,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有意识创设有序的环境,利用环境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秩序,以观察幼儿的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作为环境创设的依据。不僵化对秩序的要求,整个秩序环境是具有生命的、动态的。环境创设主要通过两方面来进行。(一)硬环境1.有序布置教室及物品幼儿生活用具如口杯、毛巾等都有相应的摆放位置。固定的口杯架、小挂钩、个人小柜子的提供,方便了幼儿取放归位物品。教室各个区域划分明显,有内在秩序,教师在布置区域时,依据各区域所需设施、空间及与其它区域的相关性,寻找最适宜的位置。如生活区的设置离卫生间较近,方便幼儿取水和清理,教学区需要书面工作就设置在靠窗边,同时考虑教学区与感官区的有机联系,两区域的设置就紧挨在一起。蒙特梭利教室里最醒目的就是数蒙氏教具,这一区域里的教具陈列具有结构性和秩序性,遵循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由简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针对一项工作有多样教具,在托盘中都有控制错误的提示,保证幼儿能有序归位教具。工作完毕请幼儿与教师共同归位整理教具,互相提醒,自觉有意识地来保护有序环境。教师与幼儿共同创造一个具有丰富刺激、井然有序的环境,并建立工作常规,规范一日生活各环节,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处于一个有序的环境中。2.标记物品及活动材料为了创设及保护有序环境,我园制作了物品及活动材料的标记,即根据幼儿的年龄认知特点,为各种材料精心设计了照片标记、图形标记、数字标记和字母标记。让幼儿在收放材料时有遵循的方向、有常规秩序,最大限度地自我管理和维护自己的环境。(二)软环境1.注重教师对幼儿的影响很多时候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教育技能更重要,教师在指导幼儿活动中,要耐心等待,不急于干涉幼儿。在一些原则上,教师要严格要求、言行一致,除了对幼儿提出各种秩序要求外,以身作则,做好幼儿的榜样。同时,教师经常交流、自检,提高学具的规范性和有序性。教师的这些态度和教育行为对幼儿秩序感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注重教室的秩序管理幼儿只有在不被打扰的环境中才能感受秩序环境,才能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主题物上。只有感受了秩序环境,才能体会秩序带来的效益,并参与保护30幼教研究2009.1习——教育科研环境。因此,我们通过秩序管理教室来保护环境不被打扰。通过走线活动、制定遵循团体规则、注意衔接时间的安排与实施来加以实现。3.注重家长的榜样力量家庭环境是幼儿发展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园虽然不能创设家庭环境,但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增加与家长互动的机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积极给予配合。同时,为孩子创设有序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秩序感形成中的种种表现给予鼓励和保护,怀着尊重与体谅的心情与孩子接触,给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如不再认为孩子一定要把凳子摆放整齐是一种吹毛求疵的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家中也提供有序的环境。通过创设有序的教育环境,软硬环境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给幼儿提供好的教育影响。幼儿在与有发展支持性的环境中与同伴、教师、环境积极互动。在幼儿与环境互动过程中,他们受到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受有序的环境,自觉有意识的保护环境,布置有序环境。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过程是幼儿秩序感形成的最佳体现。二、蒙特梭利“工作”对培养幼儿秩序感创造了实践的机会蒙特梭利“工作”是蒙氏教育活动中最主要和最具特色的学习活动。蒙氏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借助教具的操作,构建幼儿的心智发展,培养幼儿秩序、专心、耐心和独立的品质。蒙氏工作通常是由教师选定一项或两项教具进行集体展示或分组展示,教师展示结束后,幼儿自由选择教具操作。在工作中,幼儿通过反复练习从而达到自我教育,教师观察幼儿工作,并根据情况给予帮助或鼓励。1.工作前的“序”工作前的“序”包括了蒙氏工作计划和主题活动的开展。工作前的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虽然只有10分钟,但幼儿通过观看情景表演、做游戏、听故事、积极讨论等形式获得了知识。主题活动是一个学—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工作常规得到初步建立。主题活动结束后,幼儿开始着手准备一天的工作。在每天蒙氏工作开展之前,幼儿有十分钟的工作计划时间,幼儿需制定自己一天的工作计划,用自己的方式、速度学习,把教师看成是能对他们思想和行动提供支持的人。通过“计划”的制定,让幼儿自身的活动更有目的性和指向性,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萌发做事的有序意识,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在不同区域活动的情况,便于师生之间的互动。2.工作中的“序”工作中的“序”,通过展示活动有序、学具操作有序和工作常规有序三方面得到体现。教师有序介绍教具、有序展示教具,幼儿有序取放教具。由于教具自身的规律性和秩序性,幼儿在与教具互动的过程中,体会、发现秩序的存在。如感官教具有三种属性:配对、序列、分类。幼儿可对感觉到的事物加以配对、排序和分类,使其秩序化。蒙氏工作常规的建立是工作有序进行的保证。蒙氏工作要求幼儿遵守工作常规,这些常规恰是对幼儿秩序行为的具体要求。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学会,在工作中遵守,正是有效促进幼儿秩序行为形成和巩固的过程。3.工作后的“序”工作完毕,幼儿首先需要收工作和整理工作。收工作包括幼儿收工作毯、整理教具并按教具的有序性整理归位。幼儿活动结束后,在充足的时间里将教具归位,整理并打扫教室,这些可以有效帮助他们感觉对所有教具和所处的环境应负责任,并能意识到他们对教室秩序环境的影响。幼儿在蒙氏工作中,不仅感受到一整套有序的工作程序,也受到其中每个部分细节的秩序影响,从而达到感受秩序、遵守秩序和维护秩序。三、蒙特梭利教具是促进建立幼儿秩序感的结构化材料蒙氏教室中最醒目、最具特色的教学设备莫过于蒙氏教具。蒙氏教具是促进幼儿秩序感建立和发展的结构化材料。蒙氏教具不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媒介,而是儿童工作的材料,其目的在于帮助幼儿的自我建构与心智发展。一方面因为蒙氏教具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教具是环境的中心、教具是形成人格的工具、活动教具蕴含教育价值。另一方面,蒙氏教具不论从设计、摆放,还是操作的每一个内容都渗透着“序”。因此,以教具为中心的环境,与幼儿互动时,必然是一个有序的环境。同时,它是蕴含秩序感教育价值的教具,借助教具的操作,建构幼儿的心智发展,并培养幼儿秩序、专心、耐力和独立的品质与人格。幼教研究200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