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生态破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生态破坏Chapter6EcologyDamage★第一节植被破坏VegetationDamage★第二节水土流失SoilandWaterLoss★第三节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本章重点•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2.牧场退化.3.我国水土流失现状.4.我国沙漠化现状.•植被破坏是生态破坏的最典型特征之一。植被的破坏不仅极大地影响了该地区的自然景观,而且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如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自然灾害加剧,进而可能引起土壤的荒漠化;土壤的荒漠化又加剧了水土流失,以至行成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植被破坏是导致水土流失并最终形成土壤荒漠化的重要根源。目前,全球大面积的荒漠化已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本章将简要介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现状,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并提出防治对策。第一节植被破坏VegetationDamage★一、森林破坏ForestDevastation★二、牧场退化PastureDeterioration\GrasslandDegeneration过渡放牧与不适宜的开垦耕种,往往引起牧场退化、土壤侵蚀和沙漠化.•植被是全球或某一地区内所有植物群落的泛称。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为动物或微生物提供了特殊的栖息环境,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多种有用物质材料。植被还是气候和无机环境条件的调节者,无机和有机营养的调节和储存者,空气和水源的净化者。植被在人类环境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重要的环境要素,又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一、森林破坏ForestDevastation•森林曾经覆盖世界陆地面积的45%,总面积为60*108hm2.有人认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中心,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繁衍物种、动物栖息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还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木资源,支持着以林产品为基础的庞大的工业部门。若非森林的荫蔽,人类的远祖不知何以栖身。•虽然历史上地球的森林广阔,但到19世纪初全球森林面积已减少到55*108hm2,到1985年,全世界的森林面积为41.47*108hm2。全球每年平均损失森林面积达(1800-2000)*104hm2。•目前,森林面积已经缩小了1/3,世界林地约占陆地面积的1/3,共40*108hm2。其中2/3为密林,1/3为由阔叶树与草地组成的疏林。热带森林是全球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总面积为30*108hm2。到2000年,全球至少损失2.2*108hm2的热带森林。•造成森林破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只把森林看作是生产木材和薪柴的场所,对森林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长期过量的采伐,使消耗量大于生长量。•其次是现代农业的有计划垦殖使部分森林永久性地变成农田和牧场。•由于森林的砍伐速度大大超过其生长速度,世界上几个古代文明的摇篮大都已变为林木稀少之地,甚至沦为半荒漠和荒漠。欧洲大部分、亚洲北部、美洲西北部和美国东部等地区的天然林均已基本消失,现有森林多属树种单纯的次生林或人工林。只有俄罗斯得天独厚,其远东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和难以通行,保存了世界针叶林的一半,其中2/3为原始林。热带森林原本由于难以通行而免遭砍伐,保存较好。但近几年来在人口压力和经济刺激下,热带森林的砍伐速度大大增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环境规划委员会联合研究,1981~1985年热带森林的砍伐速度为1130×104hm2/a,合热带森林总面积的0.6%。•我国森林破坏现象也较严重。据林业部门统计,建国初期我国林地曾达1.25×108hm2,森林覆盖率为13%,目前估计覆盖率只有11.5%,不及世界平均覆盖率的一半。全国许多重要林区,由于长期重采轻造,导致森林面积锐减。•例如,长白山林区1949年森林覆盖率为82.5%,现在减少到14.2%;西双版纳地区,1949年天然森林覆盖率达60%,目前已降至30%以下;四川省1949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在20%左右,川西地区达40%以上,但到70年代末,川西地区覆盖率减到14.1%,全省减到12.5%,川中丘陵地带森林覆盖率只有3%。•由于森林的破坏,导致了某些地区气候变化、降雨量减少以及自然灾害(如旱灾、鼠虫害等)日益加剧。据调查,我国四川省已有46个县年降雨量减少了15%~20%,不仅使江河水量减少,而且旱灾加重。在四川盆地,20世纪50年代伏旱一般三年一遇,现在变为三年两遇,甚至连连年出现,而且旱期成倍延长。•春旱也在加剧,由50年代的三年一遇变为十春八旱,自古雨量充沛的“天府之国”,现在却出现了缺雨少水的现象。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南部森林被砍伐破坏后,年降雨量由过去的600mm减少到380mm,过去罕见的春旱、伏旱,近年来常有发生。•另据云南、贵州的统计,因森林砍伐和植被破坏,旱灾频率成倍增加。“天无三日晴”的贵州,现在是“三年有两旱”。此外,森林的破坏,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生物多样性锐减。给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造成重大危害。•为了保护环境、提高森林的覆盖率,我国政府和人民做出了积极的努力,1991年全国森林面积为12863×104hm2,森林覆盖率为13.4%(《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4),林木的生长量首次超过采伐量,林业生产开始走出低谷。•如能保持这个势头,采取更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到2000年全国森林总面积有可能达到16400×104hm2,森林覆盖率达到17%,接近《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所规定的18%的目标。但是应该指出,我国用材林的消耗量仍然高于生长量,大片森林继续受到无法控制的退化,很多水源林仍然遭到滥伐,1998年长江流域的大洪水又一次给我们敲起了警钟。二、牧场退化PastureDeterioration\GrasslandDegeneration•牧场包括草原、林中空地、林缘草地、疏林、灌木丛以及荒漠、半荒漠地区植被稀疏的地段。因此,世界牧场的面积和分布难以统计。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统计:①永久性草场(相当于生态学上草原的概念)总面积为31.6×108hm2,占陆地面积的24%;②疏林总面积为13.7×108hm2占陆地面积的10.4%;•③共他土地,包括灌木林、冻土地区和荒漠地区可进行季节性放牧或在多雨年用于放牧的土地,总面积为43.8×108hm2,其中一半可作牧场,合21.9×108hm2,占陆地面积16.6%。这三类牧场合计总面积67×108hm2,占陆地面积的51%。•这三类地区中,第一、二类自然条件较好,尤其是草原,土地平坦,气候干爽,土壤肥沃,牧草鲜美,最宜放牧,亦可农耕。人类远祖离开森林以后第一个目标就是草原,从这里开始了人类的农牧生活。•牧场是放牧家畜和野生动物栖息的地方。但是,过度放牧与不适宜的开垦耕种,往往引起牧场退化、土壤侵蚀和荒漠化。•牧场退化表现为草群疏低矮,产草量降低,草质变劣(优良牧草减少,杂草毒草增多)。退化严重地地方整个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导致该地区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许多物种濒临灭绝。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荒漠化。•目前,世界各地的牧场都有不程度的退化,惟有欧洲情况较好。欧洲雨水丰沛,草种我经改良,草场管理有序,载畜量比其他地区高几倍。欧洲许多国家的肉奶制品不仅可以自给,而且有多余部分可供出口。北美诸国牧场经历过开发、滥用至逐步改善三个阶段,现已逐渐好转。发展中国家的牧场大多仍处于退化阶段。•例如,非洲许多国家的牧扬严重荒漠化,其原因不仅是由于过度放牧,还由于当地居民的过度樵采。在一些地区,牧场成为当地燃料的以惟一来源,结果导致牧场的彻底破坏。南美的牧场也存在过度放牧和退化的情况,尤其是在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和巴西等国。•我国草原总面积约3.53×108hm2,可利用的约3.1×108hm2,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居世界第四位。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草原资源采取自然粗放式经营,我国牧场退化情况很严重。过牧超载、重用轻养,乱开滥垦,使草原破坏严重,以致草原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日益发展,生产力不断下降。•目前,我国草地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3,并有继续扩展之势。内蒙古和青海许多牧场的产草量比20世纪50年代下降了1/3至1/2,而且质量变劣。虫害(主要是蝗虫)和鼠害是草场退化的另一原因,内蒙古地区的鼠害使牧草每年减产(30~50)×108kg。•森林面积锐减和草场退化都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前者不仅使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珍稀植物减少甚至灭绝,还造成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地流失,河道淤塞,旱涝、泥石流等灾害加剧;后者可改变草原的植物种类成分,降低草场的生产力,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牧场退化是世界干旱区、半干旱区土地荒漠化的表现。从本质上说,这主要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必须大于控制人口增长和促进经济发展才能最终得以解决。第二节水土流失SoilandWaterLoss•随着森林的砍伐和草原的退化,土地沙漠化和土壤侵蚀将日趋严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估计,全世界30%~80%的灌溉土地不同程度地受到盐碱化和水涝灾害的危害,由于侵蚀而流失的土壤每年高达240×108t。有学者认为,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1cm厚的土壤需要100~400a的时间,因而土壤侵蚀是一场无声无息的生态灾难。•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79×104km2,每年土壤流失总量达50×108t。近30年来,虽开展了大量的水土保持工作,但总体来看,水土流失点上有治理,面上在扩大,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全国总耕地有1/3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该区总面积约54×104km2,水土流失面积已达45×104km2,其中严重流失面积约28×104km2,每年通过黄河三门峡向下游输送的泥沙量达16×108t。其次是南方亚热带和热带山地丘陵地区,此外,华北、东北等地水土流失也相当严重。例如,京、津、冀、鲁、豫五省市水土流失面积约占该地区土地面积的50%。•植被破坏严重和水土流失加剧,也是导致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的主要原因。1957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为36.38×104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0.2%。1986年森林覆盖率仅剩10%,水土流失面积猛增到73.94×104km2,占流域面积的41%。•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长江流域的各种水库年淤积损失库容12×108m3。长江干流河道的不断淤积,造成了荆江河段的“悬河”,汛期洪水水位高出两岸数米到数十米。由于大量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30年间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减少了45.5%,蓄水能力大为减弱。•水土流失还造成不少地区土地严重退化,如全国每年表土流失量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剥去1cm的肥土层,损失的氮、磷、钾养分相当于4000×104t化肥。同时,在水地流失地区,地面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沟壑纵横;一些南方亚热带山地土壤有机质丧失殆尽,基岩裸露,形成石质荒漠化土地。•流失土壤还造成水库、湖泊和河道淤积,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抬高达10cm。水地流失给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破坏,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第三节荒漠化Desertification★一.荒漠化的概念ConceptionofDesertification★二.荒漠化的现状PresentSituationDesertification★三.荒漠化的成因OriginofDesertification★四.荒漠化的危害HazardsFromDesertification一、荒漠化的概念ConceptionofDesertification•“荒漠化”是法国植物和生态学家A.奥布雷维莱(A.Aubreville)针对非洲热带草原退化为类似荒漠的环境变化现象,于1949年首次提出的。但荒漠化作为一个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引起重视,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发生在非洲撒哈拉地带的连续干旱和随之而来的饥荒。随着人类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荒漠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从1977年世界荒漠化会议,到1990年内罗毕举行的荒漠化评估的特别顾问会议,从1992年的巴西里约热内卢环境发展大

1 / 7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