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膜分离6.1膜分离概论6.2膜与膜装置6.3膜分离理论6.4操作方式6.5应用举例6.1膜分离概论6.1.1不对称膜6.1.2膜分离技术的特点6.1.3膜过滤的基本特征—切向流过滤6.1.4膜分离技术的分类6.1.1不对称膜•膜分离—依靠膜的选择性,将液体中的组分进行分离的方法。•动物皮—一种天然的生物膜。•ThomasGraham(1861)介绍了用膜(动物皮)分离法可从大分子(多糖、蛋白质)溶液中除去一些小分子的无机盐。•Traube(1864)成功研制了第一张人造膜—亚铁氰化铜膜。•LoebandSourirajan(1960)制备出了第一张高透水性和高脱盐率的不对称膜(反渗透膜),这是膜分离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6.1.1不对称膜※对称膜—存在透过速率与机械强度之间的矛盾透过速率高→膜厚度小、孔穴密→机械强度↓不对称膜——正反面结构不同。多孔活性层—厚度0.1~1.0μm,孔隙直径0.1~20nm,起选择过滤作用。支撑层—厚度50~100μm,孔隙直径0.1~1.0μm,起支撑作用。支撑层活性层过滤方向6.1.2膜分离技术的特点发酵培养液主要成分尺寸与分子量成分动植物细胞微生物病毒蛋白质酶多糖抗体抗生素糖有机酸氨基酸无机盐分子量(kD)——————10~1030.3~1.00.2~0.40.1~0.50.01~0.1尺寸(nm)104~105102~10430~3002~100.6~1.20.8~1.00.4~0.80.2~0.46.1.2膜分离技术的特点(1)处理效率高,设备易放大;(2)适合于热敏物质分离;(3)失活较少;(4)无相变过程,省能;(5)在分离、浓缩的同时可达到部分纯化;(6)可达较高回收率;(7)系统可密闭,避免外来污染;(8)不外加化学物质,减少环境污染;(9)不适合于分子量相近物质的分离,一般地分子量需相差10倍以上才能获得较好的分离。6.1.2膜过滤的基本特征—切向流过滤•在一般过滤中,悬浮液通过滤介质时形成滤饼,从而使滤液得以澄清。但滤饼的形成使过滤阻力增大,导致过滤速率下降。悬浮液透过液滤饼过滤介质一般过滤•对于膜过滤,所过滤的悬浮液,颗粒尺寸小、可压缩性强,如仍采用一般过滤,其形成的滤饼阻力将很大,并最终导致过滤过程无法进行,因而一般过滤的流动方式不适合膜过滤。分离水分子的诸多方法比较过滤离心蒸发或蒸馏干燥能耗最小较小大最大压力差膜过滤耗能{悬浮液流动切向流过滤(Cross-flowFiltration)•又称错流过滤、交叉过滤或十字流过滤。•是一种维持恒压下高速过滤的技术。其操作特点是使悬浮液过滤介质表面作切向流动,利用流体的剪切作用将过滤介质表面沉积的固体移走。•当移走固体的速率与固体的沉积速率相等时,过滤速率就近似恒定。切向流过滤悬浮液透过液浓差极化层膜例1:用泵循环使悬浮液流径膜滤器,产生切向流。膜悬浮液浓缩液透过液泵浓缩液部分循环例2:在膜表面加以搅拌造成悬液流动,产生切向流。悬浮液透过液切向流过滤的缺点:(1)切向流所产生的剪切作用有可能使蛋白质产物失活,因而过滤速度受限制。(2)能耗比一般过滤高,大部分用来使流体快速流动。(3)固相液体含量较高,实际上仍为流体,仅起浓缩作用。当浓缩相固相浓度高而使流动性下降时,过滤速率将迅速下降。(4)不能避免膜的污染和堵塞。6.1.4膜分离技术的分类膜分离过程分类过程膜推动力透过物质截留物质传递机理一般过滤CF织布孔径10μm压力差0.1~1.0MPa大分子物质小颗粒较大颗粒1.0μm筛分微过滤MF对称微孔膜0.02~10μm压力差0.1~0.5MPa大分子溶质悬浮物质0.01μm筛分超过滤UF不对称膜1~20nm压力差0.1~1.0MPa小分子溶质大分子溶质1~20nm筛分反渗透RO不对称膜0.1~1nm压力差1~10MPa溶剂、水小分子溶质0.1~1nm优先吸附毛细管流动纳滤NF不对称膜1~3nm压力差0.5~1.5MPa低价小分子溶质较大分子溶质(1nm)溶解扩散Donna效用膜分离过程分类过程膜推动力透过物质截留物质传递机理透析Dialysis对称或不对称膜浓度差较小组分或溶剂大分子溶质0.02μm筛分膜内的受阻扩散电渗析ED离子交换膜电位差离子非离子大分子物质离子交换气体透过GS不对称膜均质膜压力差1~10MPa气体、较小组分较大组分溶解扩散分子筛渗透汽化PVAP不对称膜均质膜分压差浓度差易溶解组分易挥发组分不易溶组分难挥发组分溶解扩散乳化液膜ELM液膜浓度差pH差高溶解度或能反应组分难溶解组分溶解扩散传递常见膜分离过程简介:(1)微过滤(Micro-Filtration)——截留0.002~10μm的悬浮物,使悬浮液澄清,在生物工业中的主要应用有:•细胞、细胞碎片、胶体、蛋白质沉淀物悬浮液的浓缩过滤,以代替高速离心机。•无菌空气的制备。•培养基的无菌过滤,以代替加热灭菌,保证营养成分不被破坏。(2)超过滤(Ultra-Filtration)——截留1~20nm的大分子溶质,可对含有大分子溶质的溶液进行浓缩、提纯和分级,在生物工业中的主要应用有:•对酶、蛋白质、噬菌体、病毒、核酸、疫苗、多糖等大分子物质进行浓缩、提纯和分级;•用作细胞反应器;•用作酶反应器。(3)反渗透(ReverseOsmosis)——可截留0.1~1nm的溶质,可分离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盐,广泛应用于制造超纯水、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等,在生物工业中的主要应用有:•对生物碱、激素、疫苗、抗菌素、氨基酸等物质进行分离浓缩;•液酶、啤酒等的不加热浓缩;•某些食品的脱盐。反渗透原理示意图1.渗透:水分子从稀盐一侧向浓盐一侧渗透。水水2.平衡点与渗透压:水分子的渗透达动态平衡。水3.反渗透:当外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水分子从浓盐一侧向稀盐一侧渗透。反渗透原理示意图(4)透析(Dialysis)——从大分子溶液中透析除去中小分子、无机盐或更换溶剂。透析过程中,混合液中的大分子物质被截留在膜内,小分子经分子扩散作用不断透出膜外,同时水分子(或其他溶剂)也不断扩散至膜内,直到膜内外达到平衡。透析(Dialysis)过程的特点与应用•膜两边都是液相,透析过程不改变原溶液的体积。•透析法的缺点是速度慢、处理量少。•在生物行业中,主要用于实验室制备及提纯生物大分子时除去或更换小分子物质、脱盐和改变溶剂成分。(5)纳滤(Nano-Filtration)——纳滤是间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过滤,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当时称之为低压反渗透。•与反渗透比较,由于纳滤对无机盐的截留率很低,在过滤过程中,保留液(浓缩液)的渗透压不会明显提高,因而操作压力较低(大多为0.5~1.5MPa)。•与超过滤比较,纳滤对低分子有机物有较高的截留率,过滤过程中保留液(浓缩液)的渗透压有一定提高,因而操作压力比超滤要高。(5)纳滤(Nano-Filtration)——纳滤能截留分子量为200~1000之间的有机物质及高价无机离子。由于许多生物产品的分子量(如抗菌素、多糖、维生素、多肽、柠檬酸等)都在此范围,因而纳滤在生物工业中比超滤(主要用于生物大分子)和反渗透(主要是脱盐)有着更广泛的用途。6.2膜与膜装置6.2.1膜的分类6.2.2膜材料6.2.3膜的性能参数6.2.4膜装置6.2.5膜的污染与清洗6.2.1膜的分类•膜是间隔两种流体的一个阻挡层。它可以是均相的或非均相的、对称型的或非对称型的、固体的或液体的、中性的或荷电性的,其厚度可以从几微米到几毫米。•膜的种类很多,分类的方法也很多,比较通用的有四种:即按膜的性质分类、按膜的结构分类、按膜的用途分类和按膜的作用机理分类。按膜的来源形态和结构分类合成膜液膜——乳状液膜、带支撑层液膜固膜有机膜无孔膜(不对称)荷电膜复合膜转相膜无荷电膜复合膜转相膜多孔膜——对称膜、不对称膜无机膜——多孔膜(对称或不对称)生物膜——原生质膜、细胞膜、动物皮6.2.2膜材料•制造膜的高分子材料很多,大致可分为三大类:(1)天然物质衍生物:如醋酸纤维素、再生纤维素等;(2)人造物质:如聚砜、聚酰胺、聚乙酰等。(3)特殊材料:如电解质复合物、多孔玻璃、ZrO2/碳等。6.2.3膜的性能参数•对膜的基本要求:(1)透过速度快(孔穴密、厚度小);(2)选择性好(孔径分布集中);(3)机械强度好;(4)耐热、耐酸碱,化学惰性;(5)不易被污染,易于清洗和再生;(6)价格低廉,易于制造。•上述条件有一些是相互矛盾的,但对某一具体场合并不要求全满足。因而膜的品种较多、性能各异,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膜。6.2.3.1水通量•水通量亦称透水率或水透过率,指一定条件下(通常为0.35MPa,25℃),以纯水做试验时,单位时间单位膜面积的通过量:•微滤膜:20~20000m3/m2.d;•超滤膜:0.5~200m3/m2.d•反渗透膜:0.5m3/m2.d•实际使用时,水通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溶质分子在膜表面上的沉积和溶液的性质。实际的透过速度变化很大,通常不到纯水的10%。6.2.3.2截留率•指膜装置对溶质的截留分数,其定义为:BPBPBcccccR1•如R=1,则CP=0,表示该溶质全部被截留;•如R=0,则CP=CB,表示该溶质能自由通过膜。Q0,C0QB,CBQP,CP进料液浓缩液透过液(1)间歇操作时的截留率R•对于间歇式操作,由于很难测得同一瞬间的透过液和保留液的浓度,截留率可按下式计算:FFRFVV,nnccRncc000)ln()/ln(:其中或V0,C0VF,CF(2)溶质收率•对于连续操作:0001ccnQcQcQcQcQcyBBBPPBBBB•对于间歇操作:10001RFFFnccnVcVcyn——浓缩倍数Q0,C0QB,CBQP,CP进料液浓缩液透过液VF,CF6.2.3.3截留分子量(MolecularWeightCut-off)•本意为膜所能截留的最小分子量。•通常所说的截留分子量是指截留率为95%时的分子量。•如图所示为膜的截留曲线。•对于陡直孔膜:截留率为95%时的分子量为6万,记为MWCO0.95=6×104。•对于斜坦孔膜:MWCO0.95=65×104截留率R分子量M斜坦孔膜1.00.80.60.40.201001000100001000001000000陡直孔膜0.956.2.3.4影响截留率的主要因素•除溶质的分子大小外,截留率还与下列因素有关:(1)分子形状:线性分子的R值低于球形分子。(2)吸附作用:膜对溶质的吸附作用使R值上升。(3)桥架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高分子溶质的存在,其R值比单一高分子时会有所提高。(4)温度升高,粘度降低,吸附作用减少,R值下降。(5)进料速度加大,切向流的剪切作用增大,浓差极化减少,R值下降。(6)pH、离子强度等会影响生物大分子的构象和形状,因而影响R值。6.2.4膜装置(UF、NF、RO)•基本要求:(1)尽可能大的有效面积;(2)为膜提供可靠的支撑装置;(3)膜面切线方向的速度相当快,使膜表面的浓差极化达最小;(4)提供可引出透过液的方法;(5)保留体积小,无死角,更换、清洗方便。6.2.4膜装置(UF、NF、RO)•基本装置形式:(1)板式——UF、NF、RO(2)管式——UF、NF、RO(3)螺旋卷式——NF、RO(4)中空纤维式——UF中空纤维膜:•将制膜材料纺成空心丝即为中空纤维,内径一般为0.8~1.4mm,外径为1.4~2.3mm。•中空纤维的特点:(1)单位容积设备的过滤面积非常大;(2)不需支撑物,设备简单,造价低;(3)动力消耗低;(4)不能处理带颗粒物料,内流型不能处理悬浮物料。(5)操作压力较低,一般0.5MPa,因而不能用于反渗透。内流式中空纤维:料液浓缩液透过液透过液外流式中空纤维:透过液料液料液6.2.5膜的污染与清洗•在操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透过液通量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膜的污染(Fouling)。•膜的污染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而浓差极化是可逆的),即不能通过改变操作条件来消除。•膜的污染是膜与溶质相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