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一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09年秋蕲春一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命题人:王斯玉第Ⅰ卷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修我矛戟(jī)葳蕤(wēiruí)B.晏晏(yànyàn)尔卜尔筮(shì)其水汤汤(tāng)靡有朝矣(zhāo)C.匪我愆期(qiān)于嗟女兮(jiē)渐车帷裳(cháng)体无咎言(jiù)D.暧暧(àiài)将子无怒(jiāng)犹可说也(yuè)呦呦(yòuyòu)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戮没莫明其妙呕歌惆怅而归B.嗔目感人肺俯火钵张灯结采C.迟顿气势磅薄彳亍人事沧桑D.寥廓星辉斑斓辽阔夙兴夜寐3、依次填入下面全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它必须代圣人立言,在形式上也必须遵守一些死板的_____。1905年,清朝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制度,八股文随之失去它的实际效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它作为封建旧文化的象征之一,受到严厉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成了无人肯说的_____话题。A.限定抨击生僻B.限制批评生僻C.限制批评冷僻D.限定抨击冷僻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新疆青河县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草原文化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夏天,前往游览观光的中外客人及考古探秘的学者不绝如缕....。B、2007年,江苏队一举夺得了全国男子手球锦标赛亚军,2008年,他们在主力门将受伤缺赛的情况下,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又再次卫冕....。C、惠普公司能在竞争激烈的黑白打印机市场中稳执牛耳....,赢得市场66.9%的份额,是因为他们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创新技术,完善销售体系。D、日前,在广州上演的大型音诗画晚会《永远的春天》,给观众带来了如诗如画的视听体验,每当节目结束,全场就爆发出如雷贯耳....的掌声。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在郑州举行,广东参展的出版物至少有4500种以上,其中《王蒙自传》、《我在央视》等一批精品备受读者青睐。B、叶永烈编著的《天文知识》,丰富而系统地介绍了浩瀚太空里星球演变、星云飘移的科学原理,为我们展现了宇宙中一幅幅美妙的图画。C、我们必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D、如今,拉萨市堆龙德庆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出产的草莓、土豆、豌豆尖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寻找地底的另一个生物圈吴再丰近年来,人们得知在地底深处,没有阳光和氧气,且高温、高压的严酷环境中,出乎意料地生息着各种微生物。它们完全不享受太阳的能量,大多是靠从地球内部涌现的化学能量合成有机物来生存。这样的生活方式彻底推翻了我们此前掌握的科学知识,可谓是新的生命的形式。地下的温度随着靠近地球内部的热地幔而升高,每距地表深1000米,地温约上升20℃至30℃。我们知道现阶段生物生长的最高温度记录是113℃,所以乐观地估计生物生长的最高温度值是120℃至150℃,由此认为在距地下5000米左右的地方仍是微生物可能生息的环境。如果估算这样的地下微生物的生物量,有可能是远远超过迄今为止所知道的陆上或海上的生物量总和。地下生物圈是地球最大的生物圈,这是地球上留下的至今尚未开拓的巨大生物圈。地表附近的水,例如在农田中,每毫升有100万~1000万个微生物。据科研机构的调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值几乎到地下840米不变。甚至在近1000米的地下,生存着几乎与地上同样数量的微生物。地下微生物的住处是在地下的岩石等缝隙空间。因微生物的尺寸是1微米左右,所以只要有此尺寸大的缝隙、裂缝和水,微生物就有存在的可能性。那么,在地底的大量生命是怎样维持生命的呢?其方法是靠地底的岩石营养为生。所谓岩石营养是从无机物(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生存在无太阳和氧的地底的岩石营养生物将氢或甲烷、硫化氧等氧化获得化学能量。氧化剂使用尽可能有的二氧化碳和硫酸、硝酸、铁、锰等一切物质代替氧。这样获得化学能量的生活方式称之为“靠地球为生”的生活方式。-2-地下是高温、高压,既无氧又无光的严酷环境。在讨论地下生物圈的物理量同时,还应想到地下生物是地球诞生的原始生命的直系子孙,而非地上生物。不仅如此,作为地球生物圈角落的地底那样的极限地带,也是与外星世界的交接处。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怎么回事?要了解这个,知道极限环境下的生物是重要的。地球内部的巨大生物圈为我们探索生命起源乃至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线索,也是留在地球上尚未开拓的广阔边界。(选自《百科知识》2009年03期,有删节)6、从原文看,下列对于“地底生物圈”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地底生物圈的生物生长的最高温度估计在120℃至150℃之间,最深处可能在距地下5000米左右的地方。B.地底生物圈的生物生活在地底深处无氧、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它们不依赖太阳能而生存,而靠从地球内部涌现的化学能量合成有机物来生存。C.地下微生物生存在1毫米的、有缝隙、裂缝和水的地下岩石中。D.地底生物圈是地球最大的生物圈,其中微生物最多,数量估计可能远远超过陆上或海上的生物量的总和。7、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农田往下840米的水中,根据科研机构调查,每毫升有100万~1000万个微生物。在近1000米的地下,生存着几乎与地上一样的微生物。B.地底微生物的生活方式颠覆了我们此前掌握的科学知识,可以说是新的生命的形式。C.地底的大量生命是靠从无机物(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为生。这样获得化学能量的生活方式称之为“靠地球为生”的生活方式。D.我们要知道地底环境下的生物是可以更加了解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8、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地底微生物完全无需太阳能。大多是利用地球内部涌现的化学能量合成有机物来生存。B.传统意义的生物圈,主要是在陆上或海中,其中的生物都是利用太阳能生活。C.对地球微生物的起源研究可以让人类找到如何摆脱能源日渐减少的困境的办法,使人类走出依赖太阳能生活的潜在危机。D.地球生命起源的生活环境与地底生物圈的生活环境都属于极限环境,高温、高压,既无氧又无光。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游虞山记沈德潜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②极。有土垤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黮,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嵚,如关斯辟,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虞山去.吴城才百里离开B、余已治.筇屐,不能阻治理C、山脉怒坼.,赭石纵横裂开D、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体会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辛丑秋,将之.江阴②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B、①龙不胜,破其山.而去②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C、①取径以.南,益露奇境②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D、①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②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11、下面的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登山所见情景的一组是(3分)()①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②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③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④云光黯黮,迷漫一色,莫辨瀛海-3-⑤龈腭摩天,崭绝中断⑥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⑤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游。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遗,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第Ⅱ卷四、(24分)13、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②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1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鹧鸪天①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①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②玉瀣(xiè):美酒。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1)你读出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分)(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2)如今人,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3)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再别康桥》)(4),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5)子曰:,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6),小人长戚戚。(《论语》)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木车的激情张炜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