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在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保护高层论坛上的总结讲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在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保护高层论坛上的总结讲话各位院士、专家,同志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高层论坛马上就要结束了。下面我就本次论坛作个小结,并就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谈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一、论坛主要特点本次论坛是在全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编制十二五规划,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民生水利建设的背景下召开的,也是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中科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举措。论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达到了预期目的。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规模小、层次高。会上水利部胡四一副部长、中科院丁仲礼副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同志出席论坛并做了十分精彩的发言。沈国舫、袁道先等五位院士,以及长期从事水土保持研究的20多位知名专家参加论坛并发表了独特的见解。参加论坛的单位涉及国家科技部、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土部中国地质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可以说,这是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领域顶级专家的一次高层论坛。二是时间短、论题多。今天,水保司刘震同志报告了我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战略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中科院傅伯杰教授报告了十二五生态保护科技发展战略,李锐研究员报告了973项目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的阶段成果,曹建华、屈建军两位研究员分别论述了西南岩溶区水土流失过程与综合防治机制和水风蚀复合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项目课题,论坛内容丰富、观点精彩,基本代表了我国水土保持科技的前沿水平。三是研讨深、观点好。刚才,各位院士和专家就水土保持科技提出了众多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丁仲礼副院长提出科学家要更加关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强调实用性,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刘燕华副部长提出要充分论证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公益性,课题研究要紧密结合工程、突出保水、关注研究尺度等重要建议。沈国舫院士提出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建议将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列为国家重点工程。袁道先院士强调西南石漠化要综合治理,要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刘震司长在报告中提出了近期需要加强的八大研究方向。傅伯杰研究员认为生态系统由结构性破坏向功能性紊乱发展,由整体性退化向整体性扭转和局部退化发展,经济发展和全球变化引起的新的生态问题。论坛研讨深入、建议观点很好,我们将于会后认真研究与吸收。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水土保持科技事业发展的各位院士、专家,再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二、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近年来,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大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结合科考成果,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我国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联合开展科考活动。2005年至2008年,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了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工作,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土保持领域影响最大的一次综合性科学考察。科考成果凝聚了钱正英、孙鸿烈、沈国舫等众多院士、专家的辛勤劳动,系列专著即将于今年正式出版发行,这将又是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二是建立科技合作机制。在科考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与水土保持部门建立了密切联系,实现了上下联动,形成了整体合力。为延续这种成功的工作机制和模式,建立水保部门、科研部门和决策部门的长期合作机制,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和水利部协商成立了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协作工作委员会。该委员会以科学研究为首要任务,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部委专项研究等,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以及院士、专家、学者的重要作用,开展科技攻关,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科技支撑。三是制定科技发展纲要。为推动我国水土保持科技事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科技贡献率,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水利科技发展规划》,综合科考成果,我们组织制定了《全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分析了水土保持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明确了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了水土保持科技重点研究领域和主要土壤侵蚀区研究重点,以及水土保持科技发展保障措施,是全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四是开展重大课题研究。结合科考,紧紧围绕黄河中游、长江上游、东北黑土地保护、石漠化治理、南方崩岗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和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治理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近两年来,973计划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国家支撑计划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关键技术、长江上游坡耕地整治与高效生态农业关键技术试验示范、红壤退化的阻控和定向修复与高效优质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松嫩-三江平原粮食核心产区农田水土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以及水土保持措施调控鄱阳湖径流泥沙技术研究等14项水利行业公益性项目相继开展。项目研究区域涉及了科考的七大片区,研究成果将极大地提高我国水土流失防治水平和防治速度。五是强化科技水保等基础工作。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已建成7个流域中心站、29个省级总站和151个分站,水土流失监测预报能力显着增强。全国已建和在建的科技园区达到130多处,水利部命名了49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涉及标准和规范61项,已颁和在编的标准达46项。随着监测、科技园区和标准规范的不断完善,水土保持工作基础更加坚实,社会影响力明显提高。三、加快科技水保创新步伐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就加强生态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做出了重大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水利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夯实农业农村基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强调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水土保持作为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广大干部群众和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坚持预防为主、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坚持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坚持尊重自然、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坚持创新机制、不断增强水土保持发展活力;坚持依靠科技,提高治理的水平和效益。近10年全国累计治理小流域2万多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万平方公里,近1.5亿人从中直接受益,2000多万山丘区群众的生计问题得以解决。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水土流失区正是地表系统物质、能量过程最为活跃的地区,且其强度和分布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人类活动对地表系统影响愈加深重的背景下,如何加强这些区域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及水土资源的管理,水土保持科技水平的提高至为关键。当前,紧要的是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基础理论需要创新发展,实用科技成果推广不够、应用不多,生产实践提出的实际课题越来越多,信息技术应用欠缺,基层观测站点建设亟待加强等。我们要按照中央领导关于生态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批示精神,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做好科技水保工作,把科技进步成果转化为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方法与措施、促进水土保持事业科技进步、创新发展。一要推动水土保持事业科学发展。科考提出了我国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对策,今天各位领导和院士专家也提出了很多富有见地的建议和意见,我们要认真研究这些建议,在修订《水土保持法》、编制《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制定十二五规划和开展第四次全国水土保持普查、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工作中,充分吸收科考的重要成果和有关建议,促进科考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要开展水土保持重大科技攻关。按照《全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纲要》,围绕科考提出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当前水土保持实践急需解决的实际课题为重点,结合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研究方向和重点,以97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和水利行业公益性等重大项目为依托,加强重大基础理论和水土流失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和推广,力争在十大基础理论问题和九大关键技术方面有重大突破,形成一批事关水土保持发展的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建议,获得一批原创性、应用性研究成果,开发一批面向水土保持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三要加强科技水保平台建设。加快建设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二期工程。做好全国第四次水土保持普查工作。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动态监测,发布年度水土保持监测公报。组织实施好《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发展纲要》。推进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完善各类水土保持网站和信息库建设,实现信息互联共享。四要发挥科技水保的支撑作用。坡耕地治理、黄河中游、长江上游、东北黑土地保护、石漠化治理、南方崩岗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规模和范围越来越大,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治理也不断深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实践发展很快。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迫切需要组织开展联合攻关,力争有所创新、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以切实提高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科技水平和治理效益。五要强化科技水保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好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协作工作委员会这一重要协作平台,进一步完善科研、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希望广大院士、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继续为水土保持工作出谋划策,水土保持部门也要积极主动为科学家、专家的试验研究创造条件,努力使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提升水土流失防治水平。同时,要加强水土保持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国际先进理念与技术,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力度,提升我国水土保持的国际影响力。各位院士、同志们,虎年新春就要到了,借此机会,我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愉快,阖家幸福、万事顺意!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