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纹饰·民族风格》单元题目:让生活插上翅膀课题名称:传统纹饰·民族风格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年级:初二课时:2教材分析纹饰是器物上是装饰花纹的总称。一般分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角隅纹样连续纹样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古朴素雅的彩陶、奇诡神秘的青铜器、单纯浑厚的汉画砖、绚丽多彩的丝织品等,其上面镂刻绘制精细、显示意匠之美的纹饰,强烈地反映着各个时代不同的审美时尚、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格。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了解、研究传统纹饰的用途、种类及构成美的因素;二是了解传统纹饰的造型方法。本课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教学重点是探究中国传统纹饰的特点和形式美感。主要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传统纹饰的种类和构成美的因素,掌握抽象纹饰与具象纹饰各自的特点。本课教学内容较多,涉及面很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引导学生研究传统纹饰时,要从纹饰的人文内涵方面加以引导。1课时时间较为紧张,可根据学生情况降低要求。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一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对祖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比如彩陶、青铜艺术,但对其中的传统纹饰的风格、美感了解不够,加上学生生活在卡通时代,在生活中缺少对传统纹饰的感受,不利于学习活动的深入展开。但正因为了解不多,有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教师因加以引导,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思路1、重视作品的赏析,通过设问、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理解传统纹饰的种类和构成的形式规律。2、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引导学生质疑、答疑。3、“欣赏·评述”与“造型·表现”相结合,突出本课的“综合·探索”课型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传统纹饰的特点、用途和种类。2、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赏析活动,运用比较专业的术语评价喜欢的作品纹饰,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见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综合探索活动,使学生感悟传统纹饰的艺术魅力和民族风格特点,热爱传统文化,体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学要点重点:了解传统纹饰的种类和构成的形式规律及造型方法。难点:传统纹饰的形式规律及造型方法。解决办法: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出对称均衡、变化统一的基本规律和夸张变形、适合添加等造型方法。兴趣点:纹饰的独特美感和丰富的寓意。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教学资源教学准备资料:传统纹饰的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学生: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准备绘画工具及材料。作业要求基本要求:能说出传统纹饰的用途和种类并进行简单绘制。较高要求:了解传统纹饰的美感和人文内涵。兴趣点:在器物上进运用传统纹饰进行装饰。评价建议1、学生是否能够按老师要求做好课前准备?2、学生是否能够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和知识进行作品赏析活动?3、学生是否掌握了传统纹饰的用途和种类?并能够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和认识?4、小组讨论是否合作、积极主动?学生能否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作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引入1、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在讲台前摆放几件传统纹饰装饰的器物,发放学习资料。2、话说“祥云火炬”,引入课题。3、出示课题和学习评价标准。学生分组就座学生回答由学生熟悉的话题引入,活跃氛围提出学习要求课堂发展欣赏与探索1、这一课的内容比较多,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想知道大家都有什么问题?有哪些学习要求?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的想法汇总起来,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多,最有价值?2、引导同学们提出问题,若同学们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讨论,并提出问题。由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竞不多、不理想,则教师提出问题供思考:纹饰的应用、纹饰的种类、纹饰的美感因素、纹饰的内涵……3、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突出学习重点,及时表扬活动积极的小组和同学。这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够回答,予以解决?展示同学们提出的主要问题,结合重点作品,请同学们自己解决!4、教师总结结合作品范例进行解析,重点讲述纹饰美感的因素。造型与表现在实物或器物轮廓内进行纹样填充。提醒学生根据器物的形状、功用选择合适的纹样和相应的手法(变形、添加、适合等)进行装饰展示与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指导学生填写评价表格教师结语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各小组进行问题竞赛学生练习,交代注意事项,教师巡视辅导并适当演示作业展示、评价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发表自己的感受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问题释疑教师归纳总结,使知识形成系统性通过简单练习,使学生学会将传统纹饰应用于生活的装饰和美化学会评价,深化知识和能力教学延伸指导学生继续收集关于传统纹饰的相关资料,做好下节课课前准备。教学反思以生为本快乐学习本课的学习内容繁杂,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要想在短短的一节课里,让学生对传统纹饰有一个全面的、比较深入的了解,难度确实很大。如何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怎么处理教材?是本节课的关键。根据有效教学的理念,我遵循了这样几点原则:1、以学生为本,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强调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3、注重教学生态和谐平衡。在本课教学中,设计思路是以创设问题情景为主线,给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和谐、开放、互动的交流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完成教学任务。因为是易地教学,学生情况不熟悉,课前准备也不可能充分,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学习状态如何?有什么学习要求?都是未知数,因此在“欣赏·评述”环节中,我着力营造一种开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般情况下,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说明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厚,提出的问题多,讨论的深度就会加深,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会大大提高。另外通过问题,老师可以了解学生所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才能展开,这样的“欣赏·评述”教学就不会显得枯燥无味。虽然,一开始学生响应的并不积极,通过语言激励、降低难度、改变问话的方式等手段启发,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很多学生提出了问题,有些问题还颇有深度,出乎我的预料。这节课我之所以敢让学生来“掌权”,首先在于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虽然我“准备”不了学生,但我可以充分的“准备”我自己。我尽可能多的想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状况,我尽量做到语言幽默点,态度和蔼点,方法多一点,让学生学得轻松些快乐些。课件的设计也我这节课的重要环节,本节课涉及的知识要点和素材尽可能多的组织进课件,学生问到的问题和需要展示讲解的素材基本都能在上面反映出来,并且通过链接,灵活切换,应对自如,保证了讨论活动的顺利进行。注重课堂评价。优秀的教师能够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进行反馈,并随之调整教学的要求和方法。在这方面本节课运用评价工具,设计评价项目,通过评价营造一种学习、竞争的氛围。通过小组竞赛,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不足与思考:1、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知识的梳理不够,因为学生的问题比较散乱,跳跃性大,学生的思维容易被打断。2、后半段的练习也显得匆匆忙忙。要过程还是要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初中的美术课应以重过程、重体验为主。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开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创设一定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进行思考、问答,并且形成习惯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