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湘西世界的精心构筑者”沈LOGO教学要求对他的文学贡献主要把握两方面:一是创造了寄寓自然、健康、和谐人性的“湘西世界”,以文学形式探讨健全的“生命形式”。二是创造了极寓诗意的抒情小说文体,这是其在文体上的创新。本章评介著名作家沈从文。这是一位相对远离现代文学主潮的作家,对他的评价,不能止于用政治标准,还应当从现代文化转型的角度考察其创作的立场及其文学世界的审美价值。LOGO教学要求学习这一章,应偏重于文学的鉴赏,并思考像沈从文这样相对远离现实的作家,是如何以独特的视点创造其“文学世界”的。此外,对沈从文的主要作品,包括沈从文散文的成就也应有知识性了解。LOGO内容框架第十三章沈从文:“湘西世界的精心构筑者”第一节我所知道的沈从文:沈从文生平和创作第二节创作概况及特则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和题材第三节湘西系列小说之中篇小说代表作《边城》第四节湘西系列小说之长篇小说《长河》第五节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点第七节沈从文的散文LOGO评论必读汪曾祺:《又读〈边城〉》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王安忆:《走出凤凰》LOGO研究资料书目从边城走向世界(凌宇)1985,三联。我所认识的沈从文(朱光潜、张充和等)1986,岳麓书社。沈从文作品欣赏(吴立昌)1988,广西教育出版社。沈从文传(凌宇)1988,十月。LOGO过渡页TRANSITIONPAGE第一节我所知道的沈从文1——沈从文生平和创作LOGO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京派代表作家,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专家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懋琳、璇若等。LOGO一、童年少年时期——湘西人、乡下人二、1924-1949——作家沈从文三、1949-去世——学者沈从文LOGO沈从文湖南凤凰县人。自称是“乡下人”一、童年少年时期——湘西人、乡下人LOGO在《习题》里他这样说:“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不骄傲,也不再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的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LOGO孔庆东说:“其实这不是谦虚,是典型的自卑心理。他要用乡下人证明我比你们城里人还要强。人觉得自己在某个方面有弱势,有各种处理方法。有一种方法是不断强调自己的弱,用自己这个弱去比人家的强,最后把人家比下去。他一辈子都没有摆脱这个情节,永远记得自己的缺点,永远记得自己不是大城市出身的。”LOGO他身上流着苗、汉、土家各族的血液。祖母刘氏是苗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沈从文的母亲对沈从文影响很大。LOGO沈从文说:“我的母亲姓黄,年纪很小时候就随同我一个舅父在军营中生活,所见事情很多,所读的书也似乎较爸爸读的稍多。外祖黄河清是本地最早的贡生,守文庙做书院山长,也可说是当地惟一读书人。所以我母亲极小就认字读书,懂医方,会照相。舅父是个有新头脑的人物,本县第一个照相馆是那舅父办的,第一个邮政局也是舅父办的。我等兄弟姊妹的初步教育,便全是这个瘦小、机警、富于胆气与常识的母亲担负的。我的教育得于母亲的不少,她告我认字,告我认识药名,告我思考和决断——做男子极不可少的思考以后的决断。我的气度得于父亲影响的较少,得于妈妈的似较多。”LOGO14岁的沈从文就按当地风俗参加了本乡土著部队。先后当过卫兵、班长、司书、文件收发员、书记。LOGO1922年,在“五四”余波的感召之下,只身离开湘西来到北京求学。年轻的他清醒地意识到“开始进入到一个使我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学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了”。(沈从文:《从文自传•一个转机》)LOGO1、1924-1927年——创作初期二、1924-1949——作家沈从文2、1928-1930年之前——创作的第二阶段:湘西牧歌的滋生阶段3、1930年-1937年——创作的成熟期4、1937年抗战-全国解放——发展期:生命与创作的沉潜期LOGO1924年,沈从文以“休芸芸”的笔名发表了处女作《一封未曾付邮费的信》。从此至1927年间,他的作品屡屡见于《晨报副刊》、《现代评论》、《小说月报》、《新月》等刊物,出版《鸭子》(1926年,第一部作品集)《蜜柑》(1927年)等小说集,渐渐闻名。1、1924-1927年——创作初期LOGO1928年,沈从文离京赴沪。并于次年与胡也频、丁玲(胡也频左联五烈士之一,二人是恋人关系)合编《红黑》《人间》杂志。2、1928-1930年之前——创作的第一阶段湘西牧歌的滋生阶段LOGO1929年,被当时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在那里他爱上了女学生张兆和。2、1928-1930年之前——湘西牧歌的滋生阶段二人于1933年在北平的中央公园宣布结婚,从此才子佳人相濡以沫。LOGO生活的压力催生了大量的作品,《入伍后》《好管闲事的人》《老实人》《雨后及其他》《不死日记》《篁军日记》《阿丽思中国游记》《龙朱》《神巫之爱》等相继出版。LOGO依据内容和风格特征而言,沈从文在1930年之前这段时间的创作,可以概括为第二个阶段,也是湘西牧歌的滋生阶段。LOGO沈从文谈到当时的创作动机时曾讲:“加之鲁迅先生起始以乡村回忆题材的小说正受广大读者欢迎,我的学习用笔,因之获得不少勇气和信心。”LOGO1930年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执教,创作日丰,逐渐走向成熟。1933年返回北京,主持《大公报•文艺副刊》,《大公报》文艺奖,有力地扩大了京派的影响。1933年沈从文发表评论《文学者的态度》,倡导文学的独立性,反对文学与政治、商业结缘,引发了“京派”、“海派”的论争。3、1930年-1937年——湘西牧歌的成熟期LOGO他的文学主张却逐步明确、完善起来。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LOGO1930年--1936年间,沈从文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石子船》《从文子集》《一个女剧员的生活》(不是《一个女演员的生活》)《虎雏》《都市一妇人》《月下小景》《阿黑小史》《游目集》(不是《游园集》)《如蕤(ruí)集》《八骏图》《新与旧》《从文小说习作选》《沈从文选集》《沈从文小说集》,散文集《湘行散记》,传记《记胡也频》《从文自传》《记丁玲》《记丁玲续集》以及评论集《沫沫集》,文论《废邮存底》等,代表他较高艺术水准的中篇小说《边城》(1934年)也创作于这一时期。LOGO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沈从文辗转流亡,经湘西去云南昆明,途径沅陵县住了3个多月。前的湘西为战火所染,受伤初愈的弟弟再次开赴前线,沈从文静谧的牧歌世界遭受到了搅扰。以湘西事变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长河》(第1卷)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着笔的。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间时编《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4、1937年抗战-全国解放——湘西牧歌的发展阶段:生命与创作的沉潜期LOGO第三阶段的创作,仍然捍守着牧歌理想,同时更多的现实性因素渗入进来,凝聚着对社会、人生更为复杂的智性思考。但另一方面,牧歌中又时常跳动着不和谐的音符。横行乡里的保安队长敲诈橘子、调戏夭夭,破坏了长久以来和谐的人际关系。LOGO建国后,(沈从文于1948年12月31日在一张条幅上写下“封笔试纸”之后)停止了文学创作,长期从事文物研究工作。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和物质文化史,并且在这个领域再创了生命的辉煌。三、1949-去世——学者沈从文LOGO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等文。1969年赴湖北咸宁干校,在双溪看菜园子。1971年获准回北京。1978年调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他以作家的身份被邀请参加第三次文代会,增补为全国文联委员。1980年赴美讲学。LOGO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书,此为第一部系统研究古代服饰的大型学术专著。LOGO1988年5月10日下午五时三十分,沈从文因心脏病猝发,在家中病逝,走完了他86年的生命历程,也把无限眷念留给了白发苍苍的妻子。1983年沈从文患了脑血栓,造成左身瘫痪。1983年沈从文患了脑血栓,造成左身瘫痪。1988年5月10日下午五时三十分,沈从文因心脏病猝发,在家中病逝,走完了他86年的生命历程,也把无限眷念留给了白发苍苍的妻子。LOGO巴金的唁电说:“文艺界失去一位杰出的作家,我失去一位正直善良的朋友,他留下的精神财富不会消失。”LOGO遵照先生遗愿和家乡人民的请求,在沈老逝世4周年的祭日,即1992年5月10日,沈从文的骨灰在家人的护送下魂归故里凤凰;他的骨灰一半撒入清澈秀丽的沱江,一半安葬在风景旖旎的听涛山麓。一块天然的五色巨石肃然矗立,成为沈从文墓碑独特的标志。LOGO墓碑镌刻着沈先生蕴含很深哲理的手迹铭文:“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LOGO过渡页TRANSITIONPAGE第二节创作概况和小说特色2LOGO一、创作概况沈从文创作宏富,作品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沈从文的散文成就也很高,且比小说更有历史感,也更能直接表露他自己的灵魂与情思。2002年12月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沈从文全集》32卷,1000多万字。LOGO一、创作概况(一)作品集主要有:《鸭子》《蜜柑》《入伍后》《好管闲事的人》《老实人》《阿丽思中国游记》《篁君日记》《山鬼》《雨后及其他》《长夏》《阿丽思中国游记》《不死日记》《呆官日记》《男子须知》《十日夜间》《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凤子》《一个天才的通信》《沈从文甲集》旧梦》《石子船》《沈从文子集》《龙朱》《一个女剧员的生活》《虎雏》《记胡也频》《泥途》《都市一妇人》《慷慨的王子》《阿黑小史》《月下小景》《一个母亲》《沫沫集》《游目集》《如蕤集》《从文自传》《记丁玲》《边城》《八骏图》《从文小说集》《湘行散记》《从文小说习作选》《月下小景外八篇》《新与旧》《废邮存底》《一个妇人的日记》《记丁玲》《湘西》《昆明冬景》《主妇集》《绅士的太太》《烛虚》等。LOGO(二)创作分期情况1、创作前期2、创作中期3、成熟期4、发展期5、建国后LOGO1、创作前期:早期创作,即1924年-1927年,主要写到北京后的碰壁、遭遇,受到的冷眼,主要是对生活的回忆,重在叙述人生经历。喜悦的、甜蜜的和厌恶的、憎恨的两种感情倾向都有。2、创作中期:1930年前,即1927年-1930年。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文学创作自觉期的转折期。题材范围广,个人经历,乡村、都市都写。《柏子》、《萧萧》、《烟斗》、《绅士的太太》等LOGO3、成熟期:1930年之后,即1931年-1937年。视野所关注的是整个社会人生,但以湘西世界为主。《边城》》等代表作问世。4、发展期:1937年-1949年,湘西牧歌之外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增加了现实的因素。如《长河》等。5、建国后:文学创作道路终止,开始学术研究。如《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LOGO二、小说主要特点:独特的文艺观和题材沈从文认为:“一个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一)独特的文艺观:LOGO沈从文先生在《习作选集•代序》里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LOGO独特文艺观:疏政治而亲人性与左翼文坛注目于社会历史之“变”不同,沈从文却潜心于表现“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的人性之“常”。主要不是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而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审视和剖析人性。LOGO最初被称为“文丐”(思想陈腐,只会讨好世俗);左翼称之为“无思想,无灵魂的作家”;五十年代认为他是“一个反动作家”、“一直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又是一个有了“文学理想失落”的沈从文。批判LOGO到了80年代后对沈从文进行了重新评价,有人称他为“中国短篇小说之王”,“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一个仅仅次于鲁迅的大家”。所以,直到2002年12月北岳文艺出版社才出版了《沈从文全集》32卷,10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