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2一、货币政策含义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它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预期达到的货币政策效果等三大要素。货币政策由谁来制定和实施呢?答:货币政策通常由一国的中央银行来制定和实施。中央银行在国家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制定货币政策,并凭借其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机构的特殊地位和拥有的货币发行特权,运用各种政策手段组织货币政策的实施。第一节货币政策及其目标3二、货币政策基本特征1、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2、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3、货币政策主要是间接调控政策4、货币政策是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4?考考你:以下哪个选项是货币政策的特征()A、微观经济政策B、调节社会总供给的政策C、主要是直接调控政策D、短期连续的经济政策5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monetarypolicy),必须围绕着货币政策目标进行。一般认为,货币政策目标由操作目标(operatingtarget)、中介目标(intermediatetarget)和最终目标(ultimategoal)三个渐进式的层次组成。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基础货币准备金其他货币供给量利率其他充分就业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7二、货币政策终极目标货币政策终极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和信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8(一)物价稳定物价稳定:即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防止通货紧缩,把物价波动控制在社会经济发展可以承受的幅度内。把一般通胀率控制在3—5%以内。9(二)充分就业1、一般认为:要把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水平。通常指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2、西方经济学者认为:充分就业,并不是社会劳动力的100%的就业,应该将两种失业排斥在外。一是摩擦性失业,即由于短期内劳动力的供求失调,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失业。二是自愿性失业,即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专业而造成的失业。所以失业率在3—4%以内为处分就业。3、凯恩斯学派的观点:凯恩斯学派认为:社会经济中除了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之外,还存在着非自愿失业。即劳动者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但是仍然找不到工作,即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只有消除了非自愿失业,社会才能实现充分就业。10(三)经济增长一般是保持国民生产总值的稳定持续增长。目前世界各国一般是以剔除价格因素后的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指标,来近似地衡量一国的经济增长状况。◐GDP与GNP◐绿色GDP理想的经济增长曲线不理想的经济增长曲线11(四)国际收支的平衡◐一般的目标是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要防止长期、巨额的顺差和逆差。巨额的顺差:通胀压力大;货币升值,打击出口;易生国际摩擦。巨额的逆差:外汇储备减少,国际支付能力下降;民族工业受打击,失业率上升;财政收入减少;GDP下滑。12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定义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或最终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察和调整的指标。(二)中介目标选择的标准◐可观测性——能够观察货币政策作用的效果和实施进度,相关资料容易迅速获得。◐可控性——必须能够由中央银行控制,处于政策工具的作用范围内。◐相关性——与货币政策终极目标有密切的稳定的联系。(三)中介目标的指标◐利率◐货币供应量◐汇率◐通货膨胀率13货币政策工具(monetarypolicyinstrument)是由中央银行掌握和具体实施的,它的运用可对基础货币、银行储备、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以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意义: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来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从其操作对象来划分,可分为三类: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四、货币政策工具14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其它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体系15(一)、一般性信用控制工具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央银行主要运用三个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对经济进行调控。这三个工具是针对货币信用总量进行调节的,而不是对特种信用量的控制,所以,我们又将其称之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1、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金融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其按照规定的比例计提并上缴存款准备金。目前,凡是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一般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16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作用原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小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能力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规模减少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提高利率的提高货币供应量减少投资、消费减少172、再贴现率政策再贴现政策的含义:——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再贴现贷款的数量,从而对货币供给量发生影响。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18再贴现政策工具作用原理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融资成本提高商业银行超额储备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提高市场利率提高消费和投资减少减小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能力193、公开市场业务(1)、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数量,从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进而实现政策目标。(2)、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原理:买入证券——投放货币卖出证券——回笼货币20公开市场业务政策工具作用原理卖出有价证券减少货币供应量同业拆借利率上升市场利率上升消费与投资减少21(二)、选择性信用控制工具1、选择性信用控制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2、选择性信用控制工具的种类:主要有:消费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等。(1)、消费者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措施与办法:停办;提高首次付款金额;缩短分期付款的期限;限制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消费品的种类,并严格审查其付款能力等来抑制消费,促进市场平衡.22消费者信用控制:汽车价格首付余额还款期限每月还本20万20%4万16万20月0.8万20万40%8万12万10月1.2万20万10%2万18万40月0.45万23(3)、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对证券交易的各种融资活动进行控制。(2)、不动产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措施.(与消费信贷控制相似)措施:规定信用交易比例;规定银行为经纪人的证券抵押贷款的比例。24(三)、直接的信用控制1、直接的信用控制: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2、其手段主要包括:◐利率最高限制。◐信用分配(亦称信贷分配)。◐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直接干预。25(1)利率最高限:规定商业银行的定期及储蓄存款所能支付的最高利率。(2)信用配额: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加以合理分配和限制等措施。(3)流动性比率:规定商业银行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重。(4)直接干预:中央银行以“银行的银行”的身份,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施以干预。26(四)、间接的信用控制1、间接的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2、主要包括:◐道义劝告◐窗口指导◐公开宣传◐金融检查27(1)道义劝告:中央银行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和威望,劝告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影响其放款和投资方向,从而达到控制和调节信用的目的。(2)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劝告和建议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属于温和的、非强制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劝告”金融机构服从大局。中国,是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之间的行长联席会或业务部门之间的碰头会制度。平时根据需要不定期举行,专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报告信贷业务进展,中央银行则说明对经济、金融形势的看法,通报货币政策的意向,提出建议。(3)公开宣传:指央行利用各种机会向金融机构和社会宣传自己的金融政策,以求得到各方面的配合。(4)金融检查(略)28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是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目标之后,从选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进行政策操作开始,到实现其预期目标之间,所经过的操作变量、中介变量到最终目标的逐次传递过程及其作用机制。货币政策传递机制一般可以分为三类:投资支出渠道;消费支出渠道;国际贸易渠道第二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9(一)投资支出渠道传统的凯恩斯学派十分强调投资在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作用,因而有关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早期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投资支出上。关于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投资支出主要有四种理论,分别是:利率对投资的效应,托宾的q理论,信贷观点和非对称信息效应。301、利率对投资的效应利率对投资的效应实际上是凯恩斯学派的传统货币政策传递机制。他的主要思想是:货币供给(M)的增加会使利率(i)下降,利率下降又促使投资(I)增加,投资增加会引起产出(Y)的增长。其传递机制是:MiIY312、托宾的q理论耶鲁大学的詹姆斯·托宾发展了一种关于货币政策变化通过影响股票价格而影响投资支出的理论,该理论称为q理论。托宾把q定义为:q=企业资本的市场价值/企业资本的重置成本32q和投资支出有正相关关系q的变化与普通股股票价格也是正相关关系,那么,货币政策的变化与股票价格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当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引起货币供给量增加,人们发现手中的货币比他们需要持有的要多,就会按照自己的偏好安排其金融资产,其中一部分货币必然流向股票市场,造成对股票需求的增加,股票价格(PS)将会上升。MPSqIY333、信贷观点信贷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可通过银行贷款的增减刺激或减少投资支出,从而引起总产出的变化。如中央银行采取一项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货币供给量扩大,增加了银行可用资金。如果银行愿意贷款,那么贷款增加将引起投资支出的增加。M贷款IY344、非对称信息效应非对称信息效应是指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股票价格,引起企业资产净值的变化,进而影响银行贷款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从而改变投资支出的传递过程。MPS企业资产净值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贷款IY35(二)消费支出渠道货币主义的传递机制只是认为货币供给量的扩大会增加总支出,但却没有具体分析货币政策改变总支出的影响渠道。后来的学者们对此做了进一步地探索。361、利率的耐用消费品支出效应利率的耐用消费品支出效应是指货币政策通过引起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支出的决策,进而影响总需求的效应。利率的耐用消费品支出效应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如下:M利率耐用消费品支出Y372、财富效应货币政策的财富效应是指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影响股票价格,使公众持有的以股票市值计算的个人财富变动,从而影响其消费支出的效应。莫迪利亚尼最早利用其消费生命周期理论对货币政策引起的这种消费支出增加进行了研究。财富效应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为:M股票价格金融资产财富消费Y383、流动性效应流动性效应是指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股票价格,使消费者持有的金融资产价值及其资产的流动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耐用消费品支出变化的政策效应。流动性效应的传递机制可以表述为:MPS金融资产价值财务困难的可能性耐用消费品支出Y39(三)国际贸易渠道货币政策传递的国际贸易渠道是指货币政策的变动通过影响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到国内利率,利率的变化引起汇率的变动,进而对净出口产生影响的过程。意义:随着经济国际化和浮动汇率的出现,汇率对净出口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未来汇率的走势非常关注,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