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九单元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世界知识网络单元特征: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前提条件: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广泛确立;②蒸汽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提供了广阔的世界市场和丰富的原料。主要成果:①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到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也相继问世;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煤气内燃机、汽油内燃机、柴油机、卡尔·本茨发明汽车、远洋轮船、飞机得到迅速发展;③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发明电话、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④化学工业的建立:科学家从煤炭中提取氨、苯、染料等化学物品,诺贝尔发明炸药,并改良了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塑料、人造纤维等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主要特点:①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②多国同时进行,规模更广泛,发展更迅速;③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④电力取代蒸汽动力,电气时代到来。主要影响: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生产力提高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出现大量的新兴工业;垄断组织形成、发展并形成国际垄断集团;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加剧。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并形成不同的帝国主义特征。③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同时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形成新高潮。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影响下,社会主义运动有了新的发展。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企业间竞争加剧,促进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垄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最初是在流通领域、后来深入到生产领域产生了多种形式的垄断组织。随着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高速发展: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美、德、日发展较快,英、法发展相对缓慢,俄国资本主义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帝国主义的特征:基于各各不同的原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各自的帝国主义特点:美国是“托拉斯帝国主义”、德国是“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英国是“殖民帝国主义”、法国是“高利贷帝国主义”、俄国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日本是“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23.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原因:由于民族危机的空前加剧和亚洲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的新变化,亚洲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新高潮。表现: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1905~1908年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原因: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十分尖锐。斗争的主要形式:武装斗争、武装起义。突出事件: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原因:①封建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封建大地产制、考迪罗体制、天主教会势力);②拉美实际上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面临的任务:反帝反封建。突出事例: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4.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主要原因:①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发展;②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③19世纪早期以来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基本特点:①工人阶级政党、组织纷纷建立,斗争组织性增强;②合法斗争、经济斗争成为主要手段和内容;③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俄国;④在各种社会主义思想流派的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5.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根源: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本性以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经过:第一阶段(1914)西线长期对峙;第二阶段(1915~1916)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第三阶段(1917~1918)协约国阵营扩大,俄国退出战争,同盟国战败。性质: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影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涨。3高考透视【近年来高考知识点分布】年份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2000年19世纪末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美德日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一战前英德争夺殖民地的主要集中地区一战前英美法德工业产值的世界位次19世纪末英法俄日政治体制的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及其后果2001年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英国与法俄结盟的最重要原因垄断组织产生的条件和实质2002年亚洲觉醒的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范围和性质2003年18、19世纪拉丁美洲的政治状况19世纪晚期日本的外交理论、政策及其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谋求霸主地位的步骤【复习建议】上表表明,本单元在近三年高考中属于较热区,地位十分重要。考题主要以选择题和问答题形式体现,大跨度的横向整合并分析比较、重大史实的记忆、理解、概括与分析是主要考查方法和目标。也有细节知识的考查。今后仍将保持上述特点,重新出现以考查能力为主的纵向或横向大跨度性主观题的可能性较大。复习时应对本单元知识重点和难点进行逐个认真梳理、归纳,抓住这一阶段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在此基础上,尝试着进行一些纵横向比较概括。这既是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巩固的手段,更为二轮复习专题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例如,纵向方面,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前提条件、主要成就、基本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的异同,自由资本主义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区别与联系,英国对待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和影响,独立战争后至一战美国政治、经济、外交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19世纪中期至一战德国政治、经济、外交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19世纪中期至一战日本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一战与其它一些战争起因、性质、概况、结果与影响的比较,亚洲的觉醒与亚洲革命风暴的比较,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主义运动与19世纪早中期社会主义运动的比较等等;横向方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原因及影响,帝国主义的不同特征及其成因,帝国主义国家对亚非拉侵略的差异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异同等等。讲练平台【讲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两国已形成一套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请分别说出这时俄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与英法的主要差异是什么?从这四个国家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所走的道路,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历史原因。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多方面能力的问答题,包括归纳、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把具体历史现象放在特点历史条件下分析的能力,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等等。4试题以政治体制为切入口,设问环环相扣、层层推进。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和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产生垄断组织,实现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加入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但是,它们在政治体制上却仍然保留着专制主义的传统,表现为沙皇专制和天皇制,其主要的历史原因在于: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中,完全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并废弛了一度推行地方行政改革和司法改革所取得的不少成果;日本明治维新,尽管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但自始至终都打着天皇旗号,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而倒幕主力和在明治政府中掌权的也是原属封建统治阶级的中下级武士。概括而言,两国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根据题中要求,还要概括出英法两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道路,再比较提炼出本质性的原因。此题具有很高的立意和鲜明的导向性,强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地观察历史,同时展示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政治民主化迟早会取代专制体制。这类具有综合性的以考查能力为主的、有着一定理论含量的题目,是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之一。【练习】1、19世纪后半期,以十分优惠的方式将国有企业的很大一部分转给私人资本家的国是()A.英国B.德国C.美国D.日本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交战双方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B.战争的深层次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3、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之实质是()A.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本质正在转变B.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经济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局部调整D.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发生了变化4、19世纪最后起30多年里,美国工业化发展迅猛,社会相对稳定,其原因是()A.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积累了丰厚的资本B.消除了种族歧视C.工场手工业发达,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D.北方赢得了内战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前提条件不包括()A.电子和元素放射性的发现B.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C.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胜利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①卡尔·本茨的发明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②出现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③塑料和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使用④大多数新技术、新发明都有科学研究成果作基础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3.下列关于辛迪加垄断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A.属于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B.规定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C.属于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D.美国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54.第二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科学、技术、生产紧密结合B.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C.范围更广泛、发明成果更多D.生产力得到更大发展5.19世纪后期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其原因有()①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②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使用③英美等国大量资金的注入④阿尔萨斯和洛林矿藏资源的补充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6.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美、德、日的发展比较快,英法的发展相对缓慢。这主要是因为()A.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B.对封建主义改造的程度不同C.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程度不同D.原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不同7.19世纪末美、德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共同因素是()A.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采用B.海外殖民地提供了辽阔的市场C.统一政治局面的建立D.吸引大量的外来人才8.19世纪后期日本曾抛出“脱亚入欧论”,要与邻国乃至亚细亚“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表明日本对亚洲邻国及其文明的一定蔑视B.表明日本建立了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C.反应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市场需求D.为日本推行“大陆政策”提供理论依据9.列宁认为:“这个国家(俄国)的最新资本帝国主义,可以说被资本主义前的关系的层层密网缠绕着”。这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A.未能实现向帝国主义的过渡B.资本主义的发展极为缓慢C.对外侵略扩张更加变本加厉D.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很强大10.各国垄断组织出现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有()①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②列强加紧争夺投资场所③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11.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带有浓厚军国主义色彩的国家有:()①英国②德国③日本④俄国⑤法国A.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⑤12.下列关于第二国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各国工人党的上级组织B.成立于1889年7月C.内部曾形成左、中、右三派D.一战爆发后陷于破产13.19世纪后期,法德矛盾的焦点在于争夺()A.巴尔干半岛的利益B.广阔的海外殖民地C.对拉美的资本输出D.欧洲大陆霸主地位14.20世纪初,世界成为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其实质是()A.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融合为一体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