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点: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模式和设计标准,混凝土板厚设计方法;熟悉水泥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分析;了解复合式混凝土路面厚度设计;第十二章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第十二章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力学体系:弹性层状体系;弹性模量、力学强度大大高于基层和土基;抗弯拉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混凝土板尺寸的强度指标:抗弯拉应力;力学图式:弹性地基板主要损害模式:疲劳断裂概述第一节概述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特征概述第一节概述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确定土基、垫层、基层和面层的结构层位,各层路面结构类型、弹性模量和厚度;水泥混凝土面板要求具有较高的弯拉强度,表面平整、抗滑、耐磨;常用类型:普通混凝土路面、钢筋混凝土路面、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等。基层、垫层的设置和抗冻要求应符合有关规定。概述第一节概述二.设计内容和要求2.混凝土面板厚度设计3.混凝土面板的平面尺寸与接缝设计4.路肩设计5.混凝土路面的钢筋配筋率设计概述第一节概述三.设计原则1.首先保证工程的质量与耐久性。基层、垫层设计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当地材料。2.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方案比选。3.积极推广成熟的科研成果,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概述第一节概述三.设计原则4.保护环境,利于施工、养护人员的健康和安全。5.选择有利于机械化、工厂化施工的设计方案。6.地基不良地段,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稳定路基沉降。第二节损坏模式和设计标准一.损坏模式损坏模式和设计标准主要为:断裂、接缝损坏、变形和表面损坏一.损坏模式损坏模式和设计标准1.断裂①定义:路面板内应力超过泥凝土强度时会出现纵向、横向、斜向或角隅断裂裂缝。②原因:板太薄、轮载过重、板的平间尺寸过大,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过量塑性变形使板底脱空失去支承,施工养生期间收缩应力过大等。断裂破坏了板的整体性,使板承载能力降低。因而,板体断裂为水泥混凝土面层结构破坏的临界状态。一.损坏模式损坏模式和设计标准2.挤碎①定义:指邻近横向和纵向两侧的数十厘米宽度内,路面板因热胀时受到阻碍,产生较高的热压应力而挤压成碎块。②原因:由于胀缝内的传力杆排列不正或不能滑动,或者缝隙内落入硬物所致。一.损坏模式损坏模式和设计标准3.拱起①定义:混凝土路面在热胀受阻时,横缝两侧的数块板突然出现向上拱起的屈曲失稳现象,并伴随出现板块的横向断裂。②原因:由于板收缩时接缝缝隙张开,填缝料失效,硬物嵌入缝内,致使板受热膨胀时产生较大的热压应力,从而出现这种纵向屈曲失稳现象。一.损坏模式损坏模式和设计标准4.唧泥①定义:唧泥是车辆行经接缝时,由缝内喷溅出稀泥浆的现象。②原因:在轮载的重复作用下,基层由于塑性变形累积而同混凝土面板脱离,水分沿缝隙下渗而积聚在脱空的间隙内或细颗粒土中,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积水形成水压,使水和细颗粒土形成的泥浆而从缝隙中喷溅山来。唧泥的出现,使路面板边缘部分和角隅部分逐渐失去支撑,而导致断裂。一.损坏模式损坏模式和设计标准5.错台①定义:错台是指接缝两侧出现的竖向相对位移。②原因:当胀缝下部填缝板与上部缝槽未能对齐,或胀缝两侧混凝土壁面不垂直,在胀缩过程中接缝两侧上下错位而形成错台。一.损坏模式损坏模式和设计标准5.错台②原因:横缝处传荷能力不足,或唧泥发生过程中,使基层材料在高压水的作用下冲积到后方板的板底脱空区内,使该板抬高,形成两板间高度差。当交通量或地基承载力在横向各块板上分布不均匀,各块板沉陷不一致时,纵缝处也会产生错台现象。二.设计标准损坏模式和设计标准我国现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以水泥混凝土面层板的疲劳断裂为路面损坏的主要模式,以控制行车荷载反复作用在板内产生的荷载疲劳应力与温度梯度反复作用产生的温度疲劳应力之和与可靠度系数乘积不大于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标准值作为确定混凝土板厚的设计标准。二.设计标准损坏模式和设计标准可靠度: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路面使用性能满足预定水平要求的概率。可靠度设计方法定值设计——概率极限状态法经验法——数学统计法第三节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一.面层1.面层类型及材料要求路面结构组合设计(1)普通水泥混凝土面层除接缝处和一些局部范围外板内不配置钢筋的水泥混凝土面层。碾压混凝土路面一.面层1.面层类型及材料要求路面结构组合设计(2)钢筋混凝土面层为防止混凝土板产生的裂缝缝隙扩大,在板内配置纵向横向钢筋的混凝土面层。适用条件:①板长度较大;②板下埋有地下设施和路基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③板的平面形状不规则或有孔等一.面层1.面层类型及材料要求路面结构组合设计(3)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除了在与其他路面交接处或邻近结构物处设置胀缝及视施工需要设置施工缝外,路段长度内不设置横缝的一种纵向连续配置钢筋的混凝土面层。一.面层1.面层类型及材料要求路面结构组合设计(4)预应力混凝土面层目前尚未大量推广使用(5)钢纤维混凝土面层在混凝土内掺入低碳钢或不锈钢纤维形成均匀而多向配筋的混凝土面层。抗疲劳强度、抗冲击能力和防止裂缝的能力好。一.面层1.面层类型及材料要求路面结构组合设计(6)混凝土预制块路面由混凝土预制块铺砌而成,靠块料间的嵌锁作用承受荷载。一.面层1.面层类型及材料要求路面结构组合设计面层类型的选用:一般采用设接缝的普通混凝土。面层板平面尺寸较大或形状不规则,路面结构下埋有地下设施,高填方、软土地基等由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面层。其他面层类型适用条件如下表:面层类型的选用:一.面层2.面层板厚度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轮载作用于板中部时板所产生的最大应力约为轮载作用于板边部时的2/3,所以,面层板的横断面应采用中间薄两边厚的形式。常采用等厚式断面。2.面层板厚度一.面层3.表面抗滑构造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路面表面构造应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制作。二.路基1.基本要求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稳定、密实、均质,对路面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撑,在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变形小。二.路基2.路基产生不均匀支撑的原因: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不均匀沉陷不均匀冻胀膨胀土二.路基3.处理措施:路面结构组合设计选择合适的路基填料,如低膨胀性土或冰冻不敏感土等增加路面同地下水位之间的距离;设置路基排水设施;选用粗粒土或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稳定细粒土作路床填料。二.路基3.处理措施: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严格控制压实度和压实时的含水量。岩石或填石路床顶面应铺设整平层。加设垫层三.基层和垫层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设置基层和垫层的作用(1)防止或减轻唧泥和错台现象。(2)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的不利影响。(3)为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三.基层和垫层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基层和垫层宽度:应大于面层的宽度基层和垫层类型:粒料类、稳定类和贫混凝土1.基层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三.基层和垫层(1)基层类型选择1.基层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三.基层和垫层(2)基层的作用可以为混凝土面层提供均匀坚实的支承;增加路面刚度,减小面层板挠度,降低板底的脱空量,增加缩缝传荷能力和耐久性。增加抗冲刷能力,减轻唧泥和错台现象。1.基层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三.基层和垫层(3)对基层材料的要求集料的公称粒径、级配要求水泥或沥青的标号、用量要求2.垫层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三.基层和垫层(1)垫层设置的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应满足下表要求的防冻最小厚度,则超出面层和基层的厚度可由垫层来补。2.垫层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三.基层和垫层(1)垫层设置的要求水文地质不良的土质路堑,应设置排水垫层。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可加设半刚性垫层。垫层宽度与路基同宽,最小厚度150mm。2.垫层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三.基层和垫层(2)对垫层材料的要求防冻和排水垫层可采用砂、砂砾等材料;也可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或细粒土。防冻垫层采用的砂或砂砾中通过0.075mm筛孔的细粒土含量不宜大于5%。排水垫层材料级配应满足相应的渗滤标准。第四节接缝构造设计接缝构造设计第四节接缝构造设计第四节接缝构造设计接缝构造设计接缝设计实现的要求:(1)控制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出现位置;(2)提供一定的荷载传递能力;(3)防止坚硬的杂物落入接缝缝隙和地表水的渗入。一.横缝构造设计类型:缩缝、胀缝和施工缝接缝构造设计设置作用:(1)缩缝:保证板因温度和湿度的降低而收缩时沿该薄弱断面缩裂,避免产生不规则的裂缝。(2)胀缝:保证板在温度升高时能部分伸张,避免产生路面板在热天的拱胀和折断破坏,同时胀缝也能起到缩缝的作用。(3)施工缝:混凝土路面因各种原因不能继续施工时,应尽量做到胀缝处或缩缝处,并做成施工缝的构造形式。一.横缝构造设计接缝构造设计1.胀缝设置位置: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造物处或与其他道路相交处。构造:一.横缝构造设计接缝构造设计1.胀缝传力杆:光圆钢筋;长:40-60cm直径:20-38mm间距:30cm,具体见下表:在同一条胀缝上的传力杆,设有套筒的活动端最好在缝的两边交错布置。面层厚度(mm)传力杆直径传力杆最小长度传力杆最大间距2202840030024030400300260324503002803545030030038500300一.横缝构造设计接缝构造设计2.缩缝一般采用假缝形式由于缩缝缝隙下面板断裂面凹凸不平,能起一定的传荷作用,一般不必设置传力杆一.横缝构造设计2.缩缝高速公路横向缩缝浅槽口构造一.横缝构造设计接缝构造设计2.缩缝交通繁重或地基水文条件不良路段,应在板厚中央设置传力杆,长度一般30-40cm,直径14-16mm,间距30-60cm一.横缝构造设计接缝构造设计3.施工缝采用平头缝或企口缝的构造形式。为利于板间传递荷载,在板厚的中央也应设置传力杆。二.纵缝构造设计接缝构造设计1.纵缝方向平行与混凝土路面行车方向;间距:3~4.5m2.纵缝间距二.纵缝构造设计接缝构造设计3.设置条件及构造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纵向施工缝;二.纵缝构造设计接缝构造设计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纵向缩缝。锯切的槽口深度应大于施工缝的槽口深度。3.设置条件及构造二.纵缝构造设计接缝构造设计对多车道路面,应每隔3-4个车道设一条纵向胀缝;当路旁有路缘石时,缘石与路面板之间也应设胀缝,但不必设传力杆。3.设置条件及构造二.纵缝构造设计接缝构造设计设在板厚中央4.拉杆螺纹筋直径、长度和间距参照下表。二.纵缝构造设计接缝构造设计4.拉杆面层板厚度(mm)到自由边或未设拉杆纵缝的间距(mm)300035003750450060007500200~25014*700*90014*700*80014*700*70014*700*60014*700*50014*700*400250~30016*800*90016*800*80016*800*70016*800*60016*800*50016*800*400三.接缝的布置接缝构造设计纵缝与横缝垂直正交,纵缝两侧的横缝不得互相错位。三.接缝的布置接缝构造设计板宽和板长之比一般为1:1.3左右纵缝间距:3~4.5m;横缝间距:普通混凝土面层为4~6m;碾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面层为6~10m;钢筋混凝土面层为6~15m。四.交叉口接缝布置接缝构造设计正交:各条道路直道部分保持本身纵缝连贯,各道路的横缝位置按相对道路的纵缝间距相应变动,保证纵横缝垂直相交,不错位。斜交:主要道路的直道部分保持本身纵缝连贯,相交路段内横缝位置按次要道路的纵缝间距相应变动,保证与次要道路的纵缝相连。相交道路弯道加宽部分的接缝布置,应不出现或少出现错缝和锐角板。次要道路弯道加宽段起终点断面处的横向接缝,应采用胀缝形式。四.交叉口接缝布置五.特殊部位混凝土路面的处理接缝构造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与固定构造物衔接的胀缝无法设置传力杆时,可在毗邻构造物的板端部内配置双层钢筋网;或在长度约为6~10倍板厚的范围内逐渐将板厚增加20%五.特殊部位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