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火山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岩是火山剧烈爆发中产出的火山碎屑堆积物经压实、固结以后形成的岩石。同一般岩浆岩比较起来,火山碎屑岩的形成过程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其中的碎屑物质是由火山爆破的机械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晶体或玻璃质的碎块构成,而非岩浆冷凝的产物;第二,火山碎屑物质有些是喷射至大气中后经过空气介质而沉落于陆地,有些可能是降落在水中再经一定的搬运作用而在异地沉积的;而岩浆岩无这一沉积过程;第三,火山碎屑岩是由松散的火山碎屑堆积物经过压实、胶结作用后形成的岩石。而岩浆岩却是岩浆直接的冷凝结晶产物。由于火山碎屑岩形成过程(机械破碎、沉积、压实、胶结等)和沉积岩相似,因而,也形成了许多和沉积岩相似的特征(如碎屑结构、层理等)。由于火山碎屑岩中的碎屑物质来源是火山活动这种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产物,但其沉积—成岩过程中却又有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因素,即它在成因上具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二重性;在岩性上也显示岩浆岩和沉积岩的双重特征,因而它是岩浆岩—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据此,有些人也把它归到沉积岩的分类体系中。火山碎屑岩分布十分广泛,从前寒武纪的古老地层至近代死火山堆积物中均有产出。在许多喷出岩出露的地区,也往往相伴而生,共同构成复杂的火山岩系,如我国东南沿海诸省的中生代火山岩系。火山碎屑岩常富集有一般金属矿产,稀有、放射性元素矿产等,而且规模也比较大。一、火山碎屑物质的一般特征火山碎屑物质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它的物态、形状和大小上。(一)火山碎屑物质的物态和形状火山碎屑物质的物态一般指它降落着地时的物理状态,即是固态、液态,抑或是塑性体。固态碎屑包括岩屑、晶屑和玻屑;塑性碎屑包括浆屑,塑性玻屑。1.岩屑是火山活动中早期先凝结的喷出岩和火山通道的围岩经火山作用爆碎后形成的岩石碎块。岩屑的形状极不规则,呈棱角状,一般大于2毫米。2.晶屑是火山爆碎的各种矿物的晶体碎块,常见者是石英、长石的晶屑,它们多半是岩浆中早期形成的斑晶破碎以后的产物。晶屑棱角尖锐,有时在显微镜下可见到熔化痕迹,一般粒度小于2毫米。根据晶屑的矿物成分可大致判断火山岩的岩浆成分。3.玻屑是炸碎的多孔性浮岩碎块。玻屑多保留气孔壁,外形极其复杂,如呈弓状、月牙状、鸡骨状等。一般小于2毫米。在古火山岩中,玻屑虽已脱玻化,但仍保留其外形,是鉴别古火山岩的重要标志。4.火山弹是半固结的岩浆团块抛射到空中时在旋转性运动中边扭曲边凝固而成的“麻花”状岩块。降落地面时已基本固结,故常保留其“麻花”状外形。5.浆屑是溅落地面的未固结的熔岩团块。这些熔岩团在火山爆发过程中撕裂、震碎,堆积后又经过压扁、拉长,所以,浆屑的形状极不规则,有些似“火焰”状者称为火焰体。6.塑性玻屑火山爆发过程常有炽热的火山灰流,致使其中裹携的玻屑处于过热状态而呈塑性,似烧至软化的玻璃,此种玻屑即塑性玻屑。这种炽热的火山灰流和塑性玻屑堆积物不但在上覆火山堆积层的保护下能较长期保持高温,而且在上覆堆积层的重压下塑性玻屑也被压扁、拉长而变形,因而多呈现平行排列的趋势,形成假流纹构造。(二)火山碎屑物质的粒度分级各种火山碎屑物质其粒度有一定分布规律,因此,我们可以把火山碎屑按大小分成几级。每一级给予特定的名称。这些粒级名称是火山碎屑岩分类、命名的基本依据。本书所采用的分类标准如下:火山岩块:粒度50毫米;火山角砾:粒度2~50毫米;火山灰:粒度0.01~2毫米;火山尘:粒度0.01毫米。火山碎屑堆积物不但碎屑棱角尖锐,而且大小混杂,分选性差,是其一大特点。二、火山碎屑岩的常见岩石类型根据火山碎屑物质的含量和硬结(胶结)方式可将火山碎屑岩划分为若干类型,常见者有普通火山碎屑岩、熔结火山碎屑岩和层状火山碎屑岩。此外,尚有向喷出岩过渡的火山碎屑熔岩和向沉积岩过渡的沉积火山碎屑岩。(一)普通火山碎屑岩普通火山碎屑岩一般简称火山碎屑岩。其中火山碎屑占绝对优势,成岩方式以压结为主,常叠加有化学胶结物。这种胶结物往往是火山灰后期次生变化、分解形成的蛋白石、粘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该类型岩石按粒度分为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三种:1.集块岩岩石中的火山碎屑粒径大于50毫米者占50%以上,常混有火山角砾、火山灰等,分选性差。集块岩多分布于火山口附近或火山管道中,分布范围较窄,可作为寻找古火山口或古火颈的一种标志。2.火山角砾岩主要由各种喷出岩的角砾组成,也有其它岩石角砾,角砾棱角明显,也可混入少量晶屑,一般由火山灰胶结,分选性差。该种岩石除分布在火山口附近外,也可分布于离火山口稍远的地区。比较常见。3.凝灰岩岩石中大多数的火山碎屑粒度小于2毫米,并且被更细的火山尘及火山灰的次生化学分解物(蛋白石、粘土、碳酸盐等)所胶结。由于火山灰粒度细小,从火山口喷出后在空中可飘浮数百乃至数千公里,所以一般凝灰岩的分布范围很宽,可距火山口很远。它是火山碎屑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从火山碎屑成分来看,酸性凝灰岩中以玻屑、晶屑为主,岩屑较少;而基性及中性喷出岩晶屑、岩屑较多。因此,按碎屑成分又可分为玻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和岩屑凝灰岩。或按与之相当的喷出岩的成分分为流纹质凝灰岩、安山质凝灰岩。(二)熔结火山碎屑岩熔结火山碎屑岩以含有大量浆屑、塑性玻屑为特征。它是通过“熔结”方式成岩的。所谓熔结颇似焊接作用,即这些碎屑在高温下处于塑性状态,在上覆堆积物的重压下可以相互粘结起来而成为整体,冷却之后即成熔结火山碎屑岩。常具假流纹构造。(三)层状火山碎屑岩具有明显的层理,主要呈层状产出。多数是由水底火山喷出的碎屑物质、部分是由陆上火山喷出的碎屑物质在水体中的沉积物固结而成。一般很少混有正常碎屑物质(砾石、沙粒)。胶结物主要为火山灰的次生分解物及水溶液化学沉淀物(碳酸盐、粘土、蛋白石等)。其中层状凝灰岩最常见,广泛分布于湖成和海成沉积岩中。(四)基它类型1.火山碎屑熔岩若火山碎屑物质降落在喷出地表的岩浆中,碎屑将通过岩浆的冷凝作用而胶结成岩。其胶结物为岩浆物质。成岩过程具有岩浆冷却凝固的特点。所以它在岩石特征上向喷出岩过渡。岩石中火山碎屑的含量变化很大,一般为10~990%。2.沉积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落于水体、或降落于陆地再经流水搬运至水盆地中,沉积时混杂有正常沉积物(砾石、泥沙等),并且在成岩过程中主要靠压固胶结作用,胶结物也主要为水溶液化学沉积物质(碳酸盐、粘土和氧化铁等)。可具层理构造。该类岩石中最为普遍的是沉积凝灰岩。它往往同正常沉积岩共生在一起,彼此呈过渡关系。因此,沉积火山碎屑岩是向沉积岩过渡的火山碎屑岩类。三、火山碎屑岩的分布及其研究意义火山碎屑岩在各个地质时代和许多地区广泛分布。以我国而论,前震旦纪变质岩中就有许多变质火山岩。西北地区祁连山古生代地层中,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系中、东北地区中生代陆成含煤岩系中、西南地区中生代地层中(所谓“绿豆岩”)均夹有不少火山碎屑岩。通过火山碎屑岩的研究可以了解古火山的地理分布、火山喷发方式、强度和喷发时的环境(水下或陆上),分析火山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并进而探索构造运动的规律。由于火山灰可以飘逸很远,所以凝灰岩往往在广大地区内以比较稳定的层位产出。因而,可用它作为“标志层”进行地层对比,例如,广泛分布于川、黔、鄂一带的“绿豆岩”(一种玻屑凝灰岩,具有绿豆状泥球结构),厚约1米,产状稳定,是该地区中三叠统底部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层。又如黑龙江鸡西的一些早白垩世煤层中夹有凝灰岩层,是煤层对比的良好标志。火山碎屑岩,特别是火山通道附近的火山碎屑岩中常含有许多矿产而且有时规模很大,常见者有明矾石、叶蜡石、沸石、硫黄、铜、铅、锌、铁、汞、铀等。这些矿床多呈层状产出,矿体与围岩整合,往往构成一定层位的含矿岩系。成矿物质来源于火山,但矿质的富集作用则是在火山物质堆积、固结成岩、次生变化的过程中进行的。火山提供矿质的途径有火山喷气、火山尘的吸附、热液携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