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第十五章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在描述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状况时,最常使用的指标就是国际收支平衡与否,无论顺差还是逆差都代表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通常,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由于汇率缺乏弹性造成的,这种不平衡同时也会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危害,即使是顺差也是如此,比如长期的顺差会造成国内通胀压力加大,本币升值的压力加大,削弱国家的竞争能力等逆差所导致的后果就更为严重,严重的贸易赤字会导致国际收支危机,甚至导致一国经济破产或者汇率制度的崩溃,因而国际收支的调整就成为国际经济领域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导论国际收支失衡与调整多数情况下,国际收支不平衡表现为国际收支帐户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差额不能自主性的达到平衡例如,当经常项目赤字不能被自主性资本流入所平衡时,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从根本上讲,国际收支失衡是由国内外商品市场、货币市场或资本市场的失衡引起的。造成这种失衡的因素主要包括:(1)周期性因素—因国内外商业周期的非同步性而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周期性失衡,比如国内经济处于景气阶段而国外经济处于衰退阶段,则国内对国外的商品需求旺盛而国外则相反,这时就会发生国际收支逆差,因而国外经济的发展对国内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导论国际收支失衡与调整(二)结构性因素—因国内经济结构与国际市场供求变化不相适应而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结构性失衡。比如,当廉价的新能源被大量开发和使用时,原先依靠能源出口的国家就可能面临国际收支失衡,因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措施,假如不能解决该问题,则国际收支失衡将是长期的(三)收入性因素—因经济增长和收入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收入性失衡。理论上讲,收入增加意味着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增加,如果本国的出口不变则可能引发国际收支逆差,但收入的增加同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对本国投资,因而这种效应不能一概而论导论国际收支失衡与调整(四)货币性因素—因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而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货币性失衡。当一国的货币供应量扩张时,物价上涨,即使名义汇率不变,实际汇率也会升值,出口竞争力下降,经常账户恶化。同时,高通胀使投资风险加大,外资可能抽回或者至少,外资的流入减少,资本账户也会恶化此外,投机性资本转移以及季节性或者偶然性因素也可能导致国际收支不稳定客观的讲,短期的国际收支失衡是不可避免的,失衡是绝对的,而平衡是相对的,但长期的、持续性的失衡则是经济系统不合理的表现,并且给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损失,这就需要国家在失衡时采用一些政策和措施对这种失衡进行调整导论国际收支失衡与调整总体而言,对失衡的调整可以有两种基本方式,其一为利用市场力量自发调整,其二为利用国家力量人为调整前者指汇率的自由波动、收入的上下涨落以及储备的流出流入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国际收支具有稳定作用后者指为克服自动调整机制的不足或者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而由政府主动采取政策对国际收支失衡进行干预和调节,常见的调整策略包括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总需求政策等导论国际收支失衡与调整理论上讲,任何失衡在自由经济条件下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达到均衡,国家的调整策略也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才能发挥作用,因而适当的策略可以提高调整的效率,但非理性的调整则不仅不会解决失衡问题反而可能给经济带来巨大伤害从不同角度对国际收支失衡进行调整的研究,便形成了不同派别的国际收支调整理论,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包括弹性理论、收入理论和货币理论第一节金本位制下的“铸币—价格流动机制”一国国际收支发生失衡之后,有时并不需要当立即采取措施来加以消除,因为经济体系中存在着某些机制,往往能够使国际收支失衡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缓和,乃至自动恢复均衡。金本位制下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便是这样的一种自动机制。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就是大卫·休漠所提出的价格一铸币流动机制。“铸币—价格流动机制”“货币———价格流动机制”在纸币流通下,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顺差情况正好相反),意味着本国对外支付大于收入,货币外流;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本国物价下降,本国出口商品价格也下降,出口增加,贸易差额因而得到改善。“货币———价格流动机制”的自动调节过程可用下图来描述。“货币———价格流动机制”第二节弹性分析理论弹性分析着眼于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调整,其基本思路为货币贬值,通过对国内外相对价格体系调整进而对国际收支发生作用由于这一分析方法是围绕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展开的,故称为国际收支弹性论弹性论是由勒纳和罗宾逊夫人在马歇尔供求弹性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从经常项目出发来看待国际收支问题,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在当今国际经济理论界还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力,对现实问题的说明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马歇尔-勒纳条件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nercondition)这是西方汇率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所要表明的是: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即VxVm,或Vx/Vm1(Vx,Vm分别代表出口总值和进口总值),会引起本币贬值本币贬值会改善贸易逆差,但需要的具体条件是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必须大于1,即(Dx+Dm)1(Dx,D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的需求弹性)马歇尔-勒纳条件这是由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和美国经济学家A.P.勒纳揭示的关于一国货币的贬值与该国贸易收支改善程度的关系一国货币相对于他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该国的贸易收支状况主要取决于贸易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弹性这里要考虑4个弹性:①他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②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③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④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指他国对贬值国出口的商品的供给弹性)马歇尔-勒纳条件在假定一国非充分就业,因而拥有足够的闲置生产资源使出口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的前提下,贬值效果便取决于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进出口需求数量的变动程度。如果数量变动大于价格变动,需求弹性便大于1;反之,数量变动小于价格变动,需求弹性便小于1.只有当贬值国进口需求弹性大于0(进口减少)与出口需求弹性大于1(出口增加)时,贬值才能改善贸易收支。马歇尔-勒纳条件如果用Dx表示他国对贬值国的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Dm表示进口需求弹性,则当Dx+Dm>1时,即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的总和大于1时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此即马歇尔-勒纳条件举例来说,假设一国出口的需求弹性为1/4,即出口数量的增加率只有价格下降率的1/4,如果出口价格下降4%,出口数量仅增加1%,结果出口总值将减少3%又假设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为3/4,即国内价格上涨4%,进口数量就会减少3%,进口总值也减少3%。由于这两种弹性之和等于1,进出口值按同一方向同一数量变动,贸易差额保持不变,即该国的贸易收支状况得不到改善如果Dx+Dm>1,贸易收支可以改善;如果Dx+Dm<1,贸易收支反而恶化。马歇尔-勒纳条件工业发达国家的进出口多是高弹性的工业制成品,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货币贬值的作用较大。相反,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多是低弹性的商品,所以货币贬值的作用不大。这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只有改变进出口的商品结构,由出口低弹性的初级产品转为出口高弹性的制成品,才能通过汇率的变化来改善国际收支的状况。理解马歇尔-勒拿条件对于一国正确制定本国贸易汇率的政策,进而对推动本国贸易,融资发展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战指导意义,对一国正确分析和判断他国货币汇率政策走向走势,进而对做好本国贸易、投资、融资财务及其他有关经济、社会、政治工作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J曲线效应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所应用的是一种静态方法,未考虑变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事实上,即使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进出口数量也并不是随相对价格的变动立刻进行调整,二者存在时间差,因而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调整作用是时间的函数,产生所谓的J曲线效应J曲线效应说明,在货币贬值初期,贸易收支非但不能得到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只有在经过一定时期以后,货币贬值的效应才会显现出来,贸易收支才会逐步得到改善J曲线效应图示说明t1t0(-)B1B00(+)tt2J曲线效应横轴度量时间,纵轴度量贸易差额,(+)代表贸易盈余,(-)代表贸易赤字,在T0时,一国存在贸易逆差B0,该国货币贬值后,贸易逆差逐渐扩大,在T1达到最大,此后逆差逐渐缩小,至T2时,贸易逆差消失,并且可能转为顺差由于货币贬值所引起的贸易差额的变化形似英文字母J,因而这种图形就称为J曲线效应J曲线效应对于J曲线效应形成的原因,大致可以从短期弹性与长期弹性的关系上来解释。通常,短期供求弹性低于相应的长期弹性,因此,即使理论上的进出口弹性值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的要求,在货币贬值后的短期内,由于消费行为的惯性、低价替代品的供给时滞以及产出调整和交易程序方面的问题,供求弹性也往往达不到理论上的弹性水平。短期的低弹性导致出口价格下降所带来的收入损失不能有效的被出口数量的增加或进口数量的减少所抵补,贸易收支状况趋于恶化只有经过一定时期以后进出口弹性才会上升到应有的水平,国际收支的价格机制才会发生作用J曲线效应有的学者认为,进出口商品的短期弹性与理论弹性的差别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1)合同货币问题—按照商业惯例,在货币贬值以前签订但没有结算的商业合同只要没有保值条款,其交易数量和合同金额就不会受贬值的影响。这部分贸易商品的收支差额可以表示为Be=P’xQxe-P’mQme,因为Qxe和Qme固定,所以dBe=QxedP’x-QmedP’m如果进出口合同都以外币计价结算,那么,在合同期间,货币贬值对以外币计量的出口收入和进口支出不发生影响(dBe=0),然而,如果进口合同以外币定值而出口合同以本币定值,则在贬值以后,合同项下的出口外汇收入减少而进口外汇支出不变,dBe=QxedP’x0,短期贸易收支恶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贬值后新订立的合同在价格上进行调整,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会有所下降,本币价格上升,同时进出口数量发生变化,因而就长期而言,富足的弹性会促使贸易收支趋于改善J曲线效应(2)替代时滞问题—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化与贸易数量的调整之间往往存在时间上的不同步性,这种由技术、组织上的问题所产生的替代时滞会直接导致进出口供求短期低弹性比如,相对价格的变化可能没有为交易者及时掌握并做出相应决策,由此出现决策时滞,交易者在发出新的订单之前可能面临库存问题,因而存在替代时滞,此外,即使出现了扩大出口盈利的机会,交易者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进行生产资源的调配和整合,从而出现生产时滞总之,J曲线效应反映了价格调整机制的动态特性,这个特性有利于人们对进出口商品的弹性做出准确估计,并根据相对客观的评价做出自己的调整决策第三节乘数分析理论弹性理论侧重于分析相对价格变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作用,但这一理论分析的前提是收入不变,这个假设显然与现实存在非常大的距离,很多经济学家都试图突破这个假设,从而使价格调整理论更为现实和更加完善,如果考虑收入变化,马歇尔—勒纳条件可以转化为“哈伯格条件”Dx+Dm1+m其中m是本国的边际进口倾向,这个条件适用于小国,如果扩展到大国,由于大国的收入变化会引起外国收入的反响,则哈伯格条件可以进一步修正为Dx+Dm1+m+m’(m’代表外国的边际进口倾向)同时,一些宏观经济学家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引入国际收支的调整过程,提出了诸如乘数论、吸收论等基于收入和支出的分析理论,着重探讨收入和支出变化对于国际收支的效应乘数论在非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并且不存在国际资本转移的条件下,乘数论阐述了国民收入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内外经济通过贸易途径相互作用的原理。其基本观点归纳为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通过乘数论效应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进而影响进口支出的变化,且其影响程度与一国进口需求收入弹性的大小及其开放程度的高低有关乘数分析由哈罗德和马克鲁普最先应用于国际收支理论乘数论边际进口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importMPM)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指每一单位增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