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组织学考试必带材料有考试小条(此文件)和期末复习指导(小册子)名词解释1.组织:是特定社会环境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2.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3.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4.正式组织:是指以明名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5.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于发展的灵魂.6.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力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7“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创立的.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8.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帕森斯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目标达成,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本的问题,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决策阶层,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9.成熟-不成熟理论”:阿吉里斯创立的.他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指出,组织中的人性是发展的,它们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但是,这一过程仅仅靠正式的组织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吸收工人参与,采取以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使工人具有多种工作经历,进行角色体验,强化工人的责任,依靠工人的自我管理.10.棱柱模式理论: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作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棱柱社会概念的提出,既是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11.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12.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13.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14.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就是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进行研究,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适应环境的变化,乃至最终有效地创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程.15.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门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16.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就是将行政组织系统纵向划分为若干个层级,每一层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范围和管理权限从高到低逐级缩小.17.行政组织结构的部分化:就是将行政组织按照不同的功能,活动范围横向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但行政地位,管辖范围和权限是平行和相同的.18.组织的”显结构”:是指构成组织结构的外在因素的集合.19.组织的”潜结构”:我们把组织当中人的目标价值,观念,态度,气质,情感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称之为组织的”潜结构”因素.20.管理层次:为组织系统中纵向划分的管理层次的数额.21.管理幅度:为一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22.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责任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23.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处理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24.组织结构设计:是指组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则,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组织自身特点,结构优良,功能齐全,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动.25.总理负责制:是指总理对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最后决策权,并对这些决定以及其所领导的全部工作负责全面责任.26.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8.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29.群众归属意识:是个体自觉地归属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这个群体规范为准则而活动,自觉地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30.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程度和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31.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定的行为标准,群体规范主要有风俗,文化,语言,舆论,公约,时尚等行为规范及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32.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33.行政组织领导:就是指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权力,通过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方式,引导和影响所属成员达成公共目标的活动过程.34.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或力量.35.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36.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非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源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37.行政组织决策:是指行政组织系统为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就面临所要解决的行政问题而制定和选择活动方案,做出各种决定的过程.38.行政组织决策程序:是指行政组织在决策过程中所必须经过和遵循的工作次序和工作步骤.39.组织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40.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就是指进行行政组织决策的体系,它是用制度形式固定了的承担行政组织决策任务的机构,人员设置,职权划分以及运行关系的模式.41.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位之间,由于目标,各自的特点和利益的不同,所产生的对立态度或行为.42.工作冲突:当人群和部门之间在工作上相互依赖或密切相关而出现职责分歧和工作矛盾时,就可能产生工作冲突.43.直线/职能冲突:主要发生在任务单位与职能部门间的冲突,焦点常在资源分配上或职能部门干部干预任务系统的决策方面.44.仲裁解决法:是指当冲突发生以后,通过协商已无法解决时这就需要第三者或较高阶层的专家,领导出面调解,通过仲裁,使冲突得到解决.45.组织沟通:是指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上下级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感情,观点和交流情报,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实现组织和谐有序发展的行为和过程.46.正式沟通:是指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47.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48.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之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49.双向沟通:是指信息的发讯者以协商,会议,讨论的方式对受讯者发出信息之后,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发送和反馈可进行多次,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50.知识:是一种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以及经过文字化的资讯,此外,也包含专家独特的见解,为新经验的评估,整合与资讯等提供架构.51.学习:是一个使相对持久地变化在经验引起的潜在行为中发生的过程.52.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不断获取知识,改变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53.行政组织学习:以行政组织为主体,是指行政组织为应对环境变化,提高治理能力而进行的系统化,持续的集体学习过程,行政组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并创造出新知识,从而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多方面改善以及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54.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效绩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55.双环学习:是重新评价组织的本质,价值和基本假设.双环学习也被称为”变革型学习”.56.三环学习:是指组织应该学习如何学习,并将之命名为再学习或次级学习.这是最深程度的学习.57.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心理意识,行为规范,活动准则和思维模式的总和58.行政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行政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对组织及其成员具有持久影响力的行政价值观,行政意识,行政规范和行政思维模式的总和.59.示范法:即通过总结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发挥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表彰先进人物等方法,使行政组织文化成为组织成员行政行为的导向.60.激励法:即运用精神与物质的鼓励或者两者相结合的鼓励,通过开展评比,奖励,提口号,提目标,提要求等活动,给先进以荣誉,让先进得实惠,激发全体组织成员的事业进取心,促进他们主动努力工作,并把自己的行政工作成就建立在有利于国家,社会和组织发展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在生活方面关心他们,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60.绩效管理:行政组织效绩管理就是通过对行政组织效绩标准的设定,实施和对完成情况的评估,反馈来改进和优化管理,61.标竿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竿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标竿管理最早由美国的施乐公司提出,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方法.62绩效评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就是用事先确定好的指标和标准来衡量绩效实践状况,以确定绩效实践水平的活动.63.组织变革:是指组织系统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组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调整,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组织管理形态,以维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并借此提高组织效能的一个过程或行为..64.组织发展;是指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合理地设计组织的结构与体系,妥善地运用,调整组织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对组织管理的模式和人的行为实施变革,从而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