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第十讲主讲:仝华一、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重点讲授)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一、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列宁和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性述)◆“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列宁:《论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写于1916年夏秋)“这包括两层意思:(1)无产阶级如果不通过争取民主的斗争为社会主义革命作好准备,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2)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并且引导人类走向国家消亡。”《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2页。◆“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提出这一命题一是反映了他对马列主义民主观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二是反映了他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文革”期间)民主政治建设历史教训的深刻认识;三是反映了他对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艰巨任务的清醒认识,和必须加强这方面建设的坚决态度。“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的更加简明和深刻的概括。为什么说“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三)问题:第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主体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而生产和生产资料占有的社会化,必然要求经济和政治管理的民主化;最广大的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国家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必然要求在政治上有与此相适应的民主权利。第二,民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最大限度地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第三,社会主义民主本身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它们的关系是:经济建设是中心,它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都要靠民主政治建设来保证和支持。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政权组织形式,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其根本性的主要体现一是,这一制度在我国政治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决定着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其他各种具体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其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并且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等,都是由人大通过制定宪法和法律授予的,都必须按照人大通过的宪法和法律办事。二是,这一制度是我国各种国家制度的源泉,国家的其他制度(如婚姻家庭制度、民事商事制度、国家机构的制度、刑事制度、诉讼制度等)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创制出来,都要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统领和制约。◆为什么要确立和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是同我国的国体相适应的政体形式。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它决定了,我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13亿人民不可能人人都来直接管理国家,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实现。这种形式就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蕴涵的主要内容如下:◇人民通过普遍选举产生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代表;◇人大代表了解和收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见和要求,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把这些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使之上升为法律和法令;◇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各级人民政府使这些法律和法令得到切实贯彻执行。这种制度既能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又有利于形成全体人民的统一意志,从而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及其职权与机构◇按照《共同纲领》(1949年9月)的规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需要三个条件:“军事行动已经完全结束、土地改革已经彻底实现、各界人民已有充分组织”。◆建立◇到1952年,上述条件基本具备。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根据有关规定,决议于1953年召开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接着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批准国家五年建设计划纲要和选举新的中央人民政府)。◇1953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3月1日,该法被公布实施。◇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普选工作。普选中,参加投票的选民达2.78亿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选出基层人大代表566.9万人,其中妇女代表占17.31%。(十一届全国人大有妇女代表637名,占代表总数21.33%)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人民的选举,它极大地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热情,增进了人民的民主意识,把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它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确立。毛泽东在开幕会上◇此前经过全国人民广泛讨论并在这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制度,确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已有55年)◆发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1979)届别第一次会议召开时间任期召开全会次数一1954.9.15~28五二1959.4.18~28四三1964.12.21~1965.1.4一四1975.1.13~17一五1978.2.26~3.51979.6.18~7.1(第二次会议)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3——2009)届别第一次会议召开时间任期召开全会次数六1983.6.6~21五七1988.3.25~4.13五八1993.3.15~31五九1998.3.5~19五十2003.3.5~18五十一2008.3.5~18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987人温家宝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与会代表在听报告2009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历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12-45678910-11◆职权:◇立法权◇监督权◇人事任免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其中又以前两项权力的实施最为经常和任务繁重。◆机构4.为什么我们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需要搞清以下几个相关题)第一,什么是三权分立?它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意指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这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互相独立和制衡。最初的三权分立是阶级分权,有削弱王权,反对封建的意义。资产阶级统治稳固以后,它演化为资产阶级内部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权。在我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不存在根本利益不同的集团,因而也就没有三权分立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第二,即使西方主要国家,其政权组织的具体形式也并不都是三权分立。●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典型(三权并立,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英国实行“议会制”,立法权与行政权并不分立;●法国则属于半议会制半总统制,行政权占主导;●德国、意大利、瑞典、挪威、丹麦、加拿大、日本等国,也未实行美国式的三权分立。因此,各国的政治制度模式,都是依据各国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而确立的。“三权分立”并不具有普世性。第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三权分立”制度虽然都是政权组织形式,但作为国家政体,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特别表现在3个方面)(1)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有着本质区别。(西方议会无论是一院制还是两院制,都是各党派争权夺利的场所。在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中没有议会党团,也不以界别开展活动。)(2)人大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间的关系有着本质区别(西方国家议会、政府、法院“三权鼎立”,而我们是由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各国家机关虽然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都在中共领导下,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因此,人大与“一府两院”不是相互掣肘和唱对台戏。)(3)人大代表与西方议员有着本质区别(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他们在会议期间依法集体行使职权,而不是每个代表个人直接去处理问题,各级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是代表的集体参谋助手和服务班子。不像西方议员是职业政客,分别代表某党某派的利益,还有自己的议员助手和工作班子。)第四,从实践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2004年9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这次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从四个方面高度概括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出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2)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速运转;(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参看《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2-223页、第230页、第224页。总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我们要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而不搞西方的“三权分立”。同时,我们要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以使其优越性得到持续不断的发挥和提升。(二)坚持和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多党合作制度中包括的党派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简介2.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制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集中体现在5个重要文件中)●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政治报告(十六字方针)●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2005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2006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2007年11月《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新世纪我国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这一制度的性质、地位和特征(见教材2009年版第230页)◆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和主要内容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刘少奇在中共八大郑重宣布。1982年,中共十二大政治报告将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合作的基本方针:第一,就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同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实行相互监督。第二,各民主党派成员在国家权力机关中占有适当数量,依法履行职权。◇合作的主要内容:第三,各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国家及地方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各级人民政府通过多种形式与民主党派联系,发挥他们的参政议政作用。第四,各民主党派通过人民政协参加国家重大事务的协商。第五,支持民主党派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第一,这一制度的形成有深刻的历史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国曾一度仿效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