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高考分析1、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和十年建设的成就与失误;对外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2、从经济发展模式探索角度考察苏俄、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三种模式的探索与借鉴比较。3、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4、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及与近代被迫开放的对比。7+10+10=27年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949——1956七年过渡时期1956——1966十年探索时期1966——1976十年文革时期1、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①背景:②措施:1)帝国主义长期掠夺;2)国民政府大肆搜刮;3)多年战争严重破坏。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③结果:经过三年,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基础薄弱门类不全优先发展重工业(2)任务:(1)背景:2、第一个五年计划(53——57)④意义:3)成就:超额完成。(鞍钢、一汽、沈机、飞机)一五计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2)1956年出现全局的冒进。造成国家财政紧张(3)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4)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3.三大改造:(方式、性质、意义?)◆方式:a、农业、手工业:b、工商业:参加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自愿原则)。公私合营(赎买政策)。◆性质:◆意义: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参加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自愿原则)。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公私合营(赎买政策)。参加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自愿原则)。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公私合营(赎买政策)。参加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自愿原则)。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社会主义改造前社会主义改造后经济成分阶级状况主要矛盾中心任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存在着经济剥削和剥削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转化为普通劳动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三大改造(53-56)前后的对比:民族资产阶级转化为普通劳动者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民族资产阶级转化为普通劳动者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二、探索与失误:十年探索时期(56-66)1、探索:中共八大①背景:②内容:③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A、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B、党和人民主要任务分析正确,是一次成功探索,但未能坚持。标志: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2、挫折——三面红旗(1)总路线:(2)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特别是工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以钢为纲,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思想根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经济工作当成群众运动(3)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一:片面追求粮食产量,造成浮夸风第二: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损害了农民的实际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思想根源:片面理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出台的背景:(1)全党和人民对迅速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强烈要求,造成一个过热的社会氛围。(2)在前一阶段的经济工作中连续取得骄人成绩,以致许多领导人产生骄傲情绪和轻视经济工作的态度。总路线的评价(1)主观愿望:反映党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2)科学角度:多快好省同时实现几乎不可能,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3)客观效果:催生了“左”倾经济思想和盲目的经济行为,直接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7年1958年1959年1962年535万吨9000万吨3000万吨1070万吨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时出现在山西省故县“小土群”的一角农民大炼土钢时运送矿石跃进号角(宣传画)跃进产量高!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三年经济困难(59-61)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左倾3、国民经济的调整(1)内容:(2)评价:进步:局限:没有从思想的高度认识到错误的根源,总的指导思想没有改变,更没有找到新的正确的道路,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文革中犯了更加严重错误的根源。三、国民经济的劫难:十年文革时期(66-76)1、破坏:思想文化——政治——经济2、两度恢复:1)71年周恢复调整2)75年邓全面整顿注意区分“文革”和“文革”时期文革是一场内乱,应该从根本上否定。文革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是党和人民对错误进行抵制的结果,不是“文革”的成就结束文革的发展过程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全面整顿的实质:邓小平全面整顿66———71———75——76周恩来恢复调整爆发2.(2010.湖南雅礼中学月考)1953年,我国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D、都是为了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发展农业生产1.(2010.湖南雅礼中学月考)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主要体现在①正确认识了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②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提出了把我国变为工业国的主要任务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主要体现在①正确认识了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②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提出了把我国变为工业国的主要任务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C2、1953年,我国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D、都是为了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发展农业生产D3、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六十华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破坏一个旧世界”的含义指什么?毛泽东在这方面有什么独特贡献?(3分)破坏: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推翻三座大山、结束国民党独裁统治,等等,言之成理即可)。(1分)独特贡献:形成毛泽东思想(或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分)材料二客观的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可以明确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脉络:一是革命立国时代。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二是改革建国时代。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确立并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体制的时代;三是和谐富国时代。这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励精图治,承先启后,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开启的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时代。——摘自《学习时报》(2)1953—1957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属于材料中的哪个时代?列举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史实论证材料所归纳的该阶段的时代特征。(7分)阶段:革命立国时代。(1分)史实:政治制度: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分)经济建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一五计划,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2分)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以五大国的分身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参加万隆会议发挥重要作用等)(2分)第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四人帮”叫嚷要搞“穷社会主义”、“穷共产主义”,胡说共产主义主要是精神方面的,简直是荒谬之极!……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邓小平《一心一意搞建设》(一)伟大转折(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2、内容:①“文革”结束后的两年里,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基础)③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就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指导思想)(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实行改革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开辟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一)伟大转折时间背景内容意义1927年1949年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大革命失败由阶级斗争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乡村转到城市由城市转到乡村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中国特色道路。★中国共产党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改革:原因:(1)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2)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3)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改革试验。(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改革:①经济体制改革:(方式:分户经营,自负盈亏)②管理体制改革:③意义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废公社、大队设乡镇政府、建村民委员会。①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改革:(1)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内容:变封建土地私有为农民土地私有。经营方式:农民个体经营。(2)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内容:变农民土地私有为国家公有。经营方式:参加合作社,集体经营。(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内容:大幅度提高公有化程度。经营方式:一大二公集体合作。(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以后):内容:公有化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等方式。经营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城市改革1)原因:2)中心环节:3)内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①管理体制:②所有制:③分配:④产权:高度集中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单一公有制公为主多种共存。平均按劳为主、多种分配并存。国有制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1992年开始)。★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理解:原因:目的:目标:前提: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